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一件沉浸式艺术作品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1660   最后更新:2018/05/07 17:06:04 by wangxiaoer97
[楼主] wangxiaoer97 2018-05-07 17:06:04

来源:Cc主义 林霖


Pic from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前阵子上在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亮相的黑川良一《反向折叠》项目,是一件浸没式影像装置,为我们带来超炫的视听体验,也为我们带来十亿年后宇宙的声音。


十亿年后宇宙的声音?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艺术领域无垠想象中没有不可能;在壮志凌云的科技发展之下也不是不可能模拟和打造出来。就像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早就做过的,在美术馆中造了“太阳”。

“浸没式”这个概念,也不是什么新名词了。其义来自Immersion,最早是运用在戏剧领域,得益于日新月异的技术、尤其是VR设备的成熟。近两年也已在当代艺术领域风生水起,尤其是挂着“特展”之名的商展特别喜欢打“浸没式”这个招牌。


美术史、电影史等学科在“剧场”交叉,沉浸式剧场是媒介变革时期各门类艺术交叠所指向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表演、观念、剧场、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艺术门类,沉浸式剧场旨在解放被动观看的观众,调动观者的感官并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

诚然,好的浸没式展览确实能update我们的观看方式和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艺术创作的疆域和体验也大大拓展。


置身社会学的范畴来说,新型的观展模式的背后逻辑是观者的转向,观者成为看展行为的主体,对周遭的数据信息作出选择和反应。“浸没”是其作出选择的前置语境,观者要试图去相信眼前看到的就是现实,由此来发生并完成这一场行为,而这样的行为模式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浸没”不仅仅发生在美术馆展厅这类封闭的空间,还会走向户外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发生在个体的私密空间,并终将无处不在。

在室内和室外都能呈现“浸没”艺术的难度非常高,而ANTIVJ做到了。


ANTIVJ是一个由欧洲数字艺术家组成的视觉团队工作室,利用透射光线和可视化映射装置,进行现场交互展示。使用摄影、CGI、激光扫描和投影映射,创建包围在周围的宇宙,显示星座、孤独的风景、和摇摇欲坠的建筑结构。展示长15分钟,360°视角可以让观众去探索每一个方向。

ANTIVJ作品


比如他们的一组室内“Remote Memories”的作品,是视听结合的浸没式装置作品。是典型的ANTIVJ风格的作品:迷幻渐变的条纹LED,同样迷幻起伏的音乐。以及灯光视觉如几何般精准切割的凌厉和明晰,最终是如虚拟现实的体验。


这样的作品显然是要求观众到现场才是最尽善尽美的。对于还没有机会在现场看到的我们来说,至少可以在Google 上可以搜到不少他们的作品视频。

Remote Memories

Remote Memories场景


ANTIVJ的“野心”可不仅仅是做一件美术馆装置,他们的广阔天地在于公共空间,在于人类居住的建筑。在巴黎塞纳河上有一艘“船”——实际是一家餐厅,“船身”外面覆盖了近千块金属防晒板,美观与实用兼具。防晒板是和LED霓虹灯结合的装置,白天吸收的阳光到了晚上才会被看到。

“船”的外观


LED渐变的光,有时候一瞬间就变了颜色,有时候需要好几周才会变化。团队艺术家表示,这就像一棵树,你看不到它每时每刻的生长,但是你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希望这艘叫“Behind the scenes”的“船”能让大家慢下脚步感受这“光之慢速”。

▲“Behind the scenes”


厉害的ANTIVJ团队所设置的这些防晒面板上有无数的感应器,会实时记录气压、风速、光照等环境指标并传回实验室,达成实时监控。而对ANTIVJ来说,操控高科技器械并没有让自己飘飘然,他们觉得只是一个个恰好生活在21世纪的手工艺者——传统的工匠之心才是最值得敬畏的。


就像他们取材自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的事件而创作的《冰岛火山》(Eyjafjallajokull),光前期准备就耗时三个月。通过将火山的形象直接绘制在墙面上,结合声、光特效,营造出一个无比逼真、挑战观众空间感与视错觉的现场幻境。

《冰岛火山》虚拟现场

作为小组成员的艺术家们需要根据展览现场实地创作作品,包括勘测现场环境,在展墙上实地画出由网格构成的火山形状,并精准设定投影的位置等工序等等。


这一切的炫与酷,其实都源自“爬格子”的手绘网格,不过ANTIVJ小组成员当然不是想要回溯、重拾洞穴壁画般的稚拙与简陋,而是竭力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即投影、光效与音乐的同步互动、结合,使墙面的手绘火山一跃成为光影灵动、立体逼真的图景,为观众呈现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火山全景。

手绘网格底稿


联想到另一位著名艺术James Turell,也是“浸没式艺术”的高手,他和ANTIVJ的方式不同,更注重运用光,无论是自然中的光还是人造光,最终都会融汇成属于James Turell特有的光。


他的计划,常常是要把我们带到一个蓝色方块的抽象中,让我们与现实隔离,将我们放在一个理想的或是理想化的情境中。所以可以这么说,浸没式艺术就是一种“安全岛”模式——架空现实。

新技术的出现,让“安全岛”看起来更完美,并逐渐接续“景观社会”成为搭建“临演社会”的平台,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在选择的渠道中找到一种互动民主的幻象。


但是,那或许是后话了,关于浸没式艺术,我们才刚刚开始体验,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归根结底,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