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美术老师的口头禅,你还记得多少?
发起人:猴面包树  回复数:0   浏览数:2157   最后更新:2017/09/10 22:15:41 by 猴面包树
[楼主] 猴面包树 2017-09-10 22:15:41

来源:artnet


插图:致谢Siwen Ju


回想壮志少年时,有石膏像陪伴着上课,才华横溢的同窗,耳边响起美术老师挂在嘴边最爱重复的话,童鞋们你们还记得吗?artnet新闻的小编票选出9句美术老师最经典的语录,有你熟悉的吗? 让我们共同回顾那些年美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到底出自哪位大师?


「1」

“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实际上是由德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率先推广的建筑设计哲学。像包括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在内的包豪斯师生一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破晓前就移民至美国,并继续为德国和美国设计了诸多建筑,比较重要的有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和休士顿美术馆的Cullinan Hall等。


“少即是多” 意味着用较少的装饰发挥更大的作用。密斯·凡德罗认为优雅不是从丰富中汲取的。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一样,密斯·凡德罗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使用象征着未来的 —今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钢材、玻璃和层压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1958。图片:致谢Greggle Fevre

休士顿美术馆的Cullinan Hall。图片:致谢休士顿美术馆




「2」


你可能不熟悉德国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但你一定用过他设计的产品 —— 德国家电博朗(Braun)。当谈及博朗旗下最经典的设计时,作为 iPhone 原始计算器应用程序的设计灵感来源 —— ET66型号计算器脱颖而出。其产品定义了优雅、清晰且严谨的视觉语言。20世纪70年代,拉姆斯担忧自己也深陷在 “由形态、颜色和噪音所组成的混乱”中,便慎重地向自己:“我的设计是好设计吗?” 此后,他归纳总结了十条他认为好的设计应当满足的要求(又称“设计十诫”)至今启发并教诲着当今的设计师,如英国设计师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乔纳森·埃维。


拉姆斯的至理名言 —— “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意思是精致的设计专注于本质,而不在产品上添加繁杂的装饰。设计应当回归纯粹、回归简单。他在1976年一次演讲中提到:“通过设计使其印象变得深刻、打眼、别致,这根本就不是设计。这是包装。当专注设计的基本要素时,当省略所有繁复元素时,我们发现外形变得安静、舒适、可理解,最重要的是持久。”

BNE001型号的计算器可以在博朗官网买到。图片:致谢博朗网站


“少与多:迪特·拉姆斯设计哲学”(Less and More - The Design Ethos of Dieter Rams)展览现场,2009。图片:致谢伦敦设计博物馆




「3」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驱,因建造钢架建筑而一举成为最早的“摩天大楼之父”之一。沙利文是位建筑奇才,16岁他就在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建筑。24岁之前他就作为合伙人加入到建筑师兼工程师Dankmar Adler的工作室 —— Adler&Sullivan。因看重现代主义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才华,从1888年至1893年间,沙利文收赖特为门徒。


沙利文留下的常被大家引用的至理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form follows function)选自他于1896年撰写的《高层办公大楼在艺术方面的考虑》(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一文中。沙利文认为:建筑物的目的应该是设计的起点。简言之,建筑或物体的外形应基于其预期的功能或目的。

布法罗的担保大厦(Guaranty Building)。图片:致谢Marc Murphy


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的交通大楼(Transportation building)的金门(The Golden Door),1893。图片:Courtesy of Inecom Entertainment Company




「4」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美国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主要代表人物。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师从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赖特一生设计了千件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东京帝国饭店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赖特认为“形式和功能是一体的”,这拓展了他的导师沙利文对建筑语言的理解。赖特认为“形式由功能而来这句话被误解了。形式和功能应该存在于一个内在联系中”(Form follows function—that has been misunderstood. Form and function should be one, joined in a spiritual union)。这个原则在他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中清晰可见。游客从正门进入建筑物,乘螺旋坡道攀岩而上,边观赏艺术佳作,边领略建筑赋予艺术的美感。使建筑与艺术交相辉映。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片:致谢David Heald


