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艺术”如何反精英审美?因格韦·戈茨策展完整呈现伟大的意大利现代艺术运动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2081   最后更新:2017/09/12 22:14:47 by wangxiaoer97
[楼主] wangxiaoer97 2017-09-12 22:14:47

来源:HauserWirth画廊


2017年9月12日,豪瑟沃斯纽约22街空间将举办名为「贫穷艺术。因格韦·戈茨策展」(Arte Povera. Curated by Ingvild Goetz)的展览。这个展览将从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收藏家之一因格韦·戈茨的视角,对这一场二十世纪意大利的创新艺术运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剖析。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地图》(Mappa),1988,刺绣 亚麻布 框架,121 x 221 x 3 厘米 / 47 5/8 x 87 x 1 1/8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贫穷艺术 」将呈现超过150件相关作品,展示了一群被称作“贫穷艺术家”(i poveristi)的意大利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动机。他们对于当年社会政治动乱的激进回应,即便是放到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具备着重要且鲜明的意义。


此次共同展出的这些标志性作品向观众介绍了“贫穷艺术家”如何塑造了反精英审美,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谴责了资本主义及消费主义的非人性本质。这是一项始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当代使命。


此次展览的开幕正值“贫穷艺术”运动五十周年之际,涵盖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直至九十年代的众多艺术家作品,其中包括克劳迪奥·阿巴特(Claudio Abate)、乔万尼·安舍摩(Giovanni Anselmo)、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皮耶·保罗·卡佐拉里(Pier Paolo Calzolari)、乔治·科伦坡(Giorgio Colombo)、路西安诺·法布罗(Luciano Fabro)、詹尼斯·库内里斯(Jannis Kounellis)、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保罗·穆萨·萨特(Paolo Mussat Sartor)、吉里欧·帕奥里尼(Giulio Paolini)、比诺·帕斯卡里(Pino Pascali)、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埃米利奥·普里尼(Emilio Prini)以及吉尔伯特·基里奥(Gilberto Zorio)。


贫穷艺术。因格韦·戈茨策展

Arte Povera. Curated by Ingvild Goetz

展览开幕:2017年9月12日,晚6 - 8时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2日 - 10月28日

展览地址:豪瑟沃斯纽约22街

                 纽约西22街548号

                 Hauser & Wirth New York

                 548 W 22nd St

                 New York NY 10011

联系方式:newyork@hauserwirth.com


「贫穷艺术。因格韦·戈茨策展 」

克劳迪奥·阿巴特(Claudio Abate),《比诺·帕斯卡里(和平鸽)》(Pino Pascali(Colomba della pace)),1965,黑白摄影,3部分 每件 40.3 x 30.4 厘米 / 15 7/8 x 12 英寸。© 克劳迪奥·阿巴特 / 阿巴特工作室,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意大利的政治和社会重新觉醒的大背景下,“贫穷艺术”的崛起敲响了艺术创作新时代的钟声。美国式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两种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冲撞,使意大利人民陷入越来越强的幻灭感。彼时他们转而开始拥护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身份认同,同时更多地致敬于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967年9月,当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杰曼诺·塞兰特(Germano Celant)第一次使用“贫穷艺术”(Arte Povera)一词之时,提到了一些在意大利各地工作生活的年轻艺术家,这些城市包括米兰、热内亚、罗马以及最重要的都灵。


这些“贫穷艺术家”不愿接受来自固有的政府、工业界、以及文化界的价值观,他们所创造的作品旨在对抗西方艺术主导艺术话语权以及统治艺术市场的现状。在“贫穷艺术”的世界里,作品不再按照那些方便辨认的单一标签——极简主义、概念艺术或是波普艺术——来决定它们的价值。

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指甲与月桂叶》(Unghia e foglie di alloro),1989,月桂叶 玻璃,装置尺寸不定 玻璃物件约135 x 101 x 18 厘米 / 53 1/8 x 39 3/4 x 7 1/8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力协会,纽约 / ADAGP,巴黎(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摄影:Jon and Anne Abbott,纽约,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贫穷艺术”称不上是一个统一主题的艺术运动,而是包含了绘画、行为、雕塑、设计及摄影一系列宽泛的风格。它强调作品的个人化和手工性,旨在保留它们的神秘感、神话感和古典风情。“贫穷艺术家”不愿接受战略性的商业化,包括在艺术身上,因为他们认为那只会使艺术迅速败坏。而仿佛自相矛盾的是,多样化成为了使这场运动具有统一方向的重要力量,使得它充满了创造的可能性。为了对抗既有的艺术应该被如何创造和展出的传统,“贫穷艺术”提供了可替代的艺术创作和展览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在艺廊和博物馆之外的空间进行。


