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蔽、还原——对年轻艺术家抽象化解读以及影响的反思(提纲)转刘礼宾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2   浏览数:2605   最后更新:2008/06/04 13:46:31 by
[楼主] 眼镜兄 2008-06-04 03:49:47
去蔽、还原

    ——对年轻艺术家抽象化解读以及影响的反思(提纲)



刘礼宾



在时下的语境中,“年轻艺术家”主要指70后、80后出生的一批艺术家。但是笔者一直认为,这种划分缺少根据。“年龄”和“人“得生理状态有关,却不见得和“人”的艺术活力有必然联系。在“生理特征”的现象和“创造力旺盛”的事实之间进行对等式的联结,欠妥。



但基于年龄划分上的归类正是对年轻艺术家做抽象化解读的基础。时下这类解读主要以以下一些概念呈现:“卡通一代”,“新卡通一代”、果冻时代”、 “漫画一代”、“Q一代”、“虚拟一代”。批评家、策展人对这些艺术家进行命名的根据是:这些艺术家看的是卡通漫画,吃的是果冻布丁,玩的是电动游戏,交流用的是QQ,对这些艺术家来讲,“虚拟”比“现实”更真实。批评家则以对“图像时代”的表象描画为基础,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生存环境以及生存状态做出描述,并没有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仅从艺术家生存环境出发,对他们作“环境决定论式”的判断,这种判断的理论出发点就是值得怀疑的,基本上是“历史决定论”的翻版,只是把“历史环境”偷梁换柱为“图像时代”把“现实题材”转化为“图像符号”,艺术创作方法没有本质进展,在认识论的坚持上,仍是被简单化的“反映论”。



这种抽象化解读的弊端在于:



(一)对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做“符号式”的甄别、归类,解读停留于表面,即使在分析借用图像符号进行创作的年轻艺术家的时候,仍然不能触及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本质;



(二)缺少对年轻艺术家生存状态、艺术创作的深入了解,忽视年轻艺术家的个体差异以及艺术创作的差异,而把他们归于一种社会表象特征的产物;



(三)助长了年轻艺术家的惰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图像符号的复制者、贩卖者,流行图像的借用者、转移者(某种程度上使他们成为类似于创作“文革宣传画”的宣传员)。



(四)使年轻艺术家创作中的新现象的受到遮蔽。


专题研讨会

UPDATING自我超越

青年艺术季(BEIJING 2008)





题目:去蔽、还原



 

——对年轻艺术家抽象化解读以及影响的反思





时    间:2008年6月1日(周日)13:30

地    点:墙美术馆





参与者:王明贤(著名学者、策展人)

岛子(著名艺术批评家、清华美院教授)

邹跃进(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央美院教授)

刘礼宾(青年批评家、中央美院美术学研究所讲师)

杜曦云(青年批评家、美术焦点杂志主编)

阎安(中央美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讲师)

蒲鸿(青年批评家)

鲍栋(青年批评家、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部主任)

王泊乔(墙美术馆艺术总监、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

杨小扬(UPDATING策展人之一)

王雪语(UPDATING策展人之一)

以及卜桦、张震宇等UPDATING参展艺术家



主持人:刘礼宾





研讨会议程:



1、  展览总策划王泊乔发言,对展览思路作总体陈述。

2、  策展人杜曦云发言。

3、  策展人杨小扬发言。

4、  策展人王雪语发言。

5、  刘礼宾陈述研讨会议题。

6、  鲍栋发言。

7、  岛子发言。

8、  蒲鸿发言。

9、  王明贤发言。

10、 阎安发言。

11、  邹跃进发言。

12、  艺术家发言。

13、    群众提问。

14、      刘礼宾大会总结。



参展艺术家(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动画

卜桦

雕塑

罗振鸿、孙轲、王冕、张勇、郭启鹏、黄金楠、刘若望

装置及综合材料

张振宇、杨心广、王思顺

油画

卜桦、陈亮、郭芳芳、黄显、刘彬、彭博、王俊、支少卿、杨斌

影像

周宏斌、王思顺

版画

刘根、汪延斌


[沙发:1楼] guest 2008-06-04 12:57:21
这逼未来就是一个学术恶棍,我看出来了,年轻搞批评的傻逼里面,最能扯几吧蛋的就是他
[板凳:2楼] 礼宾 2008-06-04 13:46:31
多谢楼上“透视”——“我看出来了”,才发现博客文章贴在了这里,多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