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系谱考 01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800   最后更新:2018/03/09 12:09:43 by 之乎者也
[楼主] 之乎者也 2018-03-09 12:09:43

来源:选择Choices

2018年2月,E-flux网刊上刊登了Boris Groys所撰写的文章《Genealogy of Humanity》,在这个当下来阅读关于“人道”的“系谱考”,是一个充满意味的行动,这指涉我们当下的某种缺乏或者补偿。又,根据剑桥词典,hunanity 指的是 the condition of being human(成为的人的条件)或者 the quality of being human(作为人的质量)。


当下,人道(Humanity)与人道主义(Humanism)的概念备受质疑,人们忽略了种族、性别、及性取向间的差异,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建构,将世界上某一部分人口支配权合法化。这一评论并不鲜有。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在宣读1789年法国革命者发表的《人类与公民权利宣言》之后,留下了一句名言,也是他唯一下过的结论,即做个英国人更好。恐怖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只是证实了他的质疑。实际上许多革命思想家,比如约瑟夫·德·迈斯特尔(Joseph de Maistre,1753-1821)、阿尔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认为重新联结人类与自然的唯一手段在于宗教的回归:他们觉得人类需要一名调停者——可以忽略人与人间的区别,团结人类,而只有上帝可以充当这一角色:跨越地区,贯穿世界

宗教转变不仅是力求恢复之前革命环境下反动派思想的特征,而且也是很多进步思想(将法国大革命作为进步思想的起点)的特征。将不同思想统一到一起的德国理想主义便是一经典范例。1852年,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在关于实证主义宗教计划的著作《积极政治制度,或是社会学论述,构建人性宗教》中提出团结革命后期人类的不同方案。透过孔德的著作,我们可以更为笼统地追溯到人道这一概念的谱系,同时也确定了他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思想的影响,对于俄国宇宙论出现 到 至关重要影响的俄国作家重新审视了他的仁爱宗教思想。


孔德的论述本身是一个有趣的历史。他在撰写《实证政治体系》之前,就已经在研究实证主义知识体系。他对实证主义的看法是极其结论性的——赞同感性体验,拒绝一切超验倾向。然而,1844–46年间,正值四十多岁的他爱上了三十岁左右的克洛蒂尔德·德沃(Clotilde de Vaux)。当时两人均离婚了,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柏拉图式的。克洛蒂尔德·德沃的健康状况不佳,于1846年去世。在她死后,孔德开始了神化挚爱的过程。起初,“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来自于将克洛蒂尔德·德沃当做神的宗教,后来扩大为将人的女性特质为宗教。在《实证政治体系》序言中,他写道,19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主要思想,并思考一种可以取代末落的独神论的宗教教义形式。但只有在遇见克洛蒂尔德·德沃之后,孔德才有了实证主义宗教的概念。因而,Comte将此书献给她,作为对她的纪念。在书的开篇,他创立了此教的核心原则:理性(reason)必须受制于感性(feeling)孔德重新定义了自己哲学的主要原则,拒绝一切无法抵达感受(包括理性)的灵修精神。他认为,感受不仅是感性体验,也是统一社会的原则。当然,孔德并没有忘记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175801794)想将理性作为宗教的思想。对于孔德而言,理性与恐惧联系在一起。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发展,孔德根据自己的柏拉图爱情经历,构想出以女性作为精神领袖的社会。针对这一新教,唯一的庆祝日是圣洁的克洛蒂尔德·德沃之日。


孔德写道,只有“人道教”才是真正的宗教,因为它意味着某些尊崇的东西——人道——不容否认地存在着。对于孔德来说,只有人道才真实存在:

实际上,人作为个体,准确来讲,不能说是存在,除非是在现代形而上学者太过抽象的    头脑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只可以为人道表述;虽然其复杂的本性让人类无法掌握它的系统概念,直至人们跨过科学启蒙必经阶段。(《实践哲学教程》,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1830-1842)


人道是最高无上的存在。人道的存在可能受到威胁,但对于孔德来说,这只会强化人道教。在何种程度上可将“人道教”视为“爱的宗教”(religion of love),则变得清晰起来。(待续)

翻译,韩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