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徒上位有多难?
发起人:art北京  回复数:2   浏览数:2376   最后更新:2008/07/17 05:45:38 by
[楼主] art北京 2008-07-17 03:36:50
 下一步,他们必须尽陕摆脱学生气。社会将给他们新的知识,也给他们新的机会。在产生结果之前,想法逐渐变得比熟练掌握技术更为重要。

  1506年,54岁的达·芬奇由佛罗伦萨重回米兰,忐忑的他偷偷来到格拉齐教堂的圣餐厅,见《最后的晚餐》卜挤满专心临摹的艺术学徒,才知道自己的盛名在这个城市从未消失。此时,达·芬奇一生最忠诚的学徒萨莱与弗朗西斯科一直在他身边学习画画,但几十年的努力并没有让他们成为另.一个达·芬奇,反而是慕名而来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崇拜者拉斐尔,得以在文艺复兴时代留下独特印记。作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在这个行当中不可或缺,也独一无二,大师的学徒最接近艺术,却经常离艺术最远。

  “稍微清贫一点不是坏事”

  2007年l2月,一个刚在北京落脚的2l岁年轻人在Art—Ba—Ba艺术论坛上求援:“我想当艺术学徒!只要可以学到东西,没有工资也行。”他很快得到提醒:还记得上次在饭局上见到的那个叫朱其的人吗?他对年轻人很热心,接近他也许有机会。艺术学徒,在北京这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地区并不少见,但他们中很多人根本遇不上伯乐,在艺术家身边的职责不过是接待慕名而来的收藏家和记者,在电话里告诉对方在高速公路的第几个出口下来才能到达艺术家下作室。

  每年,中国有几十万艺术学徒很幸运,从百万人中脱颖而出,由学院开始艺术生涯。尽管他们很为自己的“学院派”身份而自豪,陈丹青却在离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不留情面地~Etienne Jeaurat-71755年创作的布恤削画《艺术家I作室》。指出:“美术学院已经完全变成一个行业培训班。”不少学生在学校时就被画廊包卜,中业展览也成为买家物色未来摇钱树的市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也注意到这点:“有画廊要代理我的学生,我是劝他们要慎重。不要钻到钱眼里去了,稍微清贫一点也不是坏事。”

  但即使是这位忧心忡忡的老师也不得不承认,市场确实为学生们带来很多好处。一头扎进市场里固然不好,但若一味清高、誓不与市场为伍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吕胜中希望有更多的人请学生做展览,而不是上米就买断他们的作品。“做展览有助于调动创造力,也有条件做新的东西,但是如果被画廊包养就变成了生产。”在中央美术学院2004级的毕业展览上,吕胜中的学生陈明强花了4万元做了两个作品,这笔钱就包括他在校期间卖作品的收入。但吕胜中并不觉得这特别奢侈,要知道,雕塑系还有学生花8万元做中业作品。

  同学们要去哪里?

  实验艺术系的13个学生,几乎都參加了研究生考试,却只有陈蕉雨一个人考上。考不上的学生有不少打算明年再考饮,他们给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没学够,二是不想离开吕老师。“这几天他们老给我煽情,一个个都怕离开学校我就不管他们了。”吕胜中笑着告诉《新周刊》,“其实他们大部分人都会留在北京,再说这个班是实验艺术系的第一届,我会一直关注。”在培养这批艺术学徒上,吕胜中确实亲历亲为,以至于有人批评他“家长作风”,“我的家长制跟传统的家长制不同,我是觉得有些东西必须告诉他们,只要学生们比我强,我对他们的关心就很值得。”

  油画系的学生也都倾向于读研,苑瑗已经考过一次,但是英语没过关,她说还要继续考。卢立群家在咸阳农村,学费中请的是银行贷款,学了5年油画,觉得自己好多东西还没想清楚,所以准备花一年时间考研究生。但是考哪个导师的研究生他还确定不了,因为他平时根本接触不到那些有资历的老师。很多人觉得,考上研究生有‘个好处,毕业之后留在学校教书会有稳定的物质保证。但是李罗不这么认为:“读研干什么?做学者吗?”口前他在美院附中兼职,这份兼职使他的收入达到了㈠领水平,经济上的事完全不用再考虑。“毕业之后继续兼课,弄个工作室,做我自己的东西。”

