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艺术基金:不同种,不同路
发起人:鼠标  回复数:0   浏览数:2370   最后更新:2008/10/04 16:57:21 by 鼠标
[楼主] 鼠标 2008-10-04 16:57: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上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成功投资艺术市场以来,建立基金会运作艺术投资和艺术收藏,已是圈内主流选择。和中国国内以散客交易为主的状况不同,美、英、法等地各种艺术基金已相当成熟、规范,很多艺术基金历时数十年,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藏方向和策略,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拍卖和艺术保存都有一定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但当我们谈论艺术基金时,不应忽视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别:不少基金会兼顾收藏与投资,但也有仅以收藏为主的基金会,有些基金会的主要功能则是赞助艺术家、进行学术研讨等,像美国的“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等,都是主要艺术赞助方,如果没有这类基金会,相信美国艺术家的日子会难过一些,美国艺术也不会如此繁荣。此外,不乏以投资为主的基金,而有些对冲基金,纯粹以营利为目的。

  像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还有不少老牌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等,艺术虽不是他们运营的主要方向,但它们旗下仍有与艺术相关的部门,其赞助在艺术领域分量不轻。

近几年艺术市场大热,艺术基金如雨后春笋,哪怕有少量的收藏,也可以创办基金会;而新兴的艺术市场如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等,一些基金会也刚刚创办或即将创办。如果有有效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基金会确实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混乱、市场不明的状况。

  艺术家们既渴望在拍卖市场上获得不错的价位,也会渴求来自成熟的艺术基金会的垂青——走进“名门”不仅是让艺术作品名垂青史的必要条件,不少艺术家借此走进了知名博物馆、美术馆,而且也是提升价位的有效方式。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以收藏为主、投资为辅的艺术基金,他们往往与艺术家有着长期而“信赖”的关系。

  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比古根海姆基金会更著名的是古根海姆博物馆,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目前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美国拉斯维加斯和阿布扎比等地设有分馆,并正热切寄予中国市场的发展。

  创办者所罗门.R.古根海姆生于19世纪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基金会建立于1937年,目的是为了“艺术上的促进、鼓励和教育以及启蒙大众”。在拥有基金会以后,古根海姆预想了一个可容纳不断增长的艺术收藏的博物馆建筑。1947年,最初命名为“非具象绘画美术馆”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由美国著名建筑师F.L.赖特设计建造,于1959年完工。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

  早在1929年,古根海姆便受人影响,开始系统购买非具象艺术家的作品。早期购买的作品包括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瓦西里·康定斯基等等。1948年购买专营西班牙绘画的纽约艺术经纪人Karl Nierendorf的全部财产,1963年接受Justin K. Thannhauser收藏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法国杰作作为永久借展作品,1976年接受Peggy Guggenheim的艺术收藏以及容纳藏品的豪华住宅,不断扩张基金会的拥有的作品数量与种类。

  迄今71年的历史中,古根海姆基金会发展了众多渠道实现其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如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巡回展览的同时,将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的艺术珍品借到纽约展出;或者在其他国家建立新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后者正是古根海姆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区别。其运作方式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

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Francois Pinault Foundation)

  法国人弗朗索瓦·皮诺是Gucci集团最大的股东,据《福布斯》估计,其商业资产有13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近水楼台,手上还有大名鼎鼎的佳士得拍卖行。2007年伦敦《艺术评论》杂志评选当今艺术界100位最具权力的人物,皮诺稳坐头牌。

  不过,他并非生来热爱艺术。20世纪70年代早期看到保罗·塞吕西耶的一幅乡村风景画之前,他从未踏进博物馆半步。但之后他频繁出入画廊和拍卖行,购买毕加索、乔治·布拉克、费尔南达·雷格尔等20世纪早期画家的作品。巴黎艺术品顾问马克·布朗迪奥是

  其艺术收藏的左右手,促成皮诺“高价”买入不少珍藏。上世纪90年代初,华尔街投资客纷纷落跑的时候,皮诺开始积累罗伯特·劳森伯格、安迪·沃霍尔等美国战后艺术家作品。

  皮诺快速囤积艺术品的故事充满野心,也是这一代富翁们暴敛当代艺术的缩影。和皮诺一样,LV集团总裁贝纳·阿诺(Bernard Arnault)在艺术品市场上也是一掷千金,两人经常为某件艺术品兵戎相见,在拍卖场上演出了不少好戏。

