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80后”对抗F4(转)
发起人:大粽子  回复数:6   浏览数:2272   最后更新:2009/05/10 15:41:21 by hmd2000
[楼主] 大粽子 2008-07-21 09:15:04
近几年“果冻时代”、“七零八落”、“80后”新锐艺术系列展等大展,都使得市场眼球集中到了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80后”和“70后”的艺术家逐渐走上前台。在中国近二十年催生的当代艺术家,年龄上还没有“几代人”的差距,但已经出现了四大金刚、70生人、“80后”三代的不同面貌。 

  2004年5月,“少年心气—中国新锐绘画奖作品展”在深圳开展,当时参加的全国30位平均年龄30岁以下的艺术家,高禹、徐毛毛、欧阳春、韦嘉、熊宇、李济开等人现在已经成为拍卖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近几年“果冻时代”、“七零八落”、“80后”新锐艺术系列展等大展,都使得市场眼球集中到了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80后”和“70后”的艺术家逐渐走上前台。

  在中国近二十年催生的当代艺术家,年龄上还没有“几代人”的差距,但已经出现了四大金刚、70生人、“80后”三代的不同面貌。


市场关注“80后”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广州等发达地区就出现了对在消费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的关注,到近年,各种对“80后”艺术家以及“70后”艺术家的关注探讨从没停止过。

  “70后”策展人运作“80后”艺术家

  “要发现中国未来的艺术趋势,就来看这个展览!”2007年,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策划了一个“果冻时代”大型展览。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这大致也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的少年时期,“80后”艺术家因此被张晴称之为“透明的、轻盈的果冻一代”。这个集合了60组生于1980年前后的艺术家,涵盖350件绘画、雕塑、影像、声音、建筑、设计、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的作品,可说是青年艺术家首次在公立美术馆集体亮相。

  在这个展览中,传统文化符号、现代社会事件等当代艺术家习惯使用的元素彻底退场,取而代之的是风格绚丽的漫画、卡通、游戏等新素材,彰显唯美、时髦、性感,夹杂着对成长记忆、青春期回想,表现方式各异,充满想像力。张晴说,“80后”跟前面的艺术家关注现实的创作方式有明显区别,他们大多衣食无忧,多为独生子女,自由又孤寂、开放又自我。

  张晴计划把这一展览推向国际,在国外进行巡展,同时不断更新艺术家名单,他想象,未来的艺术英雄一定会从中产生。

  其实商业化最为发达的广州16年前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举办了名为“卡通一代”的展览。1992年,以广州美院老师黄一瀚为首的广州青年艺术家最先对都市大众消费文化、电玩文化、新人类文化、卡通动漫文化做出回应和接纳,提出“卡通一代”概念,而在此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刚刚诞生了“60后”出生的国际明星——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为了与前辈当代艺术F4“决裂”,“卡通一代”一时间成为“70后”、“80后”最响亮的口号。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由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设立的综合艺术机构,这种国际艺术大鳄的投资同样注重新人的挖掘。据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推广部主任谷静介绍,5月8日,其在西班牙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举行的“江南”中国当代艺术展上就有几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而且,伊比利亚正在培养年轻的策展人,他们的下一个展览“观念的笔记”的策展人就都是1977年到1980年间生人,这些策展人选择的年轻面孔肯定会更多一些。

  “80后”成功个案

  艺术家迟鹏打开国际知名度

  迟鹏的名字有“晚一点高飞”的意思,但1981年出生的他已经是京城艺术圈内颇受瞩目的新星,甚至有人预言他将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黑马。

  迟鹏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他喜欢数码技术带来的天马行空的快乐,毕业前,迟鹏已经找到了可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手段,2003年迟鹏开始运用电脑技术将自己的裸体形象与北京标志性公共建筑合二为一,用妄想场景《奔》表达了青春的放肆和无畏勇气。在此后的作品如《世界》中,他的标志性“裸体小飞人”又奔跑在纽约时代广场等世界性虚幻世界中。

  这种赤子姿态入画的摄影作品乍一出现就引人关注,2004年,著名独立策展人冯博一有个展览的创意,中央美院的老师推荐了迟鹏,于是迟鹏参加了他的第一个海外展览——纽约前波画廊举办的《一对一,他们的目光》群展。冯博一说,迟鹏的作品用自我虚拟进行自我认同,代表着年轻一代对未来有明确的自信和憧憬。

  作品已具备三四千美元行情

  这个展览被《美国艺术》杂志刊登了,结果国际性的展览邀约就相继而至,2005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选中迟鹏作品《太阳》参加 “Karlsruhe Barcelone Cambridge Toronto”展览,同年,纽约前波画廊为迟鹏举办个展《裸体午餐》,展出《空中楼阁》等8件摄影作品。据说展览非常成功,展出的作品全部被全球的客户收藏。目前,他的摄影作品已经达到三四千美元的价位。

  2006-2008年,迟鹏继续以急行军速度在西方艺术市场崭露头角,在荷兰的一场中国艺术展览中所有印刷品都是用他的作品作封皮,在荷兰一个展览中他甚至和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同台。

  迟鹏说,自己和同代人相比,属于运气好的。“我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经济上都比较优越,更要求自我的独立,我们没有经过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只享受到经济环境富裕带来的愉悦。”中国国内逐渐成熟的经纪人、策展人、画廊、拍卖、收藏群体,都给他们提供了前辈人未有的机遇。但迟鹏对这个“经济时代”采取既合作又冷静的态度。

  80个性:跟画廊合作而不签约

  在纽约前波画廊一举成名后,北京空白空间就找到他,但迟鹏只跟他们采取了合作而非签约的方式。他认为画廊具有商业目的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对味”才能持续合作。“空白空间第一年给我投了很多钱做推广,但我应该也让他们得到回报了吧。”迟鹏也有意识地不想让作品频繁转手,所以拒绝了国内一些拍卖会的邀约。

