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强:关于艺术的两封来信(之一)
发起人:art阿宝  回复数:6   浏览数:2406   最后更新:2008/07/31 19:39:35 by
[楼主] art阿宝 2008-07-25 04:02:49
注:晓辉是难得的毕业后还在持续思考这些问题的同学,我希望已经毕业和还没毕业的同学们也能参与讨论。我23号去青海拍摄,大概20多天不能上网,如果谁想参与,可以在后面留言,我回来再回复。我们工作室的同学,我希望用本名留言,谢谢!



晓辉的信:



高世强老师:



    我和你在评价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好坏等些许问题上产生过分歧。这些问题又落实到具体



的例子上。我将最近的思考与具体的例子结合起来和你探讨。我们的争论主要围拢着以下三



个问题展开:



  1.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谁更好?(即谁更伟大?)



  2。徐宜红的素描与达.芬奇的素描谁好?



  3。黄永砾和陈箴谁更好?



我想先回答一下第2个问题,因为它显得比较好回答。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达.芬奇好。按照我们对于素描的理解和认识,我



们确确实实地认为徐宜红的素描不如达.芬奇。原因很简单,我们衡量的标准和我们对素描



的理解中带有达.芬奇的影子。达.芬奇的素描已经成为衡量其他素描好坏的标准之一。但我



们有时会问,倘若徐宜红画得真比达.芬奇好呢?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我们根本也不会承



认。因为我们心中有个根深蒂固,甚至是顽固不化的观念。无论她画的有多好,总之不可能



超过达.芬奇。每当有人要挑战达.芬奇时,我们好象受到上帝的旨意来提醒他们,老兄,别



忙了,他可是达.芬奇啊!还是回去吧!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在这个评价中的关键点。我们



在比较徐宜红与达.芬奇的素描时,我们不能依据客观事实做到公正评判。因为我们本身



评价机制就带有强烈的达.芬奇式烙印。我们根本也不能触碰自己的底线。否则我们就无法



做出评价。



  对于第1个问题,那就很微妙了。但幸好无需很严肃。评价这两个问题的心理情境完全不



同。



  首先,我们得承认两者都是伟大的艺术家。至于谁更好,谁更伟大。里面存在细微差距。



我说的这种差距不是由我个人决定的。它是由(评价)集体的力量所决定,且这股力量是



股合力,由无数个人评价所组成的合力。我把对这两人的评价比作在时间和艺术文化轴线上



进行的一场“拔河赛”。它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两边都有拥护者,而且不断有新的成员



加入其中。按照当前我们所处的形势看,好象是达.芬奇略占上风。尽管我们可能各归其主,



但事实只有一个。我不敢说以后会发生什么微妙变化,但应该相信,这样的激烈性一直会持



续下去。



  至于第3个问题。我依然坚持不可定论。可能你会有所异意。但我还是要把原因讲清楚。



  我们在比较或考察两个艺术家的时候,必须把他们放在历史的纬度上进行对比。让时间给



我们一个说法。对于两个相差悬殊的艺术家来说,时间很快就会给我们定论。但面对相差无



几的情况时,我们只能在这摇摆不定的价值天平中体味其中的微妙变化了。就像我们在比较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时那样。现在我要说的是:“好象黄永砾和陈箴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差



距悬殊。至少价值天平还在摇摆,时间还没有给予答案。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等待。这样的



口舌之争一直会伴随其中,直到宣判的来临。


                                                            您的学生:缪晓辉

                                                            2008。7。18。晚

来源:高志强blog


[沙发:1楼] art阿宝 2008-07-25 04:03:56
高世强的回复


晓辉:



  关于好坏的问题,我们一般是在口语中随便说说的。这时的“好”,可能更多的表示“我喜欢!”,而“坏”则是“我讨厌!”

但是关于作品的评价,也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这里也仍然根据你的顺序,先从第2个问题开始回应:



“徐宜红的素描与达.芬奇的素描谁好?”,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并没有完全理解那天我们通宵讨论时我所说的。这里我再把那天给你念的我笔记上的一段文字抄录如下:



  1、“好”、“坏”是一种判断,而判断首先是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这些词,是人类加诸艺术品的观念。当人们的观念系统发生变化,“好”“坏”等等词所代表的事物也跟着发生变化。因此,这些观念并不是艺术品本身所具备的要素,相反,它们是时代或情境、或文化、或随便的偶然的什么原因投射到艺术品之上的一道光线。透过这道光线,我们去认识、评价、感受艺术品。虽然这道光线并不具备绝对意义(又有什么是绝对的呢?),但是,很可能我们却只能通过这光线(虽然它随着时代或环境变化而变化)“看到”并“看懂”艺术作品。

  当这束光线被明确地意识到是约定的,相对的,主观的,偶然的,因而是靠不住的时候,人们竟然“不能看到”或“看不懂”艺术作品了——此时,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归类——一种档案工作,而不再能够感受或“欣赏”一件作品。这说明,理解活动是基于一个约定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则理解也变得不可能。

  因此,由于“艺术作品”的观念正是人类观念系统的产物(可能只是某些人类观念系统才有,非洲某些部落并没有艺术的观念,当然更没有艺术品及艺术品好坏判断的观念了),并且只能存在于这一观念系统,艺术品其实是无法逃避诸如“好”“坏”这类观念的影响与评判的。因而,作为人类“名利场”活动中的一个部门和分支,艺术品也无法逃离“名利场逻辑”。