  迄今皮诺已经拥有2000多件艺术品,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其中不乏像雕塑家理查德·赛拉延伸数百英尺的钢结构、麦克·凯利像房子般大的装置那样的作品,因为无处可安置,收藏中80%还放在仓库里,皮诺甚至还没和它们打过照面。

  7年前皮诺开始梦想一座美术馆。最后他选址威尼斯的格拉西宫,花了3700万,要了一个99年的租约、80%收益分成。去年,他又击败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威尼斯签订合同,协议将海关大楼改建为当代美术馆。他的梦想,或许正是与拥有70年历史的古根海姆相抗衡。

  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许多艺术家去世后留下了不少艺术品,也留下了可观的资产。除直接捐给美术馆外,成立基金会也是很好的选择。安迪·沃霍尔基金会算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基金会。

  按照沃霍尔生前“促进视觉艺术”的意愿,1987年去世后,他的大量艺术作品多数捐给了基金会。开始阶段,基金会主要致力于整理、研究、出版和展览其作品,建立了只展出其作品的沃霍尔美术馆。

  基金会曾经经历了一段非常复杂的权利和所有权的转换,在将作品划给现代艺术馆等几大机构后,上世纪90年代初,基金会开始将另一些作品半价卖给一些重要的美术馆,“让沃霍尔作品最大程度地被欣赏。”

  目前沃霍尔基金会每年捐出400万给申请者,主要是给艺术展览和研究机构,亦计划每年继续出售其作品以增加对艺术界的赞助额。

  沃霍尔的基金会还促成了创造基金会的创立。后者于1999年成立,是为了面对国会保守议员和国家艺术赞助基金反对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大量削减政府对艺术的赞助的局面而应急成立的,目的是“继续沃霍尔对有创意的、挑战性的、实验性的艺术的渴望”。沃霍尔基金会主要赞助艺术团体和机构,创造资本基金会主要赞助艺术家个人,两驾马车共同推广实验性的当代艺术。

  西蒙基金会(Pérez Simón Foundation)

  佩雷斯·西蒙本人已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收藏夹之一,但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西蒙基金会,原本并非为艺术而设。西蒙基金会是非营利机构,其目标之一,是向无法从银行体系借贷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小额贷款。基金会的维持和运行,90%以上费用是由西蒙个人出资。基金会更像一个小型的家庭事业,也没有很严格的预算之类,由西蒙本人和他的女儿亲自管理。

  基金会收藏艺术品有点让人觉得“不务正业”,但西蒙与他家族管理的基金会确实很热衷于出版艺术画册和举办展览。正是西蒙基金会从1997年开始出版的画册和举办的艺术收藏展,才逐渐让世界认识到西蒙收藏的重要性。基金会还与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博物馆合作,将重要艺术品出借举办临时展览,普拉多博物馆、路德维希博物馆、凡·高博物馆、费城艺术馆都曾与基金会有过合作。

  基金会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家队伍,每个人负责研究某一个领域或艺术流派。但西蒙并非完全仰赖基金会的专家和顾问来帮他挑选藏品,而是凭借个人喜好掌握着收藏的主动权;他也不像现在很多富翁那样热衷于开办私人博物馆,他自己的宅邸就是藏品的陈列馆。西蒙收藏的3000件艺术品包罗万象,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下至今天的当代艺术。

  从今年3月开始,西蒙基金会开始在中国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四地做艺术品巡展,展览其个人收藏艺术品,展品涉及欧洲19世纪到20世纪各个艺术流派的作品100幅,包括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莫奈、雷诺阿的作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时,西蒙表示基金会的责任是“丰富这些藏品,把它们保护好,和公众去分享这些作品。如果在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是为了教育或社会救济方面,我们有可能会作出卖画的决定,但很少。我们不会为了谋利,去买卖艺术品”。

  尤伦斯基金会(Guy & Myriam Ullens Foundation)

  于2002年创办的尤伦斯基金会如今俨然已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赞助人。它曾赞助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举办自己的中国艺术收藏展,亦曾出资参与组织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短短两年之内,它便成为在西方组织参与中国艺术家展示活动最多的机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市场,背后有尤伦斯基金会的一手推动。

  在创办基金会之前,尤伦斯个人收藏中国艺术作品也已有20多年。之所以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并邀请中国批评家担任主任,是为“扎实的学术基础”、“使得藏品水准更加专业,并且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艺术的判断”。其收藏包括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和中国当代艺术这两个部分,拥有2000多件作品,其中当代艺术占80%。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和当代艺术兼备的中国艺术收藏,也是在中国艺术品收藏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大的基金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