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如何尊重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902   最后更新:2018/05/28 10:14:05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8-05-28 10:14:05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尊重》 着色木板 镜子 镀金画框 250×150×23 2016(展览现场)


20世纪中叶,大部分协约国成员和二者轴心国成员像德国,意大利,日本都在美国和一些协约国的庇护下进行战后恢复工作,二战前意大利的文化呈现出两级化趋势,趋向传统的学院派和趋向改革的未来主义同时出现,但二者可能都没估料到战争会来得如此急促,因此意大利在战争发生前国内工业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从今天的视角我们应该可以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待意大利文化在19世纪末的处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法,德等国逐渐崛起为西方强国,但作为早期的神圣帝国受制于过度集中的宗教权力和土地集合方式,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意大利一直没有脱离大庄园主经济模式。同样艺术也属于上层建筑,人在虚弱时总要给其美好的幻想,国家也是如此,无论是诉说古代丰功伟绩的古典艺术还是描绘现代科技魔力的未来主义都只是弱体的面前的昙花一现,意大利走向纳粹独裁的原因和德国类似,民族主义和科技霸权思维的结合体,所需要消耗和补给的资源必然需要通过外向形掠夺才能解决国内矛盾。而早于此,英法等国在早期资本主义输出和殖民过程中间接地将矛盾转化为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但后继的工业国家显然没有这样的好运,意大利在北非殖民的处境可以用悲惨来形容,而在德国,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为了减少失业率,在国内大兴土木之后,同样面对国内虚假繁荣背后庞大的财政赤字。

战后意大利被彻底沦为三流的国家,在协约国的扶持下进行国家恢复,所有轴心国家在战后近三十年的工作都是相似的,在静谧甚至渗出麻木的氛围中生产恢复,文化处于停滞。但在这种务实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另外的艺术因子,历史中意大利不缺乏对形式和色彩富有创见的天才,因此意大利设计也在工业生产中积累着名誉。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服装享誉全球,这与其近40年的积累不无关系,但这种积累也产生其负面因素,大生产促成了大浪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人的时间都被生产流水线占据,被眼花缭乱的商品世界所吸引,无暇顾及内心的需求。

《尊重》 着色木板 镜子 镀金画框 250×150×23 2016(局部)

《中国南海——拥抱不同》 镜子 木头 50×370×510 2005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意大利经历了被称为“意大利奇迹”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飞速增长时期,高科技和组装线工作的迅速引进,将意大利变成了一个消费主义大众化的新型社会。当时大家都坚信这种形势将推动艺术、工业和科技朝着更好的人类状况发展。然而,就在60年代中期,经济转入衰退,“奇迹”结束。这种乐观情绪变成了怀疑和不安。随着越战被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阻断,支撑意大利的经济动脉被切断,国内失业加剧,意大利奇迹短时间的中断也让社会的精英更加警惕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因素以及自身文化的被动状态。


意大利文化中贫穷艺术相应而生,其面对的是美国精英化的抽象艺术的衰退,波普艺术,极少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相继出现。而在贫穷艺术看来,美国的波普艺术太过质朴,又太注重产品,他们创造的是独立的艺术客体,而这与贫穷艺术所提倡的以过程为中心的开放大自然是相对的。正如贫穷艺术其中的另一位大师库内里斯所指出:“我们今天需要达到的是生活与艺术实践之间的统一。波普艺术和其他许多艺术运动的经历脱离了这种统一。因此就像所有工业和科技的东西一样,它让你脱离了自我,同时也脱离了你所创造的东西。”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发明了第三天堂这个新的象征标志,它取代了传统的新的标志线相交两次,形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圈。比较大的中心圆是一个怀孕肚子。从以前的两个(人工天堂和自然天堂),会生出第三天堂。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正在描绘“第三天堂”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早期的创作以镜像和绘画为主,其父亲是一位画家和修复师,皮斯特莱托14岁时就开始在他父亲的画室工作。随后他就读于阿曼多·泰斯塔的广告设计学校。1955年,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开始展出一些具有1950年代末的绘画手法特征的自画像。1959年他参加了圣马力诺双年展。1960年,他在都灵的加拉泰亚画廊举办了他首个个展。同年,他创作了几幅真人大小的自画像,它们分别以金、银、铜单色为背景。1961年,他创作了名为《现状》的一系列作品。首先他在作品上涂一层闪耀着镜子般光泽的透明清漆,再将自己的形象画在上面。在1962年同年,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开始意识到特殊的绘画技法,他开始尝试将摄影底片绘画应用于光面的钢板,有机玻璃。

《尊重》 着色木板 镜子 镀金画框 250×150×23 2016 (展览现场)

2018年5月10日,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在香港唐人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尊重》也是这位意大利世界级大师在亚洲的第一次重要亮相。这件名为《尊重》的装置,艺术家在空间中部署了23 面镜子,当镜面被打碎之后,每面镜面之后都露出以不同语言书写的「尊重」一词。此次展览空间中,艺术家特地增加了代表不同国家文化的椅子,中间是镜面桌子,被雕刻成地图形状。这件作品此前在法国曾经展出过,艺术家认为,在21世纪,即使互联网已经将地球变为了一个地球村,但世界并未因此而走向和平,18世纪启蒙主义运动号召的自由,民主,博爱等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横行,将世界重新割裂并对立。艺术家在此间作品中号召大家冲破镜像制造的谜团,重新回到人文主义对文明的尊重。

虽然艺术提出了非常美好的愿景,但事实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意大利政府对难民问题的处理上一种持消极态度,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意大利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北非和西亚的难民往往将希腊和意大利作为首选国家,另一方面,难民潮对意大利的艺术行业,旅游业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并可能使得意大利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雪上加霜。所以艺术面向现实时总是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或许今天的艺术需要一种更为务实的态度来面对矛盾日渐加剧的全球环境。


文/李旭辉

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