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二十年:一位说着蹩脚中文的外国人却在中国开了家伟大的画廊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205   最后更新:2017/12/19 10:36:04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7-12-19 10:36:04

来源:雅昌艺术网


Lorenz Helbling劳伦斯·何浦林),香格纳画廊的创始人。1985只身来到中国,摸索着这里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1996年他从上海的波特曼酒店二层空间做起,用鱼线挂着作品举办展览;到今天,北京、上海、新加坡都有了香格纳画廊的影踪。

香格纳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它发展的20年,正是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与艺术市场成长的二十年;它代理的40余位当代艺术家,被业内视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

看上去神情冷峻、不苟言笑,总是若有所思、不按常理出牌的Lorenz Helbling具有西方艺术史及中国当代史双重学历背景,一直以来以兼具世界性与兼容中国特色的眼光,注目着这一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丁乙眼中,他是个老爱往自己工作室钻的老外,不聊生意、不聊计划,只是漫无目的地聊艺术。

魏光庆说,Lorenz永远挂在嘴边的关键词是“有意思”。

《香格纳二十周年》画册中展现的香格纳画廊如今的空间,2016

杨振中说早年的Lorenz去哪儿都蹬着辆自行车。

宋涛是丁乙的学生,在丁老师的工作室,他老看见一个外国人,说着他听不懂的“中文”。

孙逊想做动画,他找到Lorenz寻求资金支持,Lorenz喝了三分之一瓶青岛啤酒,答应了。

从左至右:魏光庆、丁乙、孙逊、杨振中、宋涛

  12月17日,《之所以为经典》香格纳二十周年特展之雅昌艺术中心群展在深圳深云路19号雅昌艺术中心隆重揭幕。展览共展出二十二位艺术家的近四十件作品,包含从画廊创建之初共同发展至今的知名艺术家如丁乙,余友涵,耿建翌,李山,张恩利等,在当代艺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杨福东,徐震,杨振中和施勇等以及持续创造新声音新焦点的陈维,孙逊,赵仁辉等。每件作品以其独具的历史特性、时代意义、潜藏的推动力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下被赋予恒久的生命力。

展览现场

  同时,画廊创始人Lorenz Helbling,艺术家丁乙、魏光庆、杨振中、孙逊、宋涛等出席了开幕式,对香格纳二十周年的发展及辉煌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回顾。

展览现场

丁乙:Lorenz不紧不慢 看得却长远

  Lorenz于1985年从瑞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那时候的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一片鸿蒙之中,Lorenz先去了上海,后来又辗转到了香港,他读了多年书,却坚持行万里路,深入摸索本土艺术。他发现艺术的现状和自己想象得不同,念书时的理论、思考都需要重新回归,应该从艺术家的作品出发。

  Lorenz创办画廊的起步有些艰难,当时受限于政策,外国人在中国几乎不可能找到独立的空间,只能在一些上档次的酒店中去碰碰运气。所以最开始,他租用了上海波特曼酒店的一个二层空间。

1998年波特曼酒店刚成立时的群展,图片来源 香格纳画廊

  丁乙和Lorenz结识、相熟于香格纳画廊成立不久,丁乙觉得自己是画廊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那时候,丁乙的工作室还在上海边上的城乡结合部,地方不大,Lorenz却跑得很勤快。去了之后,不聊商业、不聊计划、不聊生意,就是纯粹聊艺术,就是仔细聆听丁乙的想法。

丁乙 (十示 2009-8)

  丁乙是香格纳一直代理的艺术家,这种长期的合作建立了不必言说的默契。丁乙觉得,Lorenz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他让自己很放心也很安心。“能这么一如既往坚持二十年的人不多,Lorenz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紧不慢,没见过他怎么着急的时候;二是看得比较远,愿意给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成长的空间。所以香格纳代理的艺术家流动性都不强。我们似乎被他像磁铁一样吸附着。”

《香格纳二十周年》画册

魏光庆:他是个被动的人 喜欢“有意思”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艺术家的生存状况、条件并不很乐观,只是单纯地创作然后便宜地卖点画。当年,魏光庆的作品在新加坡办展,却没卖出去。Lorenz一手揽过了这批作品,这点让魏光庆现在谈起来都感动不已。

