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崩盘之辩:杀手瞄上批评家
发起人:温州人  回复数:6   浏览数:3088   最后更新:2009/05/10 17:40:39 by guest
[楼主] 温州人 2008-06-29 02:24:14
2006年底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一轮暴涨行情,涨幅高达7倍。但是最近,这个高歌行进的市场却传来了不和谐音,先有多位名家作品流拍,以及国际藏家抛货的新闻,而后又有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出来“揭黑”。似乎一夜之间,当代艺术市场就进入了多事之秋,“拐点论”、“寒冰期”的说法开始流传,甚至有人预言,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将面临“崩盘”的危机。

  王延礴 记者:罗小艳
[attachment=99050]
 2008年2月,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在展示中国画家岳敏君的作品。今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天价做局”与崩盘论

  “已经有人在我的博客里给我留言,警告我不要再乱说话,否则小心杀手找上门”,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其最近压力很大。

  朱其的压力源自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揭黑”行为。今年五月以来,他在个人博客里发表了《当代艺术是否到了拐点?》、《中国当代艺术“谎言共同体”》、《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等文章,断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即使是一小部分真实的成交,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国际地位也被过于夸大。

  朱其在文章中还曝光了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天价做局”的流程。首先,找到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每年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元到50万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30万元的画拍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五百万元甚至一千万元一张。没人买怎么办?炒家会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了。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在第一轮拍卖游戏收回成本之后,炒家跟拍卖公司谈好协议,把每张以三五十万元买来的画价格标到一千万元,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下来。这种“假拍”是不可能按照正常10%付佣金的,炒作者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都只付20万元佣金。

  “这是一个荒唐的、邪恶的艺术市场模式,需要有人站出来毫不留情地批评”,朱其在文章中还列举了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各个环节的不正常现象,如艺术家绕过画廊把作品直接拿到拍卖行、80%的艺术资本疯狂进入写实油画、70%的艺术人群不过及格线、优秀艺术家成批制作劣质作品牟取利益……连本应独立的艺术批评往往也成为拍卖公司的营销环节,不是真正地批判,反而是在贴金。“繁荣是表面的,我们谈危机太少了”。

  而今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朱其的危机论。3月17日结束的纽约苏富比08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292件拍品多以估价或略超估价成交,总成交额约合人民币1.738亿元,仅是去年秋拍同场成交额的一半。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热艺术家作品的纷纷流拍,张晓刚就有两幅流拍,其中一幅还是苏富比重点推出的封面作品;王广义、蔡国强、陈逸飞、季大纯甚至徐冰等一向在国际市场上被追捧的艺术家,也同样遭遇了滑铁卢,中国热点当代艺术家集体遭挫的局面,在近两年颇为罕见。

  在接下来4月9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的仕丹莱收藏基金将手里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悉数抛出。而这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10月,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 Farber)也曾将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绘画全部送拍。

  这些信号不禁让人猜疑:持续火爆两年、涨幅高达7倍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否已经到了价格顶峰?“拐点论”、“寒冰期”的说法开始流传,甚至有人预言,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将面临“崩盘”的危机。
[沙发:1楼] 温州人 2008-06-29 02:25:32
香港春拍:风向标还是保卫战

  三个月前李军从北京来到广州,担任广东保利拍卖行艺术品油画部项目经理,还没来得及考虑水土适应问题,就一头扎进了08夏拍的筹备工作中,负责油画项目的统筹。

  这几天是拍品最后截稿日期,将近100件油画作品必须悉数到位。从拍照、制作图录、预展到正式拍卖,李军和他的同事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十二点。他的心情,似乎完全未受到不利言论的影响,在他看来,这是某些投资失利的人别有用心的提法,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在作怪。市场不但没有进入拐点,而且正承接两三年来的发展动力,处于上升轨道。