  雕塑系的陈静很犹豫,又想做工作室,又想出国留学。他的同学沙伟臣倒是很坚决,铁定要做工作室,虽说80后被称为“啃老族”,动不动就向父母要钱,但他是个好强的人,不想再拖累家里。“我在外面教教书,一年赚个两三万完全能解决经济上的问题。现在就是一门心思搞艺术,别的不想。”雕塑系的于凡老师说:“我带的七八个学生,毕业后全部做工作室,一边做点事情,一边搞艺术,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不管学生们是否愿意离开校园,不管老师如何为学生铺路,毕业确实意味着他们已经迈过了人生的第。道门槛。卜一步,他们必须尽快摆脱学生气,社会将给他们新的知识,也给他们新的机会。在产生结果之前,想法逐渐变得比熟练掌握技术更为重要。这并非‘个容易的过程,但吕胜中对自己的学生很有信心。他的估计是,用不了多久,l3个学生中.定会有七八个人成为令人瞩目的艺术家。“他们起点高、眼界高,做事目的明确。但成功不是走路碰上的,虽然我的学生是按照实验艺术家的标准培养的,但学校肯定不会完全迁就社会标准,他们也面临着适应社会的问题。”
[沙发:1楼] art北京 2008-07-17 03:44:21
“馆藏”艺术青年

  1984年出生的庞智卿,毕业之后一直处于无收入状态。今年3月米北京之后‘直待在位于怀柔的上苑艺术馆,艺术馆给他提供免费食宿,绘画工具费则臼理。1982年出生的张晓童也是如此,他们的驻馆期限,只能从2008年3月到2008年7月。

  庞智卿、李祥震和张晓童画油画,每人一‘间30平方米的工作室。文皆做图片艺术,创作丁:具就是一台电脑,因此没有单独的工作室。‘这些本来是给作家设计的工作室,画家的丁作室100平米比较合适。”李祥震说画室的大小也限制了作品的大小,他最大的一幅画只有1。5米长。上苑艺术馆的驻馆艺术家有十几个人,经常凑在一起去附近的小餐馆吃饭,每顿饭人均5—10元。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姜婧,负责每天聚餐的统筹。姜婧一走进几个小弟的画室,就会从众多的画作里挑出一幅,提高声调说:“这个会是名作!…‘我觉得和不搞艺术的80后没得聊,人还是自然地选择自己的圈子。”庞智卿回忆起不久前和老家同学聚会时的情境,微微耸了下肩膀,“我的老同学聊的郁是赚了多少钱,或者怎么去赚钱、认识了多少有权势的人。”

  “我们当然也希望有良好的经济收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中。”上苑艺术馆的张晓童.点不回避对钱的需要,“不光是我们,所有搞艺术的人都渴望走上那样的道路。”

  上苑艺术馆的展厅里放着年轻人的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曰前都没有卖出过。今年7月,他们将结束在上苑艺术馆的驻馆生活,他们头脑中“可以计划的未来”也就截止到今年  7月,“这之后的曰子我们都还没想过,不知道‘明大’会是什么样广。”张晓童说这话时,脸上还挂着轻松的笑。

  与其他几个人不同,李祥震一说到今后的出路吋,会被[刘伴打断:“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是有导师的。"李祥震宋上苑艺术馆驻馆,是因为他的研究生导师一一湖南师大的段江华老师也在上苑艺术馆。在几个同伴眼中,李祥震的未来似乎因此而稳妥很多。

  “我不会离开北京,如果离开这里,我会再找市区的房子住。”张晓童说出他的“居住”计划后,问伴们都表示,北京仍然是第一选择,而至于留在北京做什么、如何做,却没有计划。“我们在这单生活得很快乐,如果散了,大家还是会自动寻找自己的群体,继续再聚拢成一个圈子吧。”文皆说。

  与画廓合作的年轻人

  “你有病吧!’’吴争艳第次向内衣摊子老板请求给内衣拍照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内衣摊子的老板不能接受,‘个年轻大姑娘,要求他把所有的女性内衣堆积在店铺的地上,摆上‘物欲橫流’,的样广,然后用相机拍下来。第二次吴争艳成功了。被老板骂了‘句“变态”之后,吴争艳提出可以给老板25块钱,听说c‘拍个照可以给25块钱”,隔壁摊的老板也跑来说愿意参与拍照。于是吴争艳用50块钱成功地拍下了两大堆女性内衣。照着内衣照片画成的画之后被她命名为《欲之花》,吴争艳的26幅画,在今年4月山艺术馆举办的“游戏花布”个展。

  “如果用一个词来准确定位80后艺术家,那么我觉得只能用‘年轻’。”同样是年轻艺术家的高踽,5门在798艺术区星空间的一个名为“浅薄不是我们的座右铭”的展览小,展出了多幅画作,“我花钱比赚钱多,但是没想过太多关于收入的事情。”高踽表示至少经济状况还能维持生活和创作。

  北京的很多画廊,纷纷把年轻艺术家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按照陈廾青的说法:“‘切都是功利,…切都是为了挣钱。”成名术家的作品早已炒过一轮,热得烫于。而这些年轻人的  作品如此便宜,市场潜力大,一但将来画出名气,投资获利将不可估量。然而,这围绕利益的一切真相并不能阻止这些年轻的艺术学徒,还没有稳定收入的他们,仍然对“与画廊合作”充满期待。

来源:新周刊
转自:艺术国际
[板凳:2楼] guest 2008-07-17 05:45:38
艺术有学徒吗?不都是靠自己的悟性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