利用生活本身进行创作


将在豪瑟沃斯纽约22街的三层楼空间展出的「贫穷艺术」,完整地讲述了这场历史性的艺术运动,也回溯了这场运动中,艺术家们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任意元素或是生活本身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这些作品既成功地与生活中的繁枝末节割裂开来,同样也实现了与既已存在的艺术史割裂开来。


“在我看来……所有的形态、材料、想法以及方式都可以被利用起来。”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当观众们进入画廊时,会适时地首先欣赏到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的作品《破布交响乐 – 分裂的玻璃》 (Orchestra di stracci – vetro diviso,1968)。各色廉价的布条与废弃衣物被组合在一起,堆积成一个长方体的结构,玻璃之下的电热水壶发出煮水的嗡嗡声和水烧开后的鸣叫声。从这件作品中迸发而出的声音唤醒了艺术家当年在创作时,那个尘封的历史瞬间。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破布交响乐 – 分裂的玻璃》 (Orchestra di stracci – vetro diviso),1968,布条 砖头 织物 玻璃 水壶 蒸汽 电热板,2件玻璃平板 每件 0.4 x 130 x 90 厘米 / 1/8 x 51 1/8 x 35 3/8 英寸,装置整体 50 x 320 x 270 厘米 / 19 5/8 x 126 x 106 1/4 英寸(约)。©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路令·奥古斯丁艺术画廊,纽约,克里斯蒂安·施泰因画廊,米兰,西蒙·李画廊,伦敦 /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在这件作品附近,詹尼斯·库内里斯(Jannis Kounellis)的《无题》(Senza titolo,1959)将传统平面绘画的概念彻底瓦解,将他的工作室空间转化成了一个剧场式的体验。这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作品由摄影师克劳迪奥·阿巴特(Claudio Abate)用照片记录下来(照片也在此次展览中呈现)。照片上库内里斯穿着达达风格的装束,在墙上的一张未经拉伸、未经打底的画布上涂画着字母、符号和数字。《无题》是库内里斯的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预示了他之后的艺术作品中常有的多领域结合的特点。

詹尼斯·库内里斯(Jannis Kounellis),《无题》(Senza titolo),1959,颜料 布上,200 x 200 厘米 / 78 3/4 x 78 3/4 英寸。© 2017 詹尼斯·库内里斯资产,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詹尼斯·库内里斯(Jannis Kounellis),《无题》(Senza titolo),1961,Ketong油漆 布上,143 x 203 厘米 / 56 1/4 x 79 7/8 英寸。© 2017 詹尼斯·库内里斯资产,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摄影:Barbara Deller-Leppert,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1945年,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在都灵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orino)攻读医学期间曾因参与反法西斯组织“正义与自由”(Giustizia e Libertà)活动而被捕入狱。在失去自由的这一年中,梅茨利用手边任何可得的材料创作了一系列“连续”的画作。这让他得到了进行“自然创作”(organic creation)的灵感,其艺术生涯也受到深刻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他看似随意地使用有机材料和现成物品的作品中。


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雨衣》(Impermeabile),1966,雨衣 木头 蜡 霓虹灯,整体 126 x 170 x 40 厘米 / 49 5/8 x 66 7/8 x 15 3/4 英寸(约),雨衣 126 x 108 x 5 厘米 / 49 5/8 x 42 1/2 x 2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摄影:Raimund Koch,纽约,图片:戈茨收藏,慕尼黑


梅茨不仅对“无限制”的创作方式青睐有加,另一个他常用的标志性创作元素则是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 series,为一种整数数列,即由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这在梅茨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譬如《鳄鱼斐波纳契》(Crocodilus Fibonacci,1991)中便引自了增长及创生的普世规律。


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鳄鱼斐波纳契》(Crocodilus Fibonacci),1991,仿制凯门鳄 霓虹灯,装置尺寸不定,仿制凯门鳄 11 x 43.5 x 29 厘米 / 4 3/8 x 17 1/8 x 11 3/8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马丁·比勒(Martin P. Bühler)


