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发起人:放嘿炮  回复数:7   浏览数:8461   最后更新:2008/09/16 22:20:42 by guest
[楼主] 放嘿炮 2008-09-16 12:30:17
神秘的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是一份内容不明的神秘书籍,附有插图,书成大约在400年前,书中所用字母及语言至今无人能识别。手稿中有天体、幻想植物和裸女等奇怪的装饰图片,并且以奇特的文字写成,与任何已知语言都对不起来。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图片。伏尼契立刻认定这是极为重要的新发现。这份手稿虽然看来像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或草药医生的参考书,但似乎完全以密码写成。从插图中的发型等特征看来,这本书的制作时间应该介于1470~1500年间,手稿上的17世纪字母说明,这份手稿在1586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鲁道夫二世收购。 1600年代,至少有两位学者曾试图解读这份手稿,后来它消失了将近250年,直到伏尼契发现才重见天日。

伏尼契敦请当时顶尖的密码学家破解这份奇特的手稿,但它似乎和任何已知的语言都对不起来。90年来,许多世界顶尖的译码专家努力钻研,但是没有人能破解这种现在称为「伏尼契文」的文字,这份手稿的真面目和来源仍是个谜。一连串的失败令伏尼契手稿俨然成为密码术历史中的圣杯,让人怀疑手稿是否有内容可供破解。伏尼契文说不定完全没有意义,手稿也可能只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这份手稿目前收藏在美国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中。

书中的内容

伏尼契手稿全书大约240页,用上等牛犊皮纸(vellum parchment)制成,书页码有跳页。这表明伏尼契获得之前就已经散失了部分书页。书中的文字和素描图都是用鹅毛笔写就,图画上的彩色部分应该是后期才补上的。

* 草药:每页显示了一种植物(某些页有两种),部分段落描述了当时欧洲的典型草药。部分插图比“医药”章节的草图更大更清晰。

* 天文:含有天体图,其中有太阳、月亮和星辰,应与天文学或占星术相关。其中有12幅图描绘了黄道12宫的星相(星座)标记(两条鱼代表双鱼座、一头公牛代表金牛座、手持弓箭的战士代表人马座等等)。每一符号都画有约30个女子环绕,每个女子都捧著一颗标有名称的星星,大部分女子是裸体的。章节最后两页(水瓶座和魔羯座,一月和二月的星座)已经缺失,而白羊座和金牛座的两页已经撕裂为4张图,每张上各有15个星星。有些图案是画在可折叠的书页上。

* 生物学:大量的文字并配有插图。图主要是裸体女子在水池中或盆中洗澡的样子,这些池或盆用管子连接成网状。其中部分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像人体的器官,有些女子头戴皇冠。

* 宇宙论:很多圆形的图案,但都很模糊。这一章节也有可折叠的书页,有一页可扩展为6页,包含了一幅以“铺道”连接的九座“岛屿”的地图,其中还有城堡,和一座火山。

* 医药:很多带标记的图画,如各种植物的部分如根部、叶子等等。物体都类似于药物,在书页旁另有文字说明。

* 配方:很多短的段落,每一个都标有一个花形或者星形的标注。

原文由右边不对称的段落推断,文字是由左至右书写。段落没有明显的标点符号。从流畅的字型及排列整齐,似乎誊写员清楚明白自己在写什么,而不是落笔前故意逐字编造。

手稿含有17万个字迹,字迹之间有窄分隔,大部分由一至两笔写成。一套有20至30种不同字迹的字母系统几乎说明了整个手稿。关于某些字迹是否为个别字母存在一些争论。部分奇怪的字母仅出现一或两次。较阔的分隔可分辨出约3.5万个不同长度的“词汇”,大致符合语音学的规律,例如部分字母在每一个词汇经常出现(正如英语的韵母)等。

统计分析发现,文稿的文字规律与自然语言类似。例如,词汇的出现频率符合齐夫定律(Zipf’s law),而词汇的熵(每词约10位元)亦与英语或拉丁语相类似。

然而,手稿的语言与欧洲语言不太相似。例如,几乎没有词汇是多过10个字母,亦几乎没有1或2个字母的词汇。词汇内的字母分布独特,有此字母仅出现在字首,有些在字尾,有些在词汇中间,这特点与阿拉伯字母相似,但不见于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或西里尔字母。词汇的重复程度也高于一般欧洲语言。同一词汇可能一气出现三次(相当于在英语出现and and and)。统计学上,手稿的词汇数目相对较少。



























