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美术馆的思路逛艺术博览会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630   最后更新:2017/11/15 16:43:05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11-15 16:43:05

来源:Cc艺术 林霖



29家、54家、75家、84家、104家……终于,年轻的“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也迎来了她的五周年。四年多来,这家最初定位只是“小而精”的艺博会迅速扩容,并成为魔都当代艺术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以及,它把艺术展的开幕式变成跨界的各路明星的“嘉年华”。明星们的加持诚然是三位联合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人脉光环,但更重要的是ART021从成立之初就“头势清爽”,精准定位、风格明晰。

ART021树立的就是一种“糖果系”审美,一种属于大都市和消费时代的审美口味。艺术是欢愉,是狂欢;艺术也可以疗伤和治愈。色彩明快、平滑如镜——就像摩登大厦一般的质感。

是的,这让人想到波普艺术和卡漫文化(嗯,本届ART021依旧是随处可见的草间弥生、奈良美智、村上隆“日本卡漫三人行”)……波普艺术满足的商品消费时代大众对物质和形象的认同感心理;而动漫美学则是人们对永恒青春的眷恋与时光不再的无奈。当然,追求理想化的青春美,不仅是动画、卡通、漫画里虚拟角色塑造的问题,这种对青春的崇拜,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实现人工理想美的主要心理因素。就像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袒露的观点:他所钟情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好奇心等“童年”要素,并非真的消逝了,仅仅是不再限定面向未成年人销售,而经由文化商业变成了人人可以购买和下载的商品——关于这些主题的电影、书籍、游戏、诸如此类。这或许背后正是经济力量的转变和资本角逐的结果。当然,这个话题或许远超展览本身了,我们暂且拉回思路不跑题。


奈良美智与草间弥生


前几日看过周大为的雅昌访谈,这段话很有意思:“要是一家口碑不错的画廊里的艺术名单你都不认识,那可能说明画廊偏重学术,经营得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一家以学术 见长的画廊里“忽然”有一、两位诸如村上隆、杰夫·昆斯的艺术家,那你就得意识到他们在用这些明星艺术家来养那些“不那么好卖”的人,这个画廊就很值得邀请。”如有60年历史的东京画廊,在去年参展中纯粹只带来日本“物派”美学的艺术家,而今届展出了他们的“当家红星”松浦浩之的新作以及中国青年艺术家林于思的作品,风格更多样化了。同时展出的依旧有去年就推介过的管木志雄。因此,你可能得带有“跳跃思维”去逛一个博览会,而且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逛的是美术馆!

菅木志雄

松浦浩之


好的画廊是既驾驭得了学术也驾驭得了市场,东京画廊或许就是一个亚洲同行的好例子。

一个好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也要致力于培养藏家,对于藏家来说,他们也希望获得有用和精准的收藏与购买建议。中国的资深藏家显然更青睐传统书画与古董文玩,而新贵阶层以及明星则更青睐当代艺术。更重要的是,比起单纯的品牌塑造或者生意买卖,ART021更多提倡的是一种艺术融入生活以及时尚、愉悦的生活方式理念。

好久不读展位


这就是为什么同期两个当家王牌展会,逛ART021远比逛西岸轻松,在西岸,你可能神经得绷得紧一点、下巴要抬高一点……在ART021有很多牌子和口味的咖啡可供选择,甚至还可以舔冰激凌。以及,你可以看到不同的杂志和独立书店铺位,比如魔都新晋艺术书店“好久不读”就惊喜亮相此届ART021,以“螺蛳壳做道场”的精神将书架柜子策划成小小的展览。

诚品画廊赖志盛《垃圾桶》

董大为《百年孤独》


在ART021,你还可以大胆嘲笑某件艺术品,搬个垃圾桶或者搬一叠《百年孤独》到展厅就是艺术品了,也是很神奇的地方啊……

也许很多人拿ART021和西岸作比较,言下之意是ART021有点“不思进取”——这或许有点冤枉。怎么说呢?这就跟克里斯托弗·诺兰拍的《蝙蝠侠》肯定不如后来的拍出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扎克·施奈德卖座一样的道理,正是后者的一部《神奇女侠》拯救了濒临破产的DC,并再次和漫威瓜分超级英雄的天下,即将上映的《正义联盟》也让人期待。诺兰是创作者,但并不是一个好的娱乐者。而生活更需要娱乐。


就像,对于翠西·艾敏来说,臭名昭著的《床》让她一战成名,但是她最好卖的还是写满“鸡汤情书”的霓虹灯管作品。


翠西·艾敏霓虹灯作品

此外,ART021一贯地在小型雕塑和装置作品上吸睛,让很多人就算买不起也会兴致勃勃刷朋友圈表达“很想买回去”的欲望。这种勾起购买欲的“橱窗展示”般的效果,ART021前两年就做到了。而今届,亦有出手重量级的作品,最惊喜的有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这种博物馆级别的展品出现。这家Marlborough画廊也是当年陈逸飞进驻西方市场的“伯乐”,此番他们带来的陈逸飞作品,对这样的一个时尚活泼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来说,似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抬起头、置身于这座古老的中苏友好大厦的建筑中,又让人感叹,一种海派都市的情结,其实早已在骨子里的了……

弗朗西斯·培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