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YOO 发现 | 谁的宣言?
发起人:ARTYOO  回复数:0   浏览数:1872   最后更新:2017/11/29 13:43:36 by ARTYOO
[楼主] ARTYOO 2017-11-29 13:43:36

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

展期:2017年9月21日-12月31日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上海昊美术馆的开馆展,选择了德国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在2015年创作的电影装置《宣言》(Manifesto)作为核心作品。如果先撇开作品的内容和结构不谈,其“宣言”本身释义的号召力和宣扬力,恰如一座美术馆的成立向大众传递着“看!艺术!”的宣告,似乎这两者对人都起到了某种号召的动力。而《宣言》这部作品,看似是以高浓度的艺术思想为材料内容,表面上提供了诸多有关“什么是艺术”的答案,实际上却留给观众更多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关于人、当下社会和时代之间关系的思考空间。


宣言,2015年,13 频电影装置,彩色、双声道,12 x 10 分 30 秒和 1 x 4 分钟


《宣言》是一件由13屏同步播放的电影装置作品(包括 1 场序幕与12 个场景 )。朱利安·罗斯菲德以 50 多个 20世纪里程碑式的宣言为蓝本,借取、引用了大量宣言的历史性原始文本,重新拼接出 13 段兼具戏剧冲击和文学之美的诗意独白,并邀请著名澳大利亚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出演,以富有张力的演技传达给观众。在演员的情绪、口吻与腔调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宣言》的独白充满了20世纪艺术人文领域的振聋发聩的言论,其中涉及未来主义、情境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激流派等艺术流派,影响到的领域也涵盖绘画、雕塑、音乐、戏剧,建筑、电影等诸多艺术形式。


台词中的神句比比皆是:


“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我也没有任何解释,因为我憎恶一切常识。 我撰写一份宣言因为我无话可说。”


“达达现在仍然是一坨屎,但是从今以后,我们要做颜色不一样的屎。”

“艺术的本能非常原始。”


“原创并不存在。”


“艺评人在媒体上交流时,总是会使用一套密语,像‘一级结构’‘减法’‘喷薄’‘酷’或者‘迷你艺术’……”


宣言:情景主义——流浪汉


宣言:波普艺术——保守的母亲与家人


宣言:观念艺术/极少主义——新闻主播和记者


面对灌输如此大量高度浓缩的“宣言式”文本,无论观众是会心一笑,豁然开朗,还是一头雾水,陷入沉思,《宣言》所真正传递的价值并非在于把观众引向20世纪前半叶的艺术史研究,而是向宣言的动人传统致敬。艺术家对这些宣言的共鸣在于:“他们的宣言不仅仅是想要颠覆艺术或者世界的文本,同时也是带着极大不安向世界喊出的一份有关寻求认同的证言。”宣言这种由内部与外界张力引发的,来自灵魂的呐喊,一定不是某个时代独有的产物,而是源自于人性中的挣扎。除此之外,从布兰切特塑造的每一个形象的所处情境,能感受到艺术宣言以及影射出的艺术家身份与20世纪前半叶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甚至延伸到在今天时代的处境可能性。这更是艺术家对宣言本身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以及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的身份提出了质疑。  

但罗斯菲德选择以数量众多的经典宣言作为创作的原材料,同时也无可避免的面临挑战:观众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这些宣言本身的内容吸引,而他作为创作者加之于材料之上的创作与意义则可能被阅读所忽略,这也解释了在展览中为什么电影装置《宣言》呈现给观众时本身并没有配以英文字幕以及中文翻译——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够更多地关注影片本身。试想一个听不懂英语的观众,在观看《宣言》的时候会捕捉到哪些信息,语言的隔离究竟会作为欣赏的屏障还是帮助聚焦的滤镜?由此作品中充满了语言的意义——视觉的语义、说话的情绪和表演都成为观众解读作品的语言窗口。


