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北京的魅力是拒绝变洋气
发起人:818  回复数:4   浏览数:3063   最后更新:2008/08/24 13:25:45 by 芙蓉
[楼主] 818 2008-08-20 19:15:37


我在北京、上海来回跑,每次到上海都被这个城市的“容易”程度所吸引:街头的大眼包子、生煎馒头,到处都是可以“荡”的马路……而回到北京,就发现我们还是比较土。上海的朋友经常说,奥运在北京,老外不习惯的,因为上海才是他们熟悉的城市。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那些非常拒绝被同化的老外都坚持在上海居住,就像他们原来守着香港一样。但是,我爱北京,就是因为北京有点土,土就是乡土,没有乡土感觉就不像中国了,上海对我太洋。

  我要捍卫北京的“土”。

  “土”的第一个大优点是比较真实,没有太多包装。今天都是想把自己包装得洋一点,很少有人要包装得土一点。2003年北京的798就是这么块土了吧唧的地方。虽然已经有了画廊、有几个艺术家的工作室,但是这里大部分走来走去的人还是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在当代艺术画廊旁边就是还在生产中的车间。马路这边是工人食堂——三元一个小炒;对面就是咖啡馆,三十元一杯意大利浓缩咖啡。这时候的798很土,很真。就是今天,798最可爱的地方还是 “土”的感觉,这里什么人都有。每次一个展览开幕的时候都有全世界各地的时髦人来参与,还有一群工厂的工人围观这些奇装异服、珠光宝气的人。时髦人来看艺术,群众像去动物园一样来看时髦人。

  和上海的莫干山相比,798的确比较土。莫干山路很彻底地把上海工人阶级都赶出去了,只剩下时髦人在那里自己跟自己玩,显得很做作,太自娱自乐了。

  “土”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胆子大,“土”人一般没有太多顾虑,反正没人看得起,所以干脆爱谁谁。

  我的一个上海朋友带一个北京画家去美国写实派大师ANDREW WYETH家里做客。大师太太亲自下厨做了意大利面条给这几个中国客人,北京画家在美国能吃上面条格外高兴,大声地,像一个吸尘器一样开始吃面条。

  上海人立刻觉得很没面子,这个北方人太土了。于是乎,凑到北京画家耳朵旁,悄悄跟他说在外国吃饭不要这么大动静。北京画家头也不抬,脸还在盘子里,只是眼珠子斜着瞟了一眼上海人,然后满嘴面条地说:“吃面和****一样,不出声味道就少了很多。你跟这些老外解释一下。”这几句非常野蛮的话得到了美国人的笑声,晚饭的气氛立刻亲近了,大家都说这才叫大师风范。

  我猜,库哈斯的OMA建筑事务所在拿下央视项目以后,一定向全世界建筑师发了一个电报,上面写着:“人傻,钱多,速来”。

  北京很多所谓美化市容的举措都挺费琢磨的:东单莫名其妙有个新名字,叫“银街”;建国门桥上的断弓彩虹;原来东三环上一个写着“卵”的石雕。这些土得掉渣的城市美化手段总是让大家哭笑不得。但是也就是这样的城市才会把全世界最有名望、但没作品的建筑师都请来,让一个古老的城市成为当代建筑的博物馆。

  我的好朋友张大川最精辟地总结了北京的魅力,他说:“在北京,法国妞穿着军大衣追中国艺术家,在上海,上海妞穿着法国名牌追老外。”北京的魅力就是拒绝变得洋气,保持了一种土的魅力。


来源:青年周末 转自艺术国际
[沙发:1楼] 樱桃 2008-08-21 07:10:09
北京现在下着雨。



北京上海都好。
樱桃
[板凳:2楼] 芙蓉 2008-08-24 13:25:44
洪晃说的只是现象。只能说北京没有变得洋气。

但,是拒绝的结果吗?

我看未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