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上海特刊《无情航空》 | 美的基础设施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502   最后更新:2017/11/15 19:01:03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7-11-15 19:01:03

来源:艺术界LEAP  陈玺安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海艺术周,LEAP推出了今年的上海特刊《无情航空》由“无情小姐”系列项目的发起人陈思颖担任客座编辑,在44页的图文内容中集结了一系列半虚构的叙事,讲述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中停滞不前的事物、荒谬的看起来像是艺术的旅游产业,以及一家打造了自己的选美比赛的东亚航空公司的故事。


其中,作者陈玺安塑造了一位对艺术空间如何成为“美的基础设施”颇有见地的选美佳丽——杜连魁,她在平行时空中的上海与媒体分享了她的真知灼见。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故事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选美文化与艺术在流通方式的交汇点。


黄汉明,“香港日记”系列照片,2011年

致谢艺术家、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及柏林carlier | gebauer画廊


这几年,艺术博览会逐渐成了培育网红的基础设施——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半小时内,杜连魁知性地表达她在选美总决赛前的一个月和艺术从业人员们相处所获得的一些灵感。基础设施是促进事物流通和传播所必备的软硬件。传统而言,这些艺术空间促进的是艺术品流通和传播的大型基建,而要生产和流通网红,其一般定义上的基础设施则是医美仪器(对,包括隆鼻的支架)以及选美大赛、快手软件等促进流通的平台。


其实在画廊鉴赏艺术品,也是在选美。这是一个在选美圈中比较稀有的宣言。她形容,选美决选的培训是“生活”——我们很轻松,拍拍外景,参观上海的画廊,美术馆。等于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这与先前媒体宣传的,选手们每天6点就得起身训练,还要参加才艺表演截然不同。说起艺术博览会和选美的关系,杜连魁形容,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基础设施中的所有环节,譬如画廊的工作人员,全都能为你的美貌所用。其实他们还是服务于艺术品的流通,但若能交叉使用各种“美的基础设施”,譬如艺术杂志、Instagram平台,只要你灵活地将几种设施串联在一起,像是编舞一样,总有办法脱颖而出。


杜连魁的这种能力是慢慢才显现的。在比赛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后方办公室经常议论哪些模特不错,杜连魁显然未被注意过。一位海南媒体的记者甚至说,他在近距离接触杜连魁后,最大的感触是觉得她并不出众。“无论从气质、长相、涵养来看,都有一种淹没在人群中的感觉。”另一位在机场接过她的记者说:“杜连魁确实不漂亮,看上去不是很美,但她在表演上有天赋,并以智取胜——不过这应该说是训练的结果。”

杨福东,《国际饭店 No.9》,2010年

黑白喷墨打印,180 × 120 厘米


智慧——的确,杜连魁曾在初选中,熟练地以“美的基础设施”为题做了一段表演式讲座:


基建的善与恶在于它是否能尽其使用功能,因此标准化的生产、建造,让同类型的基建之间形成可通用的规则,是规划者的魔法。它的惊叹之处在于这个系统背后所呈现的规模美学。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吉(Marc Augé)便是有感于其崇高性,称机场、卖场、高铁站等大型基建为‘非场所’。它们是促进交易和流动之地。这些地点服务于货物,或特定人群。人们并不栖居于其中的空间;过客是这一地点的建筑现象学主体……


这次的表演稍显枯涩,但评审过程中,她对基建之美的阐述,以及对美的基建的理论掌握,是她最终出线的关键。


她决选的一席表演《艺术必须是美的艺术家必须是美的》,其作品名取自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表演作品。杜连魁说,艺术必须高于扮装,并且是一种真知灼见。而她在竞赛中,将自己的衣着比喻为上海的化身,并唱词似的叙述城市和衣着的关系。


杜连魁接受得奖采访时表示,这次她扮演一个城市,灵感源自于她一个月前所见到的一幅画作。她说,博览会就是一种消费美丽的基础设施,而美的最高境界,有点像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物我不两分。这幅画描绘了基础设施之美的最终体现——人成为了她所制造出来的建筑设施本身,并一同歌颂工程的力与美。

崔洁,《广州邮电大厦》,2017年

布上油画,200 × 150 厘米


作者介绍

陈玺安,撰写展览小说,曾于2015年获得摩纳哥皮埃尔王子基金会的当代艺术写作奖。目前为长征计划研究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