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不安,那么冰冷:两位马格南摄影师在深圳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317   最后更新:2017/11/17 21:05:31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7-11-17 21:05:31

来源:打边炉DBL  文:廖伟棠


Photos ©️Christopher Anderson



10月14日-29日,作为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IUIF)活动的一部分,IUIF的主办机构大乾艺术与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共同在深圳推出“Live Lab 驻地实验室”。“Live Lab 驻地实验室”是玛格南70周年纪念活动,深圳是亚洲地区唯一的举办城市。


在16天内,两位玛格南摄影师克里斯托弗·安德森(Christopher Anderson)及亚历克斯·马约利(Alex Majoli)以镜头记录深圳这座速生城市的人和建筑,并在驻地实验室中首度曝光作品编辑的全过程。


《打边炉》获得授权独家发布他们在深圳完成的部分作品,同时配发香港摄影师、诗人廖伟棠的解读。




不安


克里斯托弗·安德森,1970 年出生于加拿大并在美国德州长大, 2010 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正式会员,他提出“体验式纪实摄影”的理念,拍摄的“信仰上帝”号海地难民偷渡船沉船事件报道于 2000 年获得罗伯特·卡帕摄影金奖。


但这次他在深圳拍摄的青年男女肖像和此前他的代表作很不一样,被摄主体离摄影者和观看者的距离更贴近,几乎能感受到南方人的体温以及两个肉体靠近时的微颤。

大多数处于夜间城市霓虹光源下的头像拍摄,色温自然游走在暖色而至于偏红的危险界限,克里斯托弗·安德森这种拍摄不但挑衅了传统纪实摄影中环境人像所追求的冷静和背景说明的清晰,也挑衅了观者的审美习惯——无论东西方,我们都不习惯如此“贴近”地观看一个陌生人的脸部细节(除非他是过度曝光的公众人物)——之前这样做的只有荒木经惟早年的偷拍人像。



这一挑衅,却无意切入了深圳这些南下“深漂”者的心理状态,他们面对这个城市对他们的审视的时候,即使尴尬也必须“厚着脸皮”去呈现自己,霓虹灯不是他们的掩体,而是他们滋生的情绪的隐喻。

克里斯托弗·安德森作为一个外来者,把自己在这座没有历史的城市里所感受的不安,在其他比他更没有话语权的年青人的脸上找到了呼应。面孔,作为“人身上最色情的部位”(荒木经惟语)在这个高度实用性城市,变成了最暧昧的身份载体,如本国大多数无产阶级青年一样脆弱但倔强



冰冷


亚历克斯·马约利1971 年生于意大利,2001 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正式会员,一直在拍摄世界动荡地区的冲突和战乱,此外他积极延伸个人创作。他拍摄的深圳与安德森的仿佛截然不同,大量黑白抽象的建筑片段截取,人在其中匿迹,至多是一个小逗点一样的点缀。似乎他要更冰冷地从安德森关心的深圳人的水平视角往上移动,寻找后者的脆弱的无形之因。

深圳曾被戏称为中国后现代建筑南方实验室,与北京相呼应,折衷于北京建筑的恣意和香港建筑的冷峻之间。马约利的伪建筑摄影——甚至反建筑摄影——让我想起香港著名外籍摄影师Michael Wolf的作品《建筑密度》,但他的构图刻意偏离后者的规整,释放出深圳特有的一种非理性的戏谑。黑白的呈现方式更是别有深意,暗示着这是某种文献纪录,让人联想日本的“考现学”摄影,使这些特区骄傲的建筑都变成了“托马斯物件”——即无意义的现成艺术品




马约利的方案不无危险和可疑,因为批判隐藏得过深,如果是习惯于这种中国特色建筑的眼光看来,这些照片是平平无奇的。他和老练的安德森不同,更依赖于批评家的阐释——连我都怀疑自己是否存在对他的过度阐释。不过,不怕过度阐释,用刻意泯灭个性的形式去呈现过于有个性的主题,不也是“考现学”的冷幽默吗?


Photos ©️Magnum Photos & Daken Ar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