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人工智能在艺术上一定超越人类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1623   最后更新:2017/09/28 21:11:15 by 灰常灰
[楼主] 灰常灰 2017-09-28 21:11:15

来源:scope艺术客


新布朗斯维克是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的主校区所在地,这所学校的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AAIL),艾哈迈德(Ahmed Elgammal)教授让电脑运行了一个新的艺术生成算法,接着眼睁睁的看着这个AI创造出一系列让他震惊的画作。两周之后,艾哈迈德搞了一次特殊的图灵测试:把这些电脑生成的画作和几十幅博物馆藏级的油画混合在一起,看看人类是否能分辨出来。


在这个随机对照的双盲研究中,受试者无法区分出哪些是电脑的画作,哪些是人类艺术家的画作(参与测试的数据集,一组选自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另一组选自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事实上,电脑的画作常常被认为是“更新颖”、“更具审美吸引力”的。


从此可以看出,AI一定会胜过艺术家,创作出佳作。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如同几年前,人们对于围棋的认识,可AlphaGo彻底摧毁了人类的期待。当然,现在AI在艺术领域才刚开始,就是出现这种人工智能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赢得人类的认同。这毕竟是最后一块阵地,相信艺术评论家和画廊,美术馆等等,具有话语权的阶层,会想尽一切方法延缓这一趋势,否则他们就会彻底一无所有。


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就不得不去审视人工智能的算法,当大数据把所有抽象大师,特别是某一类比如表现主义、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所有大师相接近的佳作,慢慢重新解构和分析,就能够自动学习,日以继夜没有休息的创作,数不清的图像,再加上分析软件的发展,从中发现和采集,最棒的作品,想起来都易如反掌,请问,哪一个艺术家能够与之对抗?


与其他科学领域,和竞技领域不同,人类在人文范畴,设计了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结构,各个大学的教授评定,各个美术馆的人才引进,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都被少数权威把持,尤其是在艺术圈,策展人,评论家,乃至艺术史的教授,这些看起来辉煌头衔的背后,都是一小撮精英,他们将门槛设计得很高,让外人无法进去,就算成为里面的一员,也不得不遵从主流的判断。当然这些重要的美术史巨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认知的科学性,可就连科学,都是不断在推倒和推演。可从今天看过去百年的美术史,那些最权威的论断,反而更加牢固不破。


这种权威和话语的结构,使得做出最后艺术判断的权利,掌握在极少数精英手里,包括各大美术馆的馆长,主要策展人,佳士得、苏富比的主要专家,以及各大美术学院的美术史教员,他们的身份不断地相互转换。与之相对,AI人工智能的创作者可以说处于劣势,可别忘了,随着网络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话语权,在慢慢不断转变,当普遍的网络参与者都认同人工智能的那天,我相信,人为权威在艺术圈,也会最终崩塌。


当然,作为一个自然人,我还是希望这一天越晚来越好,毕竟和机器相比,能够赋予自然人价值的范围越来越小,我们几乎将会在所有领域,变得可有可无,就连繁衍都不用亲自上阵,艺术和宗教,作为最后的领地,相信所有精英都会不顾一切地战斗到最后。但别忘了,整个网络的发展,就是平民化的过程,普通人比起精英,变得越来越有力量,而这种扁平化的最后,就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缘起和理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