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胡晓媛“草刺”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305   最后更新:2018/02/01 10:03:50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8-02-01 10:03:50

来源:artforum


胡晓媛,《草刺》,2017楠木旧铁架丝线铁钉,55 x 32 x 102 cm.



作为三部曲系列展览的第二部分胡晓媛最新个展的题目草刺2015年首展蚁骨一样都让人联想到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歌其独特的语言结构——稚拙的语法和晦涩的词意——可能就是艺术家所谓的药引子”。换言之展览题目以及作品均可被视为散落于展厅中的线索看似匪夷所思却暗暗引导观众探询这些语域可能打开的不同维度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刹隅草刺两个系列互相交织的空间前者中回收的废旧钢筋被焊接组装成五组脆弱的骨架垂落于骨架之上的绡纱已在室外环境经受了一年多的风吹日晒一眼望去这些华盖般的结构仿佛也可以是你在大自然中迷离的偶遇将流逝的时间框入某个场所——这一点在作品的中文标题刹隅中有明显体现

如果说刹隅设置了场景”,《草刺则贡献了演员”。这些木质的现成物——无论是木头表面肿瘤般的木结空心的树干还是包括锅铲羽毛球拍擀面杖在内的日常用品都与相应的金属或大理石结构搭配它们在形式上相互支撑回应抵消有时甚至带有某种类似人与人关系的拟人意味形似人体胯部的树桩架在与它底部吻合的焊接铁架上 (《草刺》,2017),看起来稳固的形态仍然给观者一种头重脚轻的压迫感陨石般的花梨木横卧于类似脸盆架的铁架上表面满是结疤(《草刺》,2016);又或是两个圆盘叠放在倾斜的独木桥上(《草刺》,2017)——所有这些诡异的装置小品看似彼此冲突却共同达成了一种轻盈的平衡感同时散发出某种颇为浪漫的温情刹隅系列框定的这片场域里短短的一瞬间被拉长长到足以与存在的进化形成共鸣,《草刺变成了前者的过程与结果尽管金字塔形的结构和日常用品可能暗示着某种当代城市经验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胡晓媛只是在画廊空间重演这些现成的时刻”。

艺术家此次仍然延续了她2008年开始使用的一种颇为费时费力的制作手法将木头的纹理临摹到生丝上再将生丝包裹到已经被涂掉的木料表面换言之胡晓媛用作视觉构成的材料不仅是一种标记时间的场域也是在时间维度中面对物质本身的一种体验——对自然法则的再现而无论绘制在绡上的纹路多么贴近事物的原始状态两者间也很难避免一些无法识别甚至意想不到的误差

展厅两端的墙后面分别是用前文所述制作手法完成的/ No.6》/ No.10》(均创作于2017)。如果不认真分辨经过仔细描摹和覆盖的表面以及木板微妙的色彩差异你很可能会误认为这两件作品出自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之手实际上把这两位善于把个人经历升华为抽象形式的女性艺术家联系到一起也许并不奇怪只不过胡晓媛创造的视觉体系用挑战观众认知整体性的手法将脆弱与坚固短暂与永恒并置同时让主观体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鸿沟袒露无疑身在其中的观众则可以自由探索这片形而上领域

— 文/ 贺潇

北京公社|BEIJING COMMUN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798艺术区内
2017.11.05–2018.03.0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