[沙发:1楼] 放嘿炮 2008-09-16 12:33:34































[板凳:2楼] 放嘿炮 2008-09-16 12:36:06
Gordon Rugg的一篇文章

伏尼契手稿中有天体、幻想植物和裸女等奇怪的装饰图片,并且以奇特的文字写成,与任何已知语言都对不起来。这份手稿目前收藏在美国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中。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图片。伏尼契立刻认定这是极为重要的新发现。这份手稿虽然看来像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或草药医生的参考书,但似乎完全以密码写成。从插图中的发型等特征看来,这本书的制作时间应该介于1470~1500年间,手稿上的17世纪字母说明,这份手稿在1586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鲁道夫二世收购。 1600年代,至少有两位学者曾试图解读这份手稿,后来它消失了将近250年,直到伏尼契发现才重见天日。

伏尼契敦请当时顶尖的密码学家破解这份奇特的手稿,但它似乎和任何已知的语言都对不起来。90年来,许多世界顶尖的译码专家努力钻研,但是没有人能破解这种现在称为「伏尼契文」的文字,这份手稿的真面目和来源仍是个谜。破解工作毫无进展;让人怀疑手稿是否有内容可供破解。伏尼契文说不定完全没有意义,手稿也可能只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反对这个说法的人士则主张,伏尼契文如此复杂,不可能毫无意义。一个中世纪的骗子怎么可能伪造出230页的文字,而且结构和文字的分布又有许多精微的规律呢?但我最近发现,只要利用一种16世纪常见的简单编码工具,就可仿造出许多伏尼契文的特征。用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文字看起来相当接近伏尼契文,但是完全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隐含的讯息。这个发现并不能证明伏尼契手稿是个骗局,但确实支持了一个存在已久的说法:英国冒险家凯利假造这份文件,用来诈骗鲁道夫二世。据说这个皇帝总共花了600达卡特金币(相当于今天的五万美元)买下这份手稿。

不过可能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分析伏尼契手稿之谜所用的方法,也可应用在其它领域的难题上。要解决这个古老谜团,必须旁及好几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包括密码学、语言学和中世纪历史等。我研究的主题是「专家推理」,也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因此我将研究伏尼契手稿视为一次非正式测试,试验一下这种方法是否能找出新途径以解决悬宕许久的科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列出相关领域中专门知识的长处与短处。
小上帝的眼睛?

1921年,出现了第一个宣称破解伏尼契手稿的人。美国宾州大学哲学教授纽柏德指出,伏尼契文字的字母中包含放大后才看得见的小笔画,这些笔画是古希腊速记文字。依据由密码读出的内容,纽柏德断定伏尼契手稿是13世纪的哲学科学家培根(Roger Bacon)所撰写,旨在描述他的发现,例如显微镜的发明等。但不到10年,批评者就推翻了纽柏德的说法,证明所谓字母中的细小笔画其实是墨水的自然裂痕。

纽柏德的努力只是一连串失败的开始。1940年代,业余的解碼家菲利和史壮运用密码代换法,将伏尼契文字母转译成罗马字母,但如此转译出来的文字没什么意义。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破解大日本帝国海军密码的美国军方密码人员,利用闲暇研究古代密文。他们破解了所有密文,唯一无法破解的就是伏尼契手稿。

1978年,业余文献研究者史托济科指出,这种文字是以去掉元音的乌克兰文写成,不过他转译出来的内容(包括「小上帝的眼睛要争夺的是空虚」)并不符合手稿上的插图,跟乌克兰历史也没什么关系。1987年,医师利瓦伊托夫指出,这份文件由在中世纪法国相当盛行的净化派(Cathar)信徒所制作,伏尼契文则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体。不过利瓦伊托夫译写出来的内容也和净化派完整保存的教义不相符合。

此外,这些解答方案在碰到相同的伏尼契字时,往往在手稿中某些部份用的是一种翻译,在其它部份用的又是另一种翻译。举例来说,纽柏德的解答中包含以回文方式解译文字,这种方式是出了名的不精确。例如ADER这字就可以看成READ、DARE或DEAR。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伏尼契手稿破解方法多少都有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方。另外,这些方法都无法将明文(看得懂的文字)转译成与伏尼契文特性相同的密文。

如果手稿不是密码,那么会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文字吗?虽然我们无法解译内容,但看得出它具有惊人的规则性。举例来说,最常见的一些字每行会出现两三次。在写出文字时,我使用欧洲伏尼契字母(EVA)将伏尼契文转写成罗马字母(请参见右页〈伏尼契文ABC〉)。手稿第78页有一段是这样的: qokedy qokedy dal qokedy qokedy。这种重复程度在任何已知语言中都不曾出现。相反地,伏尼契文中只有极少数词组,在词组中,两三个不同的字会规律地一起出现。这些特征显示伏尼契文不大可能是人类语言,因为和其它语言差别实在太大了。

第三种可能是,这份手稿是用来诈财的骗局,或是某个疯狂炼金术士的信手涂鸦。手稿在语言学上的复杂程度,似乎可以反驳这种说法。手稿中的文字,除了会重复出现,其本身的组成结构也有相当的规律性。例如经常出现的音节qo一定位于前缀。chek这个音节有时会出现在前缀,但如果和qo出现在同一个字中,chek一定会在qo之后。常见的音节dy通常出现在字尾,偶尔会出现在前缀,但从来没有出现在字的中间。