  李军的信心源自刚刚过去的香港四月苏富比和五月佳士得两场拍卖的不俗表现。继纽约春拍初见颓势后,业界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悲观情绪渐生。香港的这两场春拍,被看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令李军他们欣慰的是,这两场牵动业内敏感神经的拍卖,用一派喜气的答卷冲走了纽约春拍带来的寒流。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中国当代艺术品总成交额约为4.3亿港元,远高于拍卖前预估总价;5月29日落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包括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等中国当代画家的热门作品415件最终成交373件,成交总额5.3亿港元,也远高于预估总价。其中许多作品刷新了画家个人作品的拍卖价格纪录。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拍出7536.75万港币的高价,这也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价。

  “拍出这么高价格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要说这个市场到拐点了,这是解释不通的。”李军说,“假设市场真到了拐点期,我相信拍价不会超过两千万。”而且,李军说,去年曾梵志的高价纪录是《最后的晚餐》,不到四千万元,短短一年就攀升至现在的7536.75万元。这种跳跃式上升正说明了市场的繁荣。

  但是对于香港春拍的风向标作用,业界也有不同看法。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余丁早在香港春拍前就预见了大好结果:“纽约已经没拍好了,如果香港再拍不好,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会垮掉,出现崩盘的可能。所以,与其说是风向标,不如说是一场‘香港保卫战’,大家都意识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了,必须护住这个盘。”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拍得很好,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将其意义拔得太高的做法欠妥。“这两年中国的当代艺术,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跟艺术本身无关。现在的拍卖价格高得离谱,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应该降十倍才对,6000万的价格应该是600万”,而至少要再过十年,价格才能回归真实。

  然而,让拍卖公司有底气的还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到目前为止,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F4”的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都获邀签约国外顶级画廊,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在香港设立机构,国内单价作品达千万元的画家已有十几个。李军预测,中国当代艺术还有上升空间,单价过亿估计也就只需要一年时间了。

  不过,有人觉得这是一厢情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艺术品资深拍卖人士表示,事实上,经过这两年的暴涨,西方藏家已经觉得中国当代艺术价位太高,仕丹莱、霍华德·法伯这些藏家的抛售举动,应该是对这个市场进行权衡后的谨慎做法。而且,真正的西方主流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从未真正认可过,他们的重心还在西方古典艺术上,西方真正的大收藏资本并没有进入中国当代艺术。

  该人士还证实了“天价做局”的存在,他认为正是拍卖行的虚假交易、抬高价格的做法加剧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拐点的到来。“拍卖中的做局在圈内是众所周知的,只是大家都在同一条利益链上,艺术家、投资者往往头脑发热,拍卖行、画廊当然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当代艺术市场就这样被虚假繁荣推向前走了几年,现在泡沫已经胀大到危险时候了,业内提出‘拐点论’的说法,也正反映出大家的心知肚明。”

[attachment=99051]
“强大”的市场才刚刚起步

  北京“现在画廊”主持人黄燎原,几天前正远在瑞士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本届巴塞尔博览会共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四个中国画廊参加,“现在画廊”是其中之一。

  “现在画廊”带去的一个参展项目是“中国当代艺术流派展”,这个展位受到了国外藏家的关注,“很多藏家过来咨询,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兴趣很大,但实际上国外藏家对我们还不熟悉,念不出艺术家名字,作品也认不出来,能明显感觉到我们还处于边缘状态”。

  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销售成绩不错,短短几天,预订出去一半多。基本没有亚洲藏家,大部分来自荷兰,其次是比利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外国藏家用“STRONG(强大)”来形容中国当代艺术这股新势力,“但是并没有我们国内很多人自认为的那么强,其实应该还处于刚刚进入的阶段”,黄燎原说。 

  2004年9月,拥有资深乐评人、艺术评论人、独立策展人等多种身份的黄燎原,与朋友合伙在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创立“现在画廊”,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将艺术家带到西方的国际路线,此次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现在画廊”首次受邀,黄难掩兴奋之情。