  迟鹏自认他的国际知名度比国内响亮,但不希望大家从行情价格去考量他们这辈人。“难道我们只有青春可以出彩吗?剩下有的是日子慢慢来。”80后的迟鹏充满自信。

  目前欧洲、日本有些美术馆已经有意收藏他的作品,但清醒的迟鹏并不以为喜,美国有个中产阶级收藏者邀请他去家里做客,虽然他不是特别有钱,但把迟鹏的作品放在卧室床头,说每天一起床就想看到它,让迟鹏反倒觉得特别有满足感。“现在艺术品成了某些有钱人的玩物、炫耀的资本,而且大资本家掌握了市场话语权。我并不希望我的作品只是被人囤在地下室里或者成为资本家囤积倒卖的工具。”迟鹏说,就像现在数目惊人的画廊、策展人、艺术家,固然平台很多,但机会与风险并存,因为艺术永远是经济中最敏感的部位,因为收藏、投资者如果不是真正喜爱艺术,如果经济形势一旦不好,它马上会成为最先被舍弃、第一个遭殃的东西。

  “现在行情太火了,艺术家需要把自己的心整理干净,而不是一起往火坑里跳。”

策展大腕打造亚洲“80后”概念

  “艺术北京”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说,从第一届开始,他们就有一块针对“70、80后”的“年轻艺术家区”,在他们的视野中挑选有潜质的、还没有代理画廊的独立画家,其实也是给画廊提供“选秀”平台。但今年9月的“艺术北京”并没设这个个展板块,因为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画廊在做年轻人代理了。但跟国际上比较,一个好的艺术博览会应该引领艺术潮流和市场风向标,所以他们并没放弃推艺术新力量,眼下正在琢磨做“亚洲‘80后’”这个主题,总之,画廊的能量达不到的,他们就做。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几乎每个艺术博览会都在做,关键是谁能具有真正的推动力。”董梦阳说。他们今年会主推“Photo Beijing”,里面展示的全是摄影和Video等新门类。

  “80后”一级市场开始走俏

  刚参加完今年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北京现在画廊,就带去了三个“80后”女孩的录像作品,名叫《相对论》,现在画廊老板黄燎原说,他们现在签约画家里也有“80后”的。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目前虽然没有具体签约的,但一直和年轻艺术家有一些项目的合作。上月他们刚做完一个“国际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展览,里面也有两位中国艺术家。唐人老板郑林说,他们也推过李晖的展览,是位严格的“80后”,效果非常好,展示作品差不多都给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了。在他看来,“80后”艺术家有活力,而价格相对来说便宜,所以市场吸纳比较积极。

  像高禹、徐毛毛、欧阳春、韦嘉、熊宇、李济开等一批“80后”已经走进了拍卖场,但策划过“七零八落”、“潜活:公寓日志”等新艺术家展览的资深策展人冯博一感觉,“80后”目前主要是画廊在推,一些好的艺术家卖的已经相当不错,基本创作出来就迅速被市场吸纳了,比如迟鹏。前期有一些“80后”贸然在拍卖行卖高价,但业内评论不高,事实证明很快就沉寂了。


画廊愿等待年轻艺术家2至3年

  世纪翰墨画廊曾成功地推出过夏俊娜、季大纯、闫博、章剑等众多青年艺术家,被业界誉为“青年艺术家的梦工厂”。其负责人林松表示,在艺术市场火热的情况下,成名艺术家作品都很贵了,年轻艺术家就是潜力股。每一代都有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所以关注年轻艺术家,无论从市场还是学术角度,都是趋势。在F4那一辈后面的艺术家已经崛起了,尹朝阳、季大纯等已经得到市场和学术界的认可。

  林松说,他的画廊代理的几乎全是“70后”、“80后”的艺术家,策划过“新锐的目光——生于70年代青年艺术家绘画展”等展览,把“70后”成功推出后,现在“80后”艺术家占其总数的1/3。要把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推广成功,林松表示,画廊要做长期准备。“我们签约艺术家时间基本是3到5年,一个新人,我们肯定要等他两三年的时间。一般要准备2至3年的时间才能办第一个个展,把他正式地推向市场。”

  对于新人的甄选,林松有着一套自己的原则:要受过良好学院教育的,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功底;要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具备创造力和个性语言;要有时代特色或当代性;此外,国际特征和国际语汇也很重要;最重要一点,要对中国传统有一定了解研究和继承发扬,而不仅是表面化的中国符号、中国特色。

  总之,对年轻艺术家要花更多时间等待,因为艺术需要成长周期、时<
[沙发:1楼] guest 2008-07-25 02:57:54
顶!年轻一代就该拿出点态度来,做的好,给老家伙们点颜色看看
[板凳:2楼] guest 2008-07-22 08:06:28
支持,新一代要呼吸更新鲜的艺术空气,这些所谓的中国当代明星艺术家都是需要后人来推翻的,对抗有理!
[地板:3楼] 完了 2008-07-24 14:11:01
[s:322]
完了!完了
[4楼] guest 2008-07-25 03:45:20
就80后这批人能有什么作为呢,也只是乘着市场的炒作余热沾了点光,得了些便宜吗,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小鬼
[5楼] guest 2008-07-25 07:42:37
[s:327]
[6楼] hmd2000 2009-05-10 15:41:21
欢迎加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599
欢迎加入黄花梨家具收藏联谊会群聊
QQ:73692894
欢迎加入美学原理群聊
QQ:73692246
欢迎加入地标建筑学群聊
QQ:7369272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