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回头看广东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357   最后更新:2017/08/25 16:11:29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7-08-25 16:11:29

来源:打边炉


展览现场 / 我一直在思考舒适和尖厉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现实,表面上看,比以前好很多,也似乎舒适多了,但是,又有很多东西很纠结很揪心,说不清楚,这种感觉一直很强烈。(摘自《谈话》的作品说明)


王璜生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作为职业艺术家的第一个个展“王璜生:边界/空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打边炉》在展览开幕后的第二天,采访了王璜生,并向他提了2个问题。今天我们刊发的是其中的1个问题,问题是:

广州官方和主流美术界当前正在力推广东百年美术大展,耗资巨大;广州民间自发空间的集中出现,边缘但充满活力。你是如何看待这两股线索的撕裂与并存的状况?



1、我退休以后,主要还是在北京,我的整个创作也好,包括我的一些文化生活,还是觉得在北京会更自由、更丰富一些。

但我也留意到广州最近几年自发空间的发展,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它有点像1990年代北京出现的“地下艺术”、“公寓艺术”、“郊外艺术”等,因为八九之后,政治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现代艺术的限制更多,于是他们走向郊外,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中,在一个限制较少的环境下用最自由、最狠的状态做自己的作品。它不像85新潮阶段艺术家努力争取进入公共空间,进入美术馆,并且要结成一个个艺术团体,有很强地进入美术史的欲望。而90年代的“地下艺术”,是一种更自由独立的表达。

广州最近这几年涌现的自空间、自机构、自媒体,可以产生更自主、更独立,也更有创造力的艺术形态。而且又可能和广州的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结合起来,是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的。关键是要主动地、自由地做事,去创造,而不是在等待,在埋怨,在乞求。



2、当年在广东美术馆工作间期,广东的文化气氛也并不尽如人意,也有很多制约和阻力,但是,广东美术馆之所以在那个年代能够做出影响力,并且还相对独立,就在于我们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而且去做了。

当时的理念就是没人跟我说不能做的,我就可以做。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往往没有摆在台面的,那么,你没摆在台面讲不能做的,我就可以做。



3、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官方文化有官方的路线和口气,民间也有民间的做法。民间没有必要去过多地在乎主流的路线和气派,民间的方式也可以很有文化的建树。从主流美术的角度上,我觉得广东的主流美术还可以做得更学术、更有高度些。

“广东百年美术大展”当然是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们不应该有意回避著名学者陈履生对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相关评论(这篇文章曾在他的个人微信平台上发表,不知何故已被撤下),陈履生在文中指出,这个展览在学术上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比如为什么是1916-2016,为什么是1916年开始,不是1911年或1900呢?展览中有一章叫“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可是里面选了黄君璧的作品,黄君璧是1949年跑台湾去,这怎么就是“激情岁月”,为时代讴歌呢?还有罗工柳画的一个历史题材的画,很悲情,这怎么变成了一个激情岁月呢。陈履生认为,政府拿这么多钱来做这个展览,在学术上看不出严谨的学术梳理,展览结构也需要再作推敲。

展览做这么大,应该要有学术高度,应该很重视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选出一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大多是宏大主题型创作,是红光亮的标准。

作为一个百年大展,对广东的当代艺术避而不谈,这也是狭隘的。



4、我总觉得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要坚守文化品质,要有文化品格。如果说这个区域的主体文化宣传没有多少文化品味和品格的话,大家可能会对这个区域有另外的一种看法。


一些主导性的人物和文化机构,应该从语言到行为,到作为,都有一种文化坚守和理想,要有文化态度和立场,要有品味和品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