  “Lorenz最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是——有意思!他其实是个慢热、被动的人,但很喜欢‘有意思’的作品。他不断发掘新人,寻找各种可能性,每次去参加博览会,我感觉他花的钱比赚的钱还多。”

  魏光庆谈到,Lorenz很早就开始关注空间和艺术的关系了,那时候当大部分人还把展览当做一种简单的、挂在墙上的陈列时,他就已经开始考虑空间和作品的配合。“他不怕麻烦,每次展览都可以重新搭,重新拆,总是想要最好的效果。”

魏光庆 (孙子兵法)

杨振中:那时我们一边聊天 一边看着鱼线上的画在飘

  杨振中跟Lorenz的结识也很早,早在Lorenz还在波特曼酒店办展的时候,杨振中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去哪儿都蹬着辆自行车。

  当时杨振中和几个人正在筹备“超市艺术展”,经常需要商量、策划,偌大的上海也没地方去,就时不时跑到Lorenz的地界,坐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他租的酒店的空间,办展不能在墙上打钉子、挂作品,所以只好用鱼线穿在空间中,作品就悬挂在鱼线上。至今我回忆起来,就是我们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挂在鱼线上的画在飘……”

杨振中 (轻而易举)

  后来,杨振中、杨福东、徐震“三剑客”策划举办展览“有效期”,但资金不够,他找到Lorenz,Lorenz毫不犹豫出钱支持。杨振中想在展览中打上香格纳画廊的logo,但是Lorenz却要他对此事守口如瓶,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杨振中才开口谈及了此事。

杨福东 (国际饭店 No.9)

宋涛:我用了十年时间才听懂他的中文

  宋涛是这次前来雅昌的比较年轻的艺术家,他笑言自己没看到波特曼酒店时的香格纳,他认识Lorenz的时候,他们已经转战到复兴公园小空间,“那儿已经没有鱼线穿着画了,可以说是升级的2.0版本。”

  宋涛是丁乙的学生,念书困惑的时候就往丁乙工作室里去求教,他常常会碰到一个外国人,“说着我听不懂的中文”。宋涛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去适应,才听懂Lorenz在说什么。有一年,香格纳画廊的仓库失窃了,其中包括宋涛的作品,宋涛问Lorenz贼是怎么偷的?Lorenz说,小偷把仓库窗户上的铁条“杀”掉了……宋涛瞬间觉得中文的组合原来还存在着另一种模式。

鸟头 照片5

  宋涛说,他常常拿作品去问Lorenz你觉得怎么样,Lorenz永远第一回答都是“不知道”,紧接着就是一句“接着好好做吧。”不过一旦涉及资金支持的时候,他爽快得不正常。

  “就是这么一个说着蹩脚中文的外国人,却在中国开了一家伟大的画廊。”宋涛说。

鸟头 照片1

孙逊:他不拒绝更多成功的经验

  读大学的时候,孙逊就是个敢闯敢拼的人,他觉得以后毕业迟早都是要和画廊接触的,所以在大一的时候就和几个同学跑遍了上海的画廊,“香格纳画廊我们没敢去,因为在那时,香格纳可以说是当代艺术最先锋的地方。”

  毕业后孙逊留校当了老师,但没干多久,就辞职办了工作室,他一心想做动画,当时他找到国内做动画的最大的公司,想获得他们的资金支持,他们的条件是他能保证作品进入国际电影节。孙逊觉得自己可以啊,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物质担保,那家公司没看他的作品就否掉了。

孙逊 (精灵喷泉)

  孙逊鼓起勇气找到了Lorenz,他们在一间小咖啡馆点了两瓶青岛啤酒,孙逊说完想法,Lorenz考虑了2分钟,答应了。“我之前听说Lorenz是个比较谨慎的人,所以也没什么把握,但没想到他大概喝了三分之一瓶啤酒就点头了。”

  Lorenz对孙逊说:我们有50个成功的经验,但也不拒绝第51个。

  孙逊觉得,Lorenz带领下的香格纳画廊,既是开路者,又是探路者。

lorenz和5位艺术家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Lorenz说:时代在变,人们需要不一样的回答。我想看着艺术家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发展,在我眼里,他们有很多的可能性。做艺术不是一件作品,它可以影响他人和社会。

  香格纳画廊成立二十周年,但在Lorenz眼里,二十年依然还是开始的阶段。他谦虚地小结——“至今幸存,万分感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