1968年,梅茨制造了他第一个冰屋,这后来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一个标志。此次展出的是他后期的作品《冰屋》(Igloo,1984 - 1992),作品展现了梅茨对人类存在的基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梅茨认为冰屋是人类住宅的原型,是建筑的最小化形态,并且对冰屋制造中对于自然材料的智慧运用尤为欣赏。他的这件作品从建构上来讲是很不稳定的,不规则堆叠的钢板露出了大大的空隙,从中能够轻易地看清冰屋的内部结构。而冰屋上通电循环的电流则让这个装置更显不稳定。如天线一般耸立的霓虹灯管标记了被梅茨形容为“艺术创作中几乎最为狂喜的一幕”。

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冰屋》(Igloo),1984-92,钢铁 霓虹灯,168 x 230 厘米 直径 / 66 1/8 x 90 1/2 英寸 直径。©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詹尼斯·库内里斯于1969年在罗马的阁楼画廊(L’Attico Gallery)曾展出12匹活马的装置艺术作品。无独有偶的是,皮耶·保罗·卡佐拉里(Pier Paolo Calzolari)也常常在作品中用到活的动物。卡佐拉里在《无题》(Senza titolo,1972)中在一张床垫上放了一枝玫瑰,一些胡桃和一只在水罐里的鱼,颠覆了传统的静物绘画。这个组合给这梦幻的装置作品带来了些许的性爱气氛。同一时期,卡佐拉里开始运用金属和一些有机材料例如烟草叶、冰与火。在《无题 – 满足。耻辱。不完美。腐化。燃烧。焚化》(Senza titolo – Satisfactio. Mortificatio. Imperfectio. Putrefactio. Combustio. Incineratio,1970)中,六条固定在墙上的皮带被盐覆盖并制成椭圆形,蓝色荧光笔在硬化的皮带内侧写上了“忏悔”(penance)、“耻辱”(mortification)、“堕落”(debauchery)、“腐化”(putrefaction)、“燃烧”(combustion)、“焚化”(incineration)的字眼。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探索了知识、分类和序列的规律,常常创作出旨在深究秩序与概率之间关系的艺术作品。 波堤从1971年起便常常去阿富汗旅行,直到1979年阿富汗被苏联侵略。他在阿富汗的见闻赋予了他使用传统编织和刺绣创作的灵感,并与喀布尔的皇家缝纫学校的阿富汗女工一起构思了一系列项目。其中最有名的则是波堤的“地图”系列,用各国国旗作为设计元素,将每个国家当时的政治领地和变化中的地缘政治局势通过刺绣表现出来。而他在创作中与当地的女性手工艺人的紧密合作——由于阿富汗的习俗,只能通过男性的中间人与之联系——掀起了有关如何定义艺术原作者以及融合美术与民间手工艺、模糊艺术分类边界的讨论。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乒乓》(PING PONG),1966,木头 清漆 玻璃 灯泡 定时器,整体尺寸不定,2部分 每件 50 x 50 x 20 厘米 / 19 5/8 x 19 5/8 x 7 7/8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SIAE,罗马(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SIAE,Rome),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


贫穷艺术 ≠ “穷”的材料


除以上之外,其它展出作品则揭开一个明显的分叉点——“贫穷艺术”并不总是意味着“穷”的材料。路西安诺·法布罗(Luciano Fabro)创作的竖立的《足》(Piede,1972)包括了一件放置在穆拉诺玻璃(Murano Glass)制成的爪子状底座上,向着天花板延伸的山东丝绸制作而成的柱状物。另一件同样玄妙的作品展出在它不远处,金属底座上的雕塑被覆盖着黄色丝绸。这一对作品共同构成了纪念碑般的《足》,唤起了一种来世理想世界般的诗意,展现出了法布罗对手工艺的高度专注,以及他对材料和形态直观的运用。


路西安诺·法布罗(Luciano Fabro),《足》(Piede),1972,穆拉诺玻璃 丝绸,高度随着房间挑高不定,丝绸 298 厘米 / 117 3/8 英寸,套管式伸缩金属杆 最高 335 厘米 / 131 7/8 英寸,玻璃底座 69 x 103.5 x 84 厘米 / 27 1/8 x 40 3/4 x 33 1/8 英寸。© 西尔维娅·法布罗(路西安诺与卡拉·法布罗档案馆,米兰)(Silvia Fabro,Archivio Luciano e Carla Fabro, Milan),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探索自然与艺术的模糊边界