光靠随机混合音节的假造方式,不可能产生规律性这么高的文字。伏尼契文也比脑部损伤或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所使用的病态语言复杂得多。即使发疯的炼金术士真的为某种胡诌的语言制订了文法,又花了好几年时间依据这种文法写作,写出的东西也不会具备伏尼契手稿的各种统计特征。举例来说,伏尼契文的文字长度呈现二项分布,也就是最常见的字由5~6个字母组成,字母较多或较少的字,出现的频率和对称钟形曲线的最高峰相比,大幅降低。这种分布在人类语言中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人类语言中,字长的分布较广而且不对称,比较长的字出现频率会比较高。伏尼契文字长度的二项分布,不太可能是骗子刻意编造出来的,因为这种统计概念要到手稿写就后数百年才会出现。

专家推理
总而言之,伏尼契手稿若不是极为罕见的密码或奇怪的未知文字,就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以往一直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打开僵局。刚好几年前,我同事海德和我正在寻找这样的谜团。我们发展出一种深入的评估方法,用来分析与探讨在研究难题时使用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过程。为了进行初步试验,我用这种方法分析伏尼契手稿的研究工作。首先,我评估了以往用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专门知识种类。

认为伏尼契文的特征与人类语言不一致的说法,有大量的语言学相关专门知识做为后盾。这个结论看来相当可靠,因此我进一步研究骗局说。大多数研究过伏尼契手稿的人认为伏尼契文十分复杂,不可能是骗局。但我发现这种说法只是单纯的想法,没有实际证据。没有专家研究过如何摹写大段中世纪密文,因为要找到真实文字的实例都不容易,想要找出假造的文字就更难了。

几位研究人员,包括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的史托非等,曾经怀疑伏尼契手稿是以随机文字产生表制作出来的。这种表中列出了字母或音节,使用者选择一连串格子(可能是掷骰子决定),将格子中的字母或音节组合成一个字。这种方法可能产生伏尼契文字中的某些规则性。在史托非的方法中,表中第一栏是qo等只会出现在前缀的前缀音节,第二栏是chek等中缀(出现在字中间)音节,第三栏为y等后缀音节。依序从每栏选出一个音节,就可造出具伏尼契文特征的字。某些格子可能是空的,这样就可以造出没有前缀、中缀或后缀的字。

不过伏尼契文的其它特征就没这么容易仿造了。举例来说,有些字母很常见,但极少连在一起。转写为a、e、l的字母很常见,al的组合也常见,但el 的组合就很少。透过表格随机混合字母无法做出这种效果,因此史托非等人排除了这种方法。真正的关键是「随机」。对现代的研究人员而言,随机是非常宝贵的概念。但手稿写成之后过了很久,这种概念才发展出来。中世纪的骗子很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组合音节,而这种方法在严格的统计定义上不是随机的。我突然想到,伏尼契文某些特征可能是以一种早已弃而不用的工具所造成的。
[地板:3楼] 放嘿炮 2008-09-16 12:45:19
破译《伏尼契手稿》:是迷局还是骗局


在一些雄心勃勃的密码破译师眼里,《伏尼契手稿》如同珠穆朗玛峰,他们做梦都想登顶。不止一个人至死都坚信自己破解了这部神秘的古书,而实际上,那只是一种程度严重的妄想症而已。

古书长达232页,作者是谁?用何种语言写成?表达了什么?无人知晓。稀奇古怪的密码和彩色插图——出浴的美女、怪异的发明、不存在的动植物群落,描述的似乎是另外一个完美的世界。


此书的标题无人理解,便干脆以伏尼契,一位波兰籍科学家兼藏书家的名字命名,他同时是小说《牛虻》的作者的丈夫。1912年,伏尼契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了这份手稿,它在消失将近250年后重见天日。此书大约出现于15世纪末期,曾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以相当于今天3万美元的价钱收购。现在,它待在耶鲁大学拜内克珍本及手稿图书馆里。


它曾经难倒过许多20世纪顶尖的密码学家。美国人赫伯特·亚德利曾在一战期间破解过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密码,却对这份手稿束手无策。破解密码的关键在于找到其中的“破绽”,它是泄露天机的规则。难以置信,在伏尼契密码面前,各种语言的统计规律统统失效。


于是,在各种猜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声音:“手稿根本就是伪造的,那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如何鉴别一组符号是否包含信息,是知识研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尽管如此,还是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密码学家通常依赖对语言的统计分析。在真正的密码中,字母被符号替代,某些字母组成的“对”应该比其他的“对”更常见,比如在英语中,“th”和“is”是很常见的组合,而“q”后面几乎总是跟着“u”。反过来,有些字母对则相对罕见,如“c”和“d”很常见,但是“cd”组合就很难看到。科学研究认为,这些原理提供了一种鉴别密码真伪的方法。


