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局乔迁798艺术区,“录像艺术译丛”首发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1267   最后更新:2017/11/29 16:25:13 by 号外号外
[楼主] 号外号外 2017-11-29 16:25:13

来源:Hi艺术 刘霞


录像局798新空间


录像局2012年由三位发起人朱加、陈侗、方璐共同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这家以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和资料,并建立便于检索的档案,为研究、学习和收藏的人群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保持着每年至少收录12位艺术家档案资料的节奏,已经在5年间为包括蒋志、王功新、马秋莎、曹斐、周铁海、胡介鸣、林科、宋拓等在内的71位艺术家建档。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机构,录像局以两个月为周期,同时陈列两位已整理的艺术家的作品和资料。

录像局馆内陈列

录像局收录部分艺术家

近期在展艺术家资料


10月,录像局将北京空间从草场地艺术区低调迁至798艺术区,并同时开展艺术家唐迪鑫以及李燎个人档案。在录像局收录的艺术家资料中,包括完整地收录艺术家录像作品,以及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方案等等。并为了保护艺术家的权益,录像局与艺术家或代理画廊之间为每一件作品签署协议。这部分资料也作为陈列档案之一。而此次乔迁,录像局也为空间配置了高清大屏幕设备,支持观众手机视频点播系统。

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资助的国内首部“录像艺术译丛”发布


在系统性备案录像艺术家档案的同时,录像局也以文字的形式编译或翻译录像艺术丛书。11月24日,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资助的“录像艺术译丛”在录像局发布,首发《反馈》、《分辨率》两本译书,这也是录像局策划的首部出版物,为国内录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理论参考。

《反馈:录像艺术的媒体生态学》由美国艺术史学家大卫·乔斯利特著、郭娟翻译。在书中,作者描绘了电视私有化的公共领域,并且追溯了艺术家和媒体行动主义者在1960和1970年代打破电视封闭回路的诸多方法。以包括白南准、丹·格雷厄姆、乔安·乔纳斯、艾比·霍夫曼、安迪·沃霍尔和梅尔文·范·佩鲍思等在内的艺术家为研究对象。并用艺术史的研究和分类方法分析了上世纪中期的大量图像-事件。他认为,在电视世界中,民主是通过图像实现的,于是艺术史有能力成为一门政治科学。

《分辨率》是洛杉矶当代展览馆(LACE)的一个项目的后续,汇集了23篇当时录像艺术领域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文章。在这些论文中,录像作为媒介与实践已投入历史进程。因而,本书的焦点并非在于通常意义上的“录像艺术”或具有自主媒介基本特征的录像,而在于正在发生的文化、美学、政治进程与活动的录像—作为当代表述的一种来源与载体,录像以具体且有时令人吃惊的方式,与各种文化和批评话语紧密关联,是另一种文化与批评话语。本书呈现了进入录像制作的语境与内容的可行途径。这些论文来自不同的文化领域:艺术家、独立电视制作人、媒体活动家、另类空间与博物馆的策展人、项目策划者、批评理论的边缘学者。

录像局创始人陈侗、湖南美术出版社柳刚永副社长、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执行理事楠楠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