“贫穷艺术”运动的主题之一是探索自然与艺术的模糊边界。其中的代表人物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坚信人类如同树、土地和岩石一样,是持续地被周遭的环境所定义和塑造的。佩诺内出生于意大利的皮埃蒙特,一个叫做加雷索(Garessio)的小村庄里。他经常在附近的森林中进行创作,使艺术材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互相接触,尝试让作品成为景观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土豆》(Patate,1977)中,佩诺内将嫩土豆与一只耳朵、一张嘴巴、和一个鼻子的石膏倒模埋在了一起。第二年收成的时节他将这些土豆挖出,发现它们的形状突变,变得与人类感觉器官离奇地相似。佩诺内把五个突变体用青铜铸造,并将它们与一堆两百多颗土豆放置在一起。

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土豆》(Potate),1977,5个青铜雕塑 土豆,装置尺寸不定,2部分 每件 50 x 50 x 20 厘米 / 19 5/8 x 19 5/8 x 7 7/8 英寸。© 2017 艺术家权利协会,纽约 / ADAGP,巴黎(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New York / ADAGP,Paris),摄影:Wilfried Petzi,慕尼黑,图片: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此次展览的其它亮点作品还包括乔万尼·安舍摩(Giovanni Anselmo)由水泥、皮革、和木头制成的雕塑作品《捻》(Torsione,1968),与之同时展出的还有保罗·穆萨·萨特(Paolo Mussat Sartor)纪录这件装置的摄影作品;吉里欧·帕奥里尼(Giulio Paolini)在打底后的画布上创作的的铅笔画《视线是对称的吗?》(La visione è simmetrica?,1972);比诺·帕斯卡里(Pino Pascali)最早的作品之一《大盆地的女人,或是蒙斯维尼斯》(Grande bacino di donna, ovvero Mons Veneris,1964);埃米利奥·普里尼(Emilio Prini)的盘绕霓虹灯雕塑《周长 – 测量工作室》(Perimetro – Misura studio stanza,1967);吉尔伯特·基里奥(Gilberto Zorio)的钢铁和青铜制成的标枪雕塑《带柄的标枪》(Giavellotti con impugnatura,1978)。


乔万尼·安舍摩(Giovanni Anselmo),《捻》(Torsione),1968,水泥 皮革 木头,整体 72 x 86 x86 厘米 / 28 3/8 x 33 7/8 x 33 7/8 英寸(约),水泥体 37.14 x 37.46 x 38.1 厘米 / 14 5/8 x 14 3/4 x 15  英寸,木棍 99.69 x 5.08 x 5.08 厘米 / 39 1/4 x 2 x 2 英寸。© 乔万尼·安舍摩,摄影:Raimund Koch,纽约,图片:安舍摩档案馆,戈茨收藏,慕尼黑


此次展览由收藏家因格韦·戈茨策划。与展览同期,豪瑟沃斯艺术出版将发行《首先我更愿思考。因格韦·戈茨所见的贫穷艺术》(First of all I prefer thought. Arte Povera seen by Ingvild Goetz)的书籍,其中涵盖了“贫穷艺术”运动兴起时,未发行过的历史档案文件,同时邀请了策展人道格拉斯·福格尔(Douglas Fogle)和齐亚拉·韦基亚雷利(Chiara Vecchiarelli)撰写评论文章。


除了 “贫穷艺术”运动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及一些非常重要但不太为人所知的绘画、雕塑及装置艺术之外,此次展览还包括了大量保存在戈茨的藏书室中的少见档案文件。其中有超过400件专题著作、展览画册及出版物,更有来自早期“贫穷艺术”展览的纪实摄影作品和邀请函。同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一起,此次展出的作品清晰且强有力地展现了“贫穷艺术家们”在历史中觉醒而创作的视觉诗歌。


贫穷艺术。因格韦·戈茨策展

Arte Povera. Curated by Ingvild Goetz

展览开幕:2017年9月12日,晚6-8时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2日 - 10月28日

展览地址:豪瑟沃斯纽约22街

                 纽约西22街548号

                 Hauser & Wirth New York

                 548 W 22nd St

                 New York NY 10011

联系方式:newyork@hauserwirth.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