东京帝国饭店。图片:致谢Wikimedia Commons




「5」

“人人都是艺术家”(Every man is an artist)可能是最被广泛引用却最被误解的格言了。这句由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于1973年说的话并不是“偏狭的”指每个人都是画家或雕塑家。而真正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具备加以发现和培养的创造性能力与特质。而这些创造性的能力将为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发挥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地成为博伊斯所提倡的“社会雕塑”(social sculpture)中的创造者时,社会转型才能被实现,对疗治并缓解战后德国人民对战争的自责及痛苦才有效。

博伊斯的《7000 棵橡树 》于1982在Documenta揭牌。图片: © Joseph Beuys/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图片:Bill Jacobson Studio, New York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轰毁的德国卡塞尔市(Kassel)的大型植树造林项目 ——《7000棵橡树》(7000 Oaks)。于1982年创作,历时5年才竣工。最后一棵树是在艺术家去世后一年才栽种的。该项目对城市规划、未来环境保护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塑造都具借鉴意义。

博伊斯,《油脂椅》(Fat Chair),1964至1985。图片:致谢Tate Modern




「6」

“人们总说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是实际上你需要自己努力去改变”(They always say time changes things, but you actually have to change them yourself)出自安迪·沃霍尔于1975年出版的《安迪·沃霍尔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中的第7章节 —— 时间。

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1962,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图片:致谢纽约MoMA

在2010年11月佳士得拍卖会上,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包装盒” 拍得305万美金。图片:致谢Christie’s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倡导者和领袖,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我们对安迪·沃霍尔的了解除了熟知的《玛丽莲·梦露》(Untitled from Marilyn Monroe)、《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s)以及布里洛包装盒(Brillo Box)外,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 —— “将来,每个人都能名扬天下15分钟” 和 “艺术家是这样的人,他生产人们不需要拥有的东西”。




「7」

“如果你能设计好一件东西,你也可以设计好一切。”(If you can design one thing, you can design everything)是20世纪著名意大利视觉设计师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在2004年《Design is One》一书中提出的设计哲学。全文是:“设计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如果你能设计好一件东西,你也可以设计好一切无论设计主题是什么,方法都是一样的。”


马西莫·维涅里和妻子Lella自1971年创办Vignelli Associates以来,设计作品涵盖了从企业标识到室内设计。简洁大方的线条和擅长用色是他们的风格。其中最广被大家熟知的是于上世纪70年代为纽约地铁设计标识及路线图,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的导览标识。

维涅里为纽约地铁地图, 约1970。图片:© 2014 Massimo Vignelli

维涅里于1997年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的导览标识。图片:致谢博物馆




「8」


“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A man paints with his brains and not with his hands)出自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于1546年的一位致无名主教的信中。他表达了自己是抱着巨大压力去完成教宗尤利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墓穴的委托任务,“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如果没有清醒的大脑,那么就很悲伤了。”从这封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认为思辨对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或者说,对艺术的表达不是轻易地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敏捷的思维构建而成。此外,“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来衡量”(Your greatness is measured by your horizons)也出自米开朗基罗之口。

位于罗马圣伯多禄锁链堂(San Pietro in Vincoli)中的教宗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图片:致谢Web Gallery of Art

米开朗基罗,《圣殇像》。图片:致谢Wikimedia Commons





「9」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校长的徐悲鸿先生曾引用《中庸》的一段话来谈素描创作:“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于2013年定为中央美术学院校训的“尽精微 致广大”便选自这句古训。前央美院长潘公凯先生曾解释道:“在艺术学习和从艺的过程中,要深入地进去,不能浮于表面。’精和微’都是很细致很精致,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来从事艺术的学习。’致广大’主要是指自己的人格修炼和胸怀还是要能够有包容性,要能够有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理想……”

徐悲鸿,《自画像》,1922。图片:致谢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四骏图》,1942。


文:Weixin Jin

设计:Weixin Jin,Siyao Yun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