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泰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策展人姜节泓访谈——让边缘地带的泰国成为当代艺术的仙境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669   最后更新:2018/01/05 22:48:16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8-01-05 22:48:16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泰国甲米岛风景



将于2018年11月2日开幕的泰国双年展“仙境的边缘”由泰国文化部当代艺术与文化办公室发起的重要当代艺术展览项目。与其它传统双年展不同的是,首届泰国双年展选址在拥有“安达曼海的翡翠”之称的甲米省,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会在户外露天的场地展出,将大自然作为舞台,邀请艺术家因地制作和实施艺术作品,把海滩,河流,瀑布,山洞,悬崖,热带雨林等等一系列的天然景点转变成为艺术空间。


首届泰国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姜节泓与他的策展团队将邀请8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共同参展,为我们带来一次全新的思考方式,策展和艺术的实践过程,以及全球和本土文化相遇时所面临的对话与矛盾。前不久,泰国双年展在上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策展人姜节泓和我们聊了聊关于此次双年展的更多信息。



采访/高原


ArtWorld:全球的双年展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要再多一个泰国双年展?在你看来,它的意义是什么?


姜节泓(以下简称“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有200多个双年展,仅仅中国就有很多。因此,如何把泰国双年展做得不一样,如何利用到泰国现有的文化、艺术与经济的资源,这对于策展团队而言是最大且最首要的问题。这里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毕竟从各方面讲,泰国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形态都具有特别典型的独特性。从泰国双年展的形式架构上来说,它是隶属于泰国文化部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办公室(OCAC)发起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的文化项目。坦率地说,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ArtWorld:在你看来,目前泰国的当代艺术氛围是怎样的?


:我是2016年第一次去泰国的。此前除了阿彼察邦这些在国际上都享有知名度的艺术家之外,对泰国整体的当代艺术氛围也不是特别了解。经过这次合作,才开始稍微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类比的话,泰国目前的当代艺术氛围总体上相当于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发展水平,很有可能还不及。只有极个别的被国际关注的艺术家相对突出,他们本土的艺术家普遍比较一般。至于艺术机构的发展,其实泰国也并非没有在硬件方面比较专业的美术馆,在曼谷和清迈也都有。

新闻发布会现场


ArtWorld:相比曼谷和清迈,泰国双年展举办地甲米的当代艺术氛围应该更弱吧?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是你选的,还是泰国文化部决定的?


:这是我和OCAC的总监协商以后做出的决定。他提出的想法都围绕在如何让这场双年展既保持泰国的特色,又与其他双年展有所差异。至于举办的地点,他非但不设限,还任由我来选择。在泰国,旅游业其实也归OCAC负责,考虑到这一点,以及文化旅游也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就跟他商量,能不能把文化旅游和双年展结合起来。我看他也认可,于是就干脆再提议说不如在户外做。没想到他也同意了。他提出可以在几个被他们划定成旅游业重点扶持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筛选,问我的意见。我就表示,只要有怡人的自然景观和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并且周边要有机场、交通和星级的酒店,基础设施完备就可以。最后他们推荐了甲米这个地方,我一看那个地方离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普吉岛也很近,再了解了一下当地的这些情况,于是我们就在举办地这件事情上最终达成了一致。


ArtWorld:除了旅游业,当地文化机构对于这场双年展还有什么期许?


:就是希望在泰国能有一个真正具有国际性的大型艺术项目。同时,也能通过这种国际化的合作,为泰国的艺术家、策展团队以及当代艺术从业者提供更高水准的平台吧。至少不至于让其他国家的人只知道阿彼察邦一个泰国艺术家,要么就完全不了解泰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现状。如果能有更多年轻艺术家获得大家的关注,那就更好了。


ArtWorld:那么,别出心裁的选择在户外做双年展,也只是因为考虑到带动旅游业?


:也不全是这样。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一直尝试着在每一次策展实践上都给自己制造一些挑战。然后我本人也更倾向于突破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白盒子”策展模式,然后让艺术家把已有的作品展示一下的展览模式。很幸运能有这样一次机会,所以就想着正好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结合户外的地形与环境,跟艺术家经过沟通交流来决定如何因地制宜地创作专属于那样一种独特环境的作品。当然,这么做的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ArtWorld:在你可以预见到的或者已经面临到的困难有哪些?


:沟通肯定是最难的工作。首先可能面临到的是语言不通,或者说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困扰。如果这些都没问题,还可能会有艺术家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个政府的文化旅游项目,那索性弄出全世界很多城市随处可见的雕塑公园的样子就行了。这么做对于艺术家太容易了,可是也毫无新意,更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如何让他们放弃做项目的惯性,重新出发,这是需要很大说服力的。即便这都不构成问题,那么接下来还可能面对如何说服艺术家在决定展览方案的时候,既尽可能地实现艺术家本人的想法,又在那样的环境下实现一种务实的展览方案,非但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还要符合地理风貌。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困难就是艺术家做惯了室内的展览,“野外”生存能力极其有限。哪怕甲米不是荒凉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但和美术馆比起来,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是不能比的,相关的艺术从业者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配合能力究竟怎样,可能也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我还是相信:有困难,克服就好了。这些困难并不会影响到大局。


ArtWorld:这届泰国双年展的主题目是“仙境的边缘”(Edge of the Wonderland)。仙境和边缘这两个概念,是否就来自于你刚才说的泰国的宗教与文化,以及它的地理风貌?


:确实。我最开始想的主题其实只有“仙境”,后来反复思量了一下,才决定加上“边缘”。可能是灵感吧,觉得这两个词语用来形容泰国特别贴切,而且组成词组之后也特别合适。“仙境”就不必说了,风景就摆在那边,一目了然,大家都能明白。我更为重视的是“边缘”。我觉得,对于泰国来说,它至少有三重含义:首先,泰国这个国家在地理上本来就是亚洲的边缘,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海洋的边缘。其次,“甲米”(Krabi)这个地方位于泰国的边缘,而且它在泰语里的意思是利刃,也就是宝剑的边缘。最后,从文化上来讲,泰国也位于边缘的位置,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东亚人来说它也是不一样的,好像除了他们自己,在谁看来它都很边缘化。


ArtWorld:那你打算如何去具体操作呢?


:整个筹备期大概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2017年11月开始,我就会陆续带艺术家去甲米现场勘测场地,然后和当地人接触,用一种工作坊的方式去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与习俗等等,再基于这些商讨作品方案。之后,会在2018年的2月份,再带一批艺术家去也做同样的事。同样一件事情一拆为二地做,其实也是有所考虑的。因为泰国双年展是2018年11月开幕然后2019年的2月闭幕,这么做正好可以让艺术家了解到展览时的气候,因为在泰国,气候对环境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这也会直接在细节上影响到作品以及观展效果。


ArtWorld:大约都会有哪些艺术家会在这场双年展中参展?


:差不多会有大约70位艺术家参展,不过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差不多会有50多位外国艺术家参展,另外还有泰国本地艺术家大约占到20位左右。这些国外艺术家都是那些有着很多双年展参展经验的艺术家。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艺术家,包括像杨福东等人都在邀请之列。




关于策展人


姜节泓,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总监,该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姜节泓一直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研究。近年主要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 见所未见》(2012),第三届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主题展《天下无事》(2014),《真实的假像》(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2016),《遥不可知:英国当代艺术展》(上海OCAT,2016)以及《今天重做》(上海民生美术馆,2016)等。


关于双年展


第一届泰国双年展:仙境的边缘

2018年11月2日—2019年2月28日,泰国甲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