  2、明白了上述道理,艺术家就应明白,一方面无法逃出所在时代与空间的,已经形成的大的判断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尽量发挥个人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改变或调整自己所处时空中的判断标准与好坏内涵。



  3、同样,明白了上述关于作品好坏的标准所具有的偶然性与时代性,我们在日常评价某作品时,一方面可以大胆地说“好”或“不好”;另一方面,又要清楚,这个判断只是具体条件下的“大势判断”,并非绝对的。就是说,你在判断一件作品好坏与否时,要同时把判断标准“仍给”作者,这才公平。



  4、回到达·芬奇与徐宜红的素描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现在的时空情境中,我们能且只能说“达·芬奇的素描优于徐宜红的”(甚至不用看到二人作品)。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系统之内,关于“素描”的观念,(比较徐与芬奇而言)就是在以达·芬奇为典范的价值系统的产物。理论上,在徐宜红还没有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以及整个文化对她创造活动的阐释)确立一种新的关于“素描”的观念或价值之前,徐的素描是不可能优与达·芬奇的。如果有朝一日,徐宜红通过自己的实践(并配合时代对她的理论阐释)修改或彻底改变了我们文化中对“素描”的观念,则有可能说徐的素描超越了达·芬奇。但那时,很可能就不是“素描”了,而是另一种新的什么观念。



  5、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比较结果可能大不相同,我们假设在非洲的某个完全没有艺术观念的部落中,一张达·芬奇的素描可能远远不如徐宜红的素描受欢迎——因为徐的素描比达·芬奇的纸张要白得多!但是,这时我们不在适合用到“素描”这一概念。



  6、那么,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我们能否比较?达·芬奇与杜尚?米开朗基罗与博伊斯呢?或许,只能在有限的、笼统的、大略的、不精确的、甚至是浅表的层次上大概可比:比如,我们在就人类能力的极限程度而言,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达·芬奇比某个优秀的扫马路的清洁工人更优秀。但是,我们没办法搞清楚达·芬奇与牛顿谁更优秀,同样没法说达·芬奇与海德格尔谁更杰出。





上面就是我那天晚上念给你听的我笔记上的文字,是我那段时间关于判断的思考。打字到这里,我发现,基本上已经回答了你另外的两个问题:

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谁更好?(即谁更伟大?)这个问题我很怀疑有答案。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化系统并没有就这方面给出细微精确的判断和区分的坐标。我们文化中对个性、差异性的推崇,足以模糊这种细微的甄别。这时说米开朗基罗更好还是达·芬奇更好,我想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偏好而已。

至于黄永砯和陈箴谁更好?我想要简单得多。首先,他们与我们处在相同的时代和差不多的判断语境之中。这一点和第一个问题不同,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虽然也处于相同的时代,但是过了这么多世纪,历史已经赋予他们层层叠叠非常不一致的各种意义和价值,而黄永砯和陈箴还没有这个层面。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跟你刚好相反。我认为,现在,我们作为同时代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第作出判断:黄永砯和陈箴谁更好。随着时间推移,后人反而无法再作出这种判断行为了。这就是历史赋予事物的意义。其次,我的判断:黄比陈更好。这个判断当时跟你说的时候很可能是基于一种随意,也就是本文最初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另一种说法。但是,如果认真考虑,我仍然坚持这一判断。理由是,基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情境的价值观,我认为陈比黄更空洞,更符号化(虽然黄也很符号),更缺乏真正的装置语言(观念的产品说明书)——更硬,等等。当然,我必须说明:我认为他们的差距并没有你所描述的我认为的那么大,相反,我认为现在的装置艺术家(最好的)就那么回事儿,大差不差;并且,陈箴有几件作品我还是很喜欢的,比如玻璃器官那件。

至于后人的评判如何?那是他们的事,况且也并不是越晚的评价越权威。对于评价来说,实情永远是:谁的权势大,那么在社会的评价系统中就越权威——名利场而已。





另:记不记得那天我们提到的王羲之《兰亭序》的例子?现在人们公认为《兰亭序》是行书典范,至高无上的顶峰。人们有没想到过,假设还有更好的作品(不是王的)没有出土呢?或者,假如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那天状态和精神比实际情况好10倍,写出的《兰亭序》比现在的“好”10倍,又如何?

很明显,人们不会这么想的,因为人们生活于既有的文化系统中,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时空之中。




                                                        高世强

                                              7.20.08凌晨

 
[板凳:2楼] guest 2008-07-25 04:42:08
a八最近搞什么搞,怎么都是信啊~~[s:328]
[地板:3楼] 康市委 2008-07-26 03:32:25
一旦牵涉到价值判断,必定牵涉价值这个概念本身的边界(boundries)问题,后面是庞大的语言学系统.若是评价喜欢与否,上述人物除了徐宜红没有见过其作品外,其它的都很喜欢.
[4楼] 色吧四天 2008-07-30 20:42:59
谁更好???毕业以后还会问这种问题。试问你怎么毕业的?
可见中国艺术大学都在教点什么.....
其实只有一个问题:你自己喜欢什么,你自己想搞什么,尊重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5楼] 色吧四天 2008-07-31 08:47:47
推荐:
[url]http://www.hishehui.com/read.php?tid-26051.html
[6楼] guest 2008-07-31 19:39:35
简直是吃饱了撑了!!!还在讨论这些,真他妈的丢脸!!!堂堂美院高才生,迂腐到何等地步!!!悲!!!大煞笔一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