  经历了2006年以来的暴涨行情。黄对当代艺术市场仍然表示乐观:“现在画廊”旗下的画家中,和森的一幅两米长一米五高的画,2004年时价格只有9000美金,现在涨到了八万欧元;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当初两三千美金买入,现在基本都翻了两三倍……”

  而在四年前“现在画廊”刚创立时,几乎没有海外客户,90%多是中国大陆客户,而且大部分是黄的朋友。那时中国都没几个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大家只收藏古董和字画。现在每天都有新的藏家进来,西方客户成长很快,而且有实质交易。

  “此外,今年我们大约有20个左右的个展将在西方做。因此,危机论、拐点论都不能成立。我们是站在艺术生产和销售第一线的,天天接触藏家和机构,而以目前‘现在画廊’的业务所涉及的国际往来而言,我们在这方面的触觉应该是最敏感的。”

  人们担心国际藏家纷纷抛货让华人藏家高位接盘会给市场带来高风险,但黄不这么想,“现在中国人有实力接盘、有实力捧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这应该是一件幸事,完全没必要把这个说成危机。回顾历史发展规律,没有一个国家的艺术市场,是靠外国人捧起来的,现在恰恰是一个国家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部分藏家换手是正常的市场获利行为,大可不必‘狼来了’”。

  经过四年的成长,“现在画廊”的运营已经步入成熟轨道。事实上,“现在画廊”最大的交易量并不是今年或者去年,而是在2004年。那时候画廊刚创立,非常渴望开拓市场。“那一年推广得很厉害,到了现在第四年,我们变得相对保守。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不会放出去了。现在是一个卖方市场,有的作品我们宁可留在手里,把钱付给艺术家,把作品留在画廊,慢慢地找更好的客户。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这些年的销售量有所减少,但是我们的经营变得更为良性。”

  黄燎原将艺术品按照画廊与拍卖行两种渠道,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艺术家作品在二级市场的拍卖价格可能会很高,比如和森的一幅画廊售价为80万元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拍卖价格可达到160万元左右。“我们不介入市场炒作,作品在画廊的售价不会跟随拍卖市场上变动,因为拍卖的价格实在太高,距离市场价格太远了。”