通过对伏尼契手稿的详细审查,密码学家发现它具备与真实语言非常相似的统计模式。字母或其他符号在文本中的重复程度可用一个统计量“熵”来表示。手稿中的每个字母对应的熵与波利尼西亚语大致吻合。人类的大脑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随机性,而伏尼契密码比任何已知的欧洲语言更少随机性,比大多数自然语言更有规则。

威廉姆·庞德斯通曾经有两部著作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他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力作《推理的迷宫》一书中认为,这是支持伏尼契手稿是真正的密码的有力证据,他很难相信,“一部赝品能做得如此精密,竟然骗过了语言统计学”。


那如何解密?在种种加密方案中,有一种因罗马皇帝使用而得名的“恺撒密码”,即一个字母始终用某个字母替换。破译者可以通过识别出最常见的几个字母而轻易破解。恺撒密码共有26种,如果在一份密文中对每一个字母应用不同的恺撒密码,就可以设计出不可破解的密码,即“一次性便笺密码”。

庞德斯通假设《伏尼契手稿》原文是一种基于罗马字母的欧洲语言,其中每个符号对应一个字母,加密方法就是一次性便笺密码。在无法得到“密钥”的情况下,他试着用“暴力法”来检验手稿可能采用的所有加密方案。结果行不通。因为,对于每一个字母都需要检验26种可能性,如果样本包括100个符号,则需要考虑26的 100次方种可能性,这个任务无法完成。


更复杂的情况在于,也许伏尼契手稿还采用了除恺撒密码之外的加密方式,因为有很多办法可以把字母转化成符号。


密码学家约翰·查德威克认为,密码学的核心在于演绎和控制试验,“形成假说,进行检验,频繁地抛弃假说”。如何向他人证明某种破译方案是正确的,也并非易事,它需要密码破译者提供4个步骤:指出密码系统及其密钥;针对密文进行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得出待检验的明文;确保明文是有意义的信息,而非胡言乱语;密钥可以简洁地表达。


对于试图破译《伏尼契手稿》的人而言,上述4个步骤是无法逾越的屏障。3年前,英国基尔大学的戈登·鲁格宣布,《伏尼契手稿》是一场精妙绝伦的骗局,首要嫌犯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一名律师,他可能是利用一种“卡登格”,把字母等符号写在方格里,然后用一张有着规则的孔的卡片盖住,把从孔中露出的符号拼凑起来造出假冒的“单词”。
[4楼] 放嘿炮 2008-09-16 12:47:14

这是1959年,居住在纽约的伏尼契(右二)
与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的苏联芭蕾舞演员进行交谈

  艾丽·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5月11日 生于爱尔兰科克市,伏尼契早年求学于意大利。 1885 年,她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曾在俄国待过两年,在那儿接触了彼得堡革命团体俄国民粹派的民意党人,积极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探望被沙皇监禁在狱中的革命者,还在俄国和英国之间寄送宣传品。这些工作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回到英国后,她结识了从沙皇流放地中逃出来的波兰革命者米·列·伏尼契,1892年与他结婚。在这段时间,她还认识了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等著名人物。她除继续保持同民意党人的联系外,又通过丈夫的关系接触到大量意大利党人。出于对这些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敬佩,她决心写出一本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书。1897年《牛虻》问世。后来她还写有同类题材的《牛虻在流亡中》等小说,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均较《牛虻》逊色。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伏尼契晚年移居美国,转向音乐创作,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孤独寂寞的隐居生活中去世。

神秘的伏尼契手稿

  日前,英国基尔大学的计算机专家戈登·鲁格在《密码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宣称自己已经破解了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的秘密。伏尼契手稿共有200页,其中有大量水彩图案和符号。它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商人爱德华·克利的作品,波希米亚皇帝鲁道夫二世以600达卡金币的高价买下了它。1912年,伏尼契手稿出现在意大利,并被俄罗斯人威尔弗雷德·伏尼契购得,由是得名。手稿目前收藏在耶鲁大学,是这所大学的珍藏之一。

  伏尼契手稿上的文字有一部分与罗马和拉丁文字相类似,还有一些却什么也不像。许多人曾尝试破译这些文字和符号,但都徒劳无功。于是人们认为其中隐藏着高深莫测的秘密,甚至猜测它是某个失落文明或是外星人的作品。鲁格的结论是,这些文字是爱德华·克利用格子覆在纸上写就的,因此字母顺序颠三倒四,只需使用同样的格子就可以还原其中的文字。他还说,这些文字没有任何意义,“那只是克利骗钱的伎俩。伏尼契手稿就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希特勒日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