宣言:未来主义——股票经纪人


宣言:建筑——垃圾焚烧厂工人


罗斯菲德在访谈中提到,当他看到这些宣言中的句子时可以想象出他们被读出的语气。(“I could hear the words as if they were spoken.”)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幸运的是,通过艺术家的影像语言表达,以及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Cate Blanchett)特的丰富表演,观众不仅能听到,并且能够看到这些话语的情绪,或激昂或哀伤,或笃定或愤怒,这些情绪不需要对意义的理解,便可直达内心。

罗斯菲德设计了13个屏幕、13段台词,12个场景、13 个反差巨大的形象,《宣言》是一场向观众发出邀请的游戏。艺术家使用电影为观众造梦,在游戏的情景设置中大显身手。罗斯菲德非常成功地在打破现实与设置情境,观众与角色,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所有那些有关先锋艺术的,听起来荒诞不经、匪夷所思,寓意深刻的宣言,被带入一个个日常生活的情境;有的宣言是来自高位者训斥,有的宣言则是自我内心的独白,有的是对于生命的哀悼,有的则是在生意场上冠冕堂皇的发言——宣言无处不在;观众只关注一个场景,就只有一个主角,如果看向多个场景,就会发现并没有所谓的主角,又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同样是宣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倡议者,不同的聆听者,观众在不同场景中切换着,也随之转换着自己的立场。


宣言:漩涡主义/青骑士/抽象表现主义——私人派对上的首席执行官


宣言:达达主义——葬礼演讲者


宣言: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科学家


宣言:超现实主义/空间主义——木偶操纵师


宣言:电影/尾声——教师


观众可以是偶遇拾荒者的路人:哦,资本主义要完蛋了,他原来是这么想的。

观众还可以是餐桌上听母亲祈祷的孩子:噗,艺术抽起来像只烟,闻起来像双鞋,这一切都太好笑了。

观众也可以是葬礼上致悼词的亲属:对,一切都是虚无!没错!

最后也可能突然醒悟:啊,我其实只是一个教室里的小学生,单纯地同意老师所说的话。


观众经过在不同角色、不同观点上的畅游,艺术家至于台词内容意义之上的用意呼之欲出。

宣言里的话对吗?

宣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吗?

宣言背后的张力是什么?

我对宣言的态度是?

我是发言人还是聆听者?

谁在诵读宣言,谁又在聆听?

这些宣言都说完了,然后呢?

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许就是答案本身。


展览其他作品


干涸之地,2015 / 2017年,单频电影,彩色、有声,循环播放 43 分 15 秒


交易,2015年,单频电影,彩色、立体声,循环播放  16  分


愚人船,2007年,4 频电影装置,彩色、有声,循环播放  7  分  23  秒


小丑,2005年,3频电影装置,彩色、环绕立体声,循环播放 10 分 30 秒


关于艺术家


朱利安·罗斯菲德  © Veronika Bures


朱利安·罗斯菲德,1965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现生活工作于柏林,是一位德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他以视觉丰富和精心编排的动态影像作品闻名于世,这些作品多以复杂的多屏装置呈现。受电影史、艺术史和流行文化史的同等启迪,罗斯菲德运用熟悉的电影修辞将观众带入超现实的戏剧领域,这其中的居民为日常生活的仪式所吞没。幽默和讽刺用以引诱观众进入被打造的奇怪而熟悉的世界。自2011年起,罗斯菲德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担任数字和时基新媒体的教授职务。


罗斯菲德在美术馆举办过众多国际个展,包括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2016 / 2017)、柏林汉堡车站美术馆(2016)、墨尔本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2015)。过去的群展包括“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 50 年,1965—201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6)、“时代精神:新柏林艺术”(巴西银行文化中心,里约热内卢,2016)、“冲突、时间、摄影”(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14)。他的作品被包括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伦敦萨奇收藏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内的机构收藏。





ARTYOO 发现 | 鲁明军:海滩的寓言


逍遥法外-关于蒲英玮的第二次叙述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RTYOO得艺,你的私享艺术顾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