  在黄燎原的经验里,判断一个艺术品市场的状况,主要看一级市场,即画廊这个渠道。“我不认为二级市场可以左右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是培养藏家的市场,目前的价位是合理的。二级市场很难说,价格动荡比较大,但是即使是目前的价位,我也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有人说中国拍卖市场在炒作,其实全世界都在做,没有什么特别的。”
[板凳:2楼] 温州人 2008-06-29 02:26:24
 是画廊收复失地的时候了  面对可能的拐点,不着急卖作品,寻求良性循环,这是许多画廊的应对之策。北京“陈绫蕙艺术空间”是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在北京的分馆,总监陈绫蕙是台北人,很爱笑。帝门艺术中心是台湾第一个私人艺术机构,自从北京分馆2005年创立以后,陈绫蕙每个月两头飞,在台湾呆十天北京呆二十天。
  在台北,从1998年至今,陈绫蕙和她的帝门艺术中心从印象画派名家做起,经历过金融风暴,也亲历了台湾整个艺术市场的崩盘。“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市场不会像台湾当年那样发生崩盘,因为台湾当时的当代艺术盘子很小,而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盘子巨大,即使是发生震荡,整个市场也能撑好几年,不会瞬间崩盘。”
  虽然不会崩盘,陈绫蕙仍然承认,现在价格回落是市场理性发展的表现,如果无限量地攀升,会是更大泡沫和危机。从整体上来说,当代艺术市场的交易资金并没有走,只是在艺术品的选择方向上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高价作品转向70年代和80年代作品。这并不影响市场的元气。内地藏家数量还很少,美术馆馆藏也有待填补,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空间所在。
  而且,调整往往意味着新的商机,“收藏慢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见得一定要花高价去拍卖行买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画廊,这对画廊来说是很好的鼓励。”在陈绫蕙的判断里,现在应该是画廊从拍卖行那里收复失地的时候了。她还预测,在市场做出调整后,拍卖公司也将面临系列变化,如拍品征集的难度可能增加,估价区间应该会更贴近市场等等。
  培育本土成熟的藏家还需十年
  张昭是某建筑行业商会的会长,因为业务需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便在拍卖行买画当礼品送给生意上的朋友。张昭的圈子属于相当有钱的一群人,愿意把钱花在艺术品收藏上,因此这样的你来我往一直没有间断。慢慢地,张昭也从业务往来需要转变成当代艺术的收藏者和投资者。遇到喜欢的,或者觉得升值潜力较大的,张昭会将它们留给自己。
  十余年下来,张昭家里已经累积了不少画作。当初由于是当礼品用,拍下的油画价位一般都在十万元左右,偶尔碰上特别喜欢的,也会花更高的价钱拍下。回顾这些年的举牌经验,张昭说现场气氛太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了,冲动举牌的事件发生过不少,也因此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年前只要花两百万就可以把每个艺术家的画收藏一张,现在可能连一张稍有名气的画都买不起了。张昭现在已经很少去拍卖行了。“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这个市场的泡沫太大了。”在张昭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到了非常高的价位,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再上升10%都是很困难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是风险很大的事情,不如转向收藏潜力艺术家的作品,花钱少风险也小,这好比买原始股,增值空间大。
  2007年,诗人、艺术家程小蓓与一群同样“理想主义”的朋友,启动具有公益性质的上苑艺术家基地。程小蓓身边有许多朋友从事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这些年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长的,还有逐渐脱离暴发户色彩的藏家,“有钱人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提高,跟着炒家盲目走的投资者越来越少。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要想培育出真正成熟的藏家群体,至少还需要有10年时间。”
  现在经常会有藏家朋友来请教程小蓓,程给出的意见是发掘潜力画家作品,“不管是拍卖市场还是画廊,艺术品的价格都过于虚高了”,比如说画家刘亚明,上苑艺术馆的一位驻馆艺术家,作品曾经拍出八十多万的高价。“我看着他画,我知道他是怎么思考的,从美术史来说他的这幅画没有任何创新,而且从画面来说连感情都不在,整个画面只是生硬地把人物套在里面。八十几万的价格太虚高了,我觉得八万都过高了”。
  而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瑞士人希克最近在接受西方某艺术杂志专访时表示,造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有两个原因,即西方大藏家的介入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市场曾经是如此火爆,任何画都可以随便卖出去。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作品价格到达高位的艺术家都将降下来,市场将回归理性,自己也会适当放慢收藏步伐了。
  希克并未对市场失去信心,“只要亚洲经济保持强劲状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就不会破灭,即使西方市场的价格下跌,亚洲艺术市场也可以独善其身,与不景气的国际市场保持距离,并有能力消化现在正在创造的所有作品。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应该还有20年的经济增长期,尽管上下波动,也会保持上升势头”。
  令人担忧的是,希克断言的“中国应该还有20年的经济增长期”正在受到挑战。今年以来,越南、印度相继陷入经济动荡,通货膨胀、股市暴跌很快引发了亚洲地区的广泛忧虑甚至恐慌。如果新一轮亚洲金融风暴真的到来,这个正陷入“拐点论”争议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地板:3楼] 温州人 2008-06-29 02:27:32
对话  希克:我希望亚洲艺术暴涨尽快结束
  来源:西班牙艺术杂志《art&co》,编译:罗小艳
  上世纪70年代末,瑞士人希克刚到中国时,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三十年后的今天,希克早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其收藏囊括了从1960年代至今的约2000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像建造博物馆一样,不断地吸纳新的藏品,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发展。
  希克是苏黎世大学法学博士,目前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顾问。在1977年加入瑞士迅达控股集团之前,他是一名经济记者。两年后,公司派他到亚太地区负责中欧合作关系的开发。
[attachment=99052]

