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 在杨画廊的庭院抓住午后的阳光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1   浏览数:1381   最后更新:2017/10/09 16:26:02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7-10-07 21:41:37

来源:Hi艺术 文:刘霞


杨画廊的项目空间是一个有着白墙、鹅卵石庭院和大落地窗咖啡厅的开放式空间。下午的时光,庭院的墙头上可以看到斜阳慢慢移动,树影婆娑。刘亚洲一定是在某个阳光充沛的下午来到过这里,所以才有了这件叫做“轨迹”的项目。

杨画廊 刘亚洲“轨迹”项目展览 现场

艺术家 刘亚洲(右)


9月28日,年轻艺术家刘亚洲在杨画廊庭院空间展览“轨迹”开幕,通过安装在杨画廊庭院的一面镜子和咖啡厅室内的一面大镜子,来改变光线的路径,艺术家将午后四点到四点一刻阳光划过画廊上空的轨迹记录在了杨咖啡室内的墙上。就如同约定一般,晴天午后的那十五分钟,和阳光、和艺术家对日常生活中偶然性的浪漫想象在这里相遇。



下午四点到四点一刻为最佳观展时间


短短十五分钟,太阳辗转投射的光斑匆匆而过的同时,安装在庭院的洒水蓬头在两面墙的夹角之间,根据自己被设定的路线,哗啦啦啦地来回摆动,水柱也随之一路在墙壁和庭院留下潮湿的轨迹。同这一运动的轨迹内外呼应的,是落地窗户里面的一块“投影”,那是一块艺术家工作室中每天都会“光临”的阳光透过窗户留下的形状,艺术家用地板砖的裁切出相同形状放在展厅中,而于此同时,在不同角度,光滑的地砖表面又投射出窗户外绿植的影子,在其本身意义之上的又有了新的“内容”,不同于阳光在墙壁上轨迹的转瞬即逝,地砖上的投影只要观者走进到一定的距离,它便会出现。在庭院的另一边,伴随着哗啦啦的流水声,隐约蝉鸣声有吸引着你穿过庭院去看个究竟……




这些对轨迹都出自于艺术家自身创作中对日常物“陌生感”营造的偏爱。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刘亚洲,喜欢观察日常物体在偶然排列中的状态及与空间的关系,并在过往的作品中用这些内容构建了自己的雕塑。在本次展览展出的《惯性、平衡、失控》中,艺术家用各种管道塑造了一段弯曲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呈现完全依靠长短不同、材质不一的管道之间力的相互抵抗。在庭院的另一边,《梯状物》则呈现了坚固和脆弱,两种力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在不断变化的轨迹中,传达的则是雕塑科班出生的艺术家对“雕塑”概念的新的反思,雕塑是否只是一个具体的结果,是否还可以是一个过程?

梯状物


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沙发:1楼] guest 2017-10-09 16:26:02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