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学艺术的中国留学生们想知道他们的学费都花在哪儿了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606   最后更新:2017/12/20 16:53:12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12-20 16:53:12

来源:创想计划


△ 17230: Were We Ever Here? 展览现场

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读两年的研究生课程,需要一万七千二百三十英磅学费。不久前,五位缴纳过这笔学费的中国留学生合力办了一个小型展览,直接将这个数字放进展览题目中——《17230: Were We Ever Here?》(17230:我们来过吗?)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十五个月的学习,显然,他们对这即将飞逝而去的两年充满了疑虑。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们是成千生万来了又走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对于他们自己,两年几乎是生命里闪电一般的瞬间。金钱无法直接衡量经历,却总能构成某种特定生活的门槛。他们借这个兼有迷惘和戏谑的展览题目,回顾和反思了自己过去十五个月的艺术学习经历。

△ 初见伦敦,叶子薇

这五位年轻的创作者从不同领域出发,呈现了围绕这段时期的创作。叶子薇用刚刚到达伦敦时,就用视频记录下了第一天发生的事件——可以想像,这对她来说是一段需要重视的时间。这一段视频同其他具有意义的事物一起构成了这次展览作品《初见伦敦》,叶子薇在展览现场设置了一个白色的床铺,枕头当中的棉花像云朵一样涌出来,一直堆到墙上。观众在这个梦境一般的环境之中观看那一段十五个月之前的视频投影,一点点跌进到叶子薇的记忆里。

所有,其他,徐念

徐念的作品《所有,其他》也是一种日记式的私人记录。他从过去七年间的照片中精选了一些,输出成为尺幅很小的照片挂在在墙上,迫使人们凑上前去窥视。你可以很快走过那些作品,也可以在之前稍作停留——就像正在浏览一个艺术生的 instagram。

不真实世界的超真实臆想,朱凌志

我们报道过的朱凌志(austin_sandwich)这次展出了《不真实世界的超真实臆想》,把那个存在于邮票上的超真实的世界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而延续了这一系列的复古未来主义的风格。他比其他几位参展者走得更远——不仅质疑自己过去十五个月是否存在过,也质疑“我们是否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肖像,章宇栋

章宇栋展出了摄影作品《肖像》,但作品中却没有人出现。他通过一系列电影般的环境照片,构建出了一个未在画面中出现的人的形象。

肖像,章宇栋

肖像,章宇栋

“余妍珺通过绘画和照片来看待世界”——这或许是说,她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创造者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余妍珺在现场表演了行为作品《无需到达》:身着白衣,赤脚在一张铺于地面的画布上用各种工具涂抹不同的颜色。“无需到达,但是请踏上道路,旅程会给你更多,”作品介绍中这样写道。假如旅程不以到达为目标,那么它究竟给旅行者带来了什么,只有旅行者自己知道——正如他们刚刚度过的十五个月留学生活。

无需到达,表演现场,余妍珺

展览《17230: Were We Ever Here?
》已在英国伦敦 Gallery Different 闭幕。


在下方浏览更多展览现场照片和作品图片:

无需到达,余妍珺

无需到达,余妍珺

不真实世界的超真实臆想,朱凌志

不真实世界的超真实臆想,朱凌志

不真实世界的超真实臆想,朱凌志

所有,其他,徐念

所有,其他,徐念

所有,其他,徐念

初见伦敦,叶子薇

初见伦敦,叶子薇

作者:陆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