希克和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目前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  Q:是什么激发了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迷恋?
  A:我从小就对欧洲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想艺术也许是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去中国时,那里的艺术家刚刚诞生,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缺少参照物,与西方当代艺术发展完全脱离了联系。他们用抽象、表现主义甚至是印象等手法来进行实验创作——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很新鲜,但是在欧洲都已过时。中国艺术家在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之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
  Q:迅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剧烈转变,其间夹杂着独特的充满矛盾的历史因素。你认为这些变化会催生一个全新的艺术景象吗?
  A:你说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当时我正在中国,非常关注这场巨大的变革。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很难说服我们公司去那里投资,因为会有很大风险。新的经济政策让我相信,在艺术领域,也会有一些事情要发生。艺术的觉醒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艺术家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大约诞生在1979年,但也可以说是1985年,从那以后中国艺术发展迅速。
  Q:那就是你开始收藏中国艺术的时候。
  A:是的,刚开始时我只买我自己喜欢的。我与中间商、懂艺术的朋友建立了联系。过了一段时间,我能够自由地去艺术家的工作室。我意识到没有人在收藏这种艺术品,即使是艺术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艺术品的价值。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正式启动我的收藏项目。
  Q:从1995年到1998年,你是瑞士驻中国、朝 鲜、蒙古的大使。你非常熟悉那时候当代艺术的发展。
  A:朝 鲜目前还没有当代艺术,蒙古是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地方,那里的艺术家很少,当代艺术很难成气候。中国有一套自己的艺术运作体系,这里有成百上千个画廊和超过一百个拍卖公司,但有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更乐意到国外去参展,对本国画廊不怎么有兴趣。中国人非常迷信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市场充满了对艺术品抱有盲目热情的买家、新富和投资者。
  Q:在过去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迅速扩张,这能够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贡献吗?那是一个行将破灭的投机泡沫吗?生产力是否会受此冲击?
  A:最近的拍卖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涨了7倍。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西方大藏家的介入。当1999年第一场中国艺术专场在威尼斯举行,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将重蹈法国覆辙,法国当代艺术从1980年代价格达到顶峰,但随后迅速消失。所以,当时他们没有买。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错了。从那以后,艺术市场到处都是亚洲的影子——包括印度、泰国、台湾等,市场需要大量亚洲艺术品。新的问题是,买家多过艺术家,如何得到好东西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西方画廊签走了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他们有长串需要等待的作品名单。市场是如此火爆,任何画都可以随便卖出去。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另一个原因是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作品价格到达高位的艺术家,都将降下来,市场将回归理性。我希望亚洲艺术市场的暴涨能够尽快停止,但是只要亚洲经济保持强劲状态,我不认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会破灭。即使西方市场的价格下跌,亚洲艺术市场也可以独善其身,与不景气的国际市场保持距离,并有能力消化现在正在创造的所有作品。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应该还有20年的经济增长期,尽管上下波动,也会保持上升势头。
  Q: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代艺术?
  A:大批量生产。艺术家雇佣超过100个人作为劳动力,这只能在中国发生,因为费用低廉。中国人,不管是不是艺术家,都有这个趋势,喜欢大手笔的东西。另一个特征是,他们的创作需要更多耐力和耐心。这在女性艺术家中比较常见,她们的创作往往要花费数月,日复一日。我并不清楚我所收藏作品的作者是否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我会选择来自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男性艺术家。我认为女性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4楼] guest 2008-06-29 17:58:27
转点懂艺术、懂市场的人写的稿子好不好?
黄燎原在大山子艺术区有画廊?谁告诉他的?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还怎么写艺术稿子?
[5楼] guest 2009-05-10 16:51:59

朱其预言的都成为事实了,牛!!

[6楼] guest 2009-05-10 17:40:39

朱其可以转行从事股市分析及预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