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尔•法斯特:看不见的手 | 3月27日广东时代美术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613   最后更新:2018/03/21 20:30:5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8-03-21 20:30:51

来源:广东时代美术馆


奥马尔·法斯特:看不见的手


|艺术家

奥马尔·法斯特(Omer Fast)

|策展人

蔡影茜

| 展期

2018年3月27日 - 2018年5月27日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

30元/人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

首席技术支持:卓拓维(上海)虚拟现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支持:极米传媒

设备支持:上海河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头显支持: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Pico)

特别鸣谢:时代中国

www.timesmuseum.org


温馨提示:完整观展时间大约为2小时,其中VR影像可能需要排号等候,建议观众合理安排购票及入场时间。


时代美术馆将呈现艺术家奥马尔·法斯特(1972年出生,生活工作于柏林)在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首次个展。法斯特受时代美术馆委托特别制作、于广州拍摄的作品《看不见的手》将在展览期间与观众见面,这也是艺术家创作的首部虚拟现实(3D-VR)短片。展览亦将展出法斯特自2011年起创作的数件代表性影像作品。

展览将影像置于沉浸式的剧场环境当中,复现了时代美术馆所在住宅小区的半公共空间,并将日常生活的过渡区域(比如电梯间、酒店和医院走廊)构筑成作品之间的桥梁。《看不见的手》的拍摄场景将同时以VR影像和现实情景的方式出现于展厅,其独特的媒介和展示方式集中体现了虚构与真实的层层交叠、放大了延续与断裂的冲突。这是一则当代城市寓言,它源自一个中世纪犹太神话,由一个8岁女孩之口娓娓道来:在未知力量的介入下,小女孩的家庭经历了从物质财富积累,到道德和社会秩序轰然崩塌的戏剧化过程。剧本基于艺术家对时代美术馆及其周边社区的考察,通过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观众将目睹故事主角经历的家庭悲喜剧,并见证激烈的社会和经济变化。艺术家通过对声音和图像的重新处理,将碎片化的、充满诱惑和幻觉的媒介现实推至眼前。

奥马尔·法斯特出生于耶路撒冷,成长于纽约。他扣人心弦的影像语言和展览置景,不仅挑战着活动影像中虚构和纪实的界限,更记录和捕捉了“真实”构建和身份构建过程中模糊的、充满争议的复杂面向。法斯特擅长通过对图像的操控,反思个人记忆和经验如何进入审美和政治范畴。他最近的3D和VR影像项目,都试图将媒介的演进与“讲故事”这一古老传统结合起来,以介入由技术进步和互联网所主导的现实。

该展览由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蔡影茜策划。蔡影茜同时并担任《看不见的手》制片。展览和新作品将开启时代美术馆新发起的一系列个展及委托项目。国内外处于职业中期的艺术家将受邀研究并介入时代美术馆独特而充满挑战的空间和语境,拓展展览制作及呈现的时间限制和物理框架。项目的宗旨在于巩固艺术生产的多样性和主体性,以不一样的方式推进全球范围内对当代艺术在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关于艺术家


奥马尔·法斯特


奥马尔·法斯特(Omer Fast)是一位生活在柏林的影像艺术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当代创伤及其心理症状有关,扎根于电影传统,他有意地模糊回忆与真实事件的重述之间的界限。法斯特的影像在不同的类型及形式之间游走,以现实和非现实的方式呈现特定主题,其根本目的在于拷问影像作为真实和制造真实的工具,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一位电影工作者,奥马尔·法斯特重新定义了现实和虚构的关系。他着意对叙事进行重新编织,尤其关注故事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被讲述出来的。他的大量作品都探讨现代冲突及其变化,并基于那些经历了冲突的个体口述。 法斯特借用纪录片、剧情片和奇幻片等传统,以人类情感映射当代战争中的社会政治现实。

法斯特的影片往往通过重复、循环和重现等方式操纵时间。除了本次展览展出的备受赞誉的三件单屏影像之外,法斯特在2015年还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残余记忆》),该片剧本改编自汤姆·麦卡锡的小说(国内译本《记忆残留》,麦卡锡曾获2015年布克奖提名)。故事讲述一位无名的年轻人,由于空中掉落的“某些技术部件”头部受到重击,从而失去了记忆。故事跟随这位主人公经历这一场事故,并记录他通过自己的回忆片段,挣扎着重建身份的过程。该影片已于国内某视频网站正式发行并可付费观看。

奥马尔·法斯特(1972年生于耶路撒冷)早年生活于以色列和纽约。他的作品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2015年10月,法斯特的个展“现在进行时”于巴黎国际网球场现代博物馆开幕,随后于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英国)和奥尔堡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巡回展出。他曾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瑞典)、马德里当代艺术馆(西班牙)、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克拉克夫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兰)、STUK艺术中心(鲁汶,比利时)、达拉斯美术馆(德克萨斯,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俄亥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伊利诺伊,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明尼苏达,美国)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举办个展。他的作品展出于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及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他在塔夫茨大学和波士顿美术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法斯特的作品被众多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其中包括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加利福尼亚);泰特现代艺术馆(英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


作品介绍


《延续》,2012

40分钟,单屏影像,循环播放


《延续》受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委托创作,故事从一位在阿富汗服役后返家的德国士兵说起。感性的父母、熟悉的家庭环境——这一切很快被一连串失常所取代,面目变得偏执而诡异。无从得知的是,片中夫妇到底真的失去了儿子,或仅仅是出于维系两人的关系而沉迷在某种仪式之中?总共有三位“儿子”在家中过夜,而每一位都神秘地消失了。

《5000尺是最好的》,2011

30分钟,单屏影像,循环播放


《5000尺是最好的》首映于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基于艺术家与一名美国“捕食者号”无人机飞行员的对话,于拉斯维加斯某酒店录制。在镜头前,这位无人机飞行员从技术层面解释了他的工作以及每日流程。在镜头和收音关闭之后,他简短地讲述了几起关于无人机朝军队和平民开火的事件。影片在纪录片、重演和虚构之间流动,交织出无人机驾驶员的叙述,并描绘了拉斯维加斯的犯罪场景。

《奥古斯特》,2016

15分钟,单屏3D影像,循环播放


影片以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1876-1964)的生平与作品为原型,讲述了桑德斯双目失明、无法入睡的晚年生活。深夜,每当他在房间里摸索时,过去的人们会如魂魄般显现。他们时而友善、时而嘲弄,最终把这位艺术家驱入黑夜之中,向自然寻求庇护。这部诗性的影片跨越虚构与纪实的边界,刻画了一位真实可感的摄影大师。

《看不见的手》,2018

12分钟30秒,虚拟现实3D影像

《看不见的手》源自一个中世纪犹太神话,作为一则当代城市寓言,由一个8岁女孩之口娓娓道来。在未知力量的介入之下,女孩见证了她的家庭所经历的巨大变迁。她的父亲无意间在幼年时期释放了一个被禁锢的神秘人;作为回报,神秘人为他的家庭带来一笔意外之财,却在他成年后,即将步入婚姻之时伸出勒索他的约定之手。一家人对神秘人的粗暴拒绝马上遭到了报应:他们变得富有,从此却要以见不得人的身份妥协,结局悲喜相交。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