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一回中国美术馆
发起人:SSSSSSS  回复数:0   浏览数:2236   最后更新:2008/08/29 14:17:24 by SSSSSSS
[楼主] SSSSSSS 2008-08-29 14:17:22
各位光临此处的博友和关注《他们》的朋友,在本人汇报“人在北京”阶段的情况之前,允许我先操一下中国美术馆。我之所以要在此公开操一下,是因为这事底下所包含的价值判断——起码对我个人而言。



大家知道我在“小汇报”中有一个19日跟“他们”去中国美术馆看蔡国强艺术展的项目,这是本次“人在北京”阶段由我选择的项目,理由是:一、蔡是开幕式烟花设计师,与**有关联;二、蔡是颗星,“他们”还有认星心理,看展览或能上点情绪;三、蔡提供的是当代视觉经验,在我缘分所及提供的参与《他们》创作和参观中国艺术博览会等经验之外,对于对艺术仅有传统艺术视觉经验的“他们”会有不同的“艺术经历”,让“他们”有机会“开始”,就是“学习”和“训练”——这一点是关键理由。“适应”、“学习”、“训练”、“争取”等是我愿意承认的本次艺术创作活动的部分关键词。

在19日启程去中国美术馆之前,我记得读到过的展览新闻稿内容是“19日开幕”,不信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凭经验判断,开幕式一般多安排在上午开馆时间或稍晚。但当19日早上我和“他们”乘车快到达中国美术馆时,约定采访行程而率先到达的北京晨报记者刘珏欣告知说信息搞错了,展览是下午3点开幕。那好,算我粗心。反正我和“他们”当天有游故宫项目,仅隔边上,那就临时改为上午游故宫下午观展览。唯一不妥处是我要向约定采访的记者表歉意


下午3点半,我和“他们”到达美术馆,与同期到达的新民网记者易蓉各各购买每人2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美术馆,稍后到达的刘珏欣、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万毅应该也是购票进入。由于易蓉主要是做视频采访,担心进入美术馆人多声杂难保证录音,便决定先在美术馆外的草坪作采访。这个视频采访用时约四十分钟,所以正式进美术馆大厅时4点已过。我们直奔大厅中门的蔡国强展区,却被几个工作人员拦住,说需要请柬才能进去。我一下子给搞懵了,考虑到记者一边等待一边还在对“他们”进行随机采访,我也需要“有风度点”吧,便决定大家先看看馆内同场的其他展览,有油画、国画之类。如此楼上楼下一轮下来,大概又去了四十分钟,又下一楼时大厅已聚满等待观展的人。眼看就到五点,我又上前问可以进去参观展览了吗?还是答曰要有请柬才行,你看大家都在等着呢。兄弟朋友,我本人几乎是从来不凑热闹什么开幕式的,我天生有在这种场合与人打照面不自然的虚伪感,如果当天不是因为“他们”,我绝不会在该处出现。我这会被搞上火了,决定当着堵在大厅的人群、跟访记者、“他们”,来一次“行为实验”——冲关!我拿着门票扬了一下,一下子就冲了进去。其实,按那几天的精力和身体感受,我已经没什么又来一个现场“行为艺术”的热情,如果各种条件、因素舒服,我做一回“砸场行为艺术”应该符合当时情景,以我以前在广东美术馆搞过“现场发言行为艺术”的劲儿,再玩一回也并非不行:我可以直接窜上各个头面人物正容光满面致开幕辞的舞台,享受一回聚光灯下“荣归故里”的虚荣感受,甚至现场“燃放烟花”自我庆贺一番,然后让工作人员上台玩捉迷藏,达到现场一塌糊涂的“艺术效果”——这会不会反而迎合了蔡氏“乱搞”、“好玩”的期待?

但其时我还是慢悠悠让工作人员在冲关不远处给“捉住”了,再被请出大门。又在门口处,我介绍了“他们”身份后,刻意大声跟工作人员论起理来:第一、你们向外公布的信息是19日开幕,现在开幕式已经开始;第二、我们是买了门票的,有权利看这里任何一个开了门的展览,请柬和门票的区别只是花钱和不花钱的区别,没有权利上的不平等;第三、那些拿了请柬可以算进去的人是傻B,还是买了票不能进去的人是傻B;第四、如果你们没有能力说清楚,麻烦叫范迪安馆长或哪个负责人出来说明一下。我当然不会奢望这些只听领导说话的工作人员够胆明理一回,这在上次我在美术馆外街边摆“艺术公厕”时已试验过;而后来进去后,“他们”中的员房只及其他观众玩其中的艺术品“竹编小河”时,工作人员要傻傻地一前一后服务帮着扶稳竹编小舟行驶,更见识中国的美术馆工作人员理解艺术的水平、理儿有多差劲。另外,身边那些同样被拦着的买了票的观众,也只是乖乖地仅仅围观我论理甚至可能觉得我是个莽汉的情势,也使我失去“认真”下去的动力。





在写这篇博文时,我再上网确认了一下,展览 “下午2点在美术馆7楼举行新闻发布会”、“下午3点举行开幕式”的信息是确证的,中国美术馆官网展览信息时间更标明“时间: 2008.08.19 15:00 至 2008.09.02”无误。那么,拿了请柬就可以享受率先进场的做法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需要VIP认证的内部展览吗?真如此为什么展览要放到纳税人供养的中国美术馆而不是私人会所去?我按准确信息按时到达却被拦住耽误掉的几个小时怎么补偿?


 


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品能被多一些观众花多一些时间去观看,是一个艺术家的福分,无论他成星或还没成星。更多常例是,开幕式当天所有观众是免门票的,国家的美术馆情理上甚至也应是免门票的,有的开幕式展览还提供免费酒水、点心、包车接送等服务。


 


当天的事实是,我和“他们”及同访记者急急忙忙大概仅有40分钟看该展览;我原先设想如果开幕现场可以,可请蔡与“他们”合个照签个名聊几句,也算满足“他们”的愿望并实际向“他们”4个人普及可能几秒、几分钟的“当代艺术”,但见到现场聚光灯下人头拥簇的蔡,站到一幅幅火药燃烧后的余烬前,向着慕名高深、高雅的围观者如何“展开介绍”杰作的情形,加上之前论理失去的热情,这个为“他们”而设想的环节仅剩设想。这在我看来是蔡的损失,但从已腕已星的蔡氏角度看,这或仅仅是以我度之吧,他这样的“开幕架势”,又怎么在乎我及“他们”几人的观或不观呢?当然,除去“他们”成分,于我而言,对这个展览的“观与不观”确实也无所谓的,一个仅仅形式大于内容的玩烟花人,一两次观赏印象就足够我对他的判断了,何况我已预见了那些欣赏他的美国佬对他夸大的那部分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情境置换游戏中成年知识分子精神膨胀式解读的结果,更更何况广东乃烟花设计大省,开幕式上用的烟花就是广东厂家生产的嘛,要欣赏烟花有的是机会,我哪里会傻傻地只看着一颗星儿在天空上爆?乡下、镇上人民群众自由自在地爆,怎么又会一定够不上有人媚权地爆更精彩呢?



好了,别扯远了,反正这一回因为中国美术馆是主办本次展览的场馆,管他奶奶的谁谁做了那样的决策或谁谁所谓谁谁呢,我及“他们”在那里受到了不合理待遇,我不知道“他们”如何,但为了我自己舒服,我要再爆一次:这一回操中国美术馆



转自 苏坚的艺术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