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哓东在"中国当代新锐批评家论坛"上的发言
发起人:art北京  回复数:4   浏览数:2585   最后更新:2008/05/27 12:40:12 by guest
[楼主] art北京 2008-05-26 08:21:06
4月17日上午的议题是“新锐批评家的价值判断与取向”


付晓东:


    艺术批评对于整个当代艺术界而言是一种裁判的身份,艺术家是一个运动员的身份,他不断磨炼自己做各种群展、个展,览希望获得一定的社会反馈和评价,在艺术领域是好还是坏。目前批评的声音是缺失的,从批评界很难获得这样的声音,更多的艺术家只能期待在互联网上获得承认、讨论,或者评判。



实际上,在我接触到的艺术家中,和很多坚持在当代艺术这个行业从事工作的人,不管卖钱不卖钱,内心都有一个价值标准。早期这个行业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即使到很市场化的今天,大家对艺术真正的价值观,还都是有需要和追求的。这个时候,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所有从业者来说都是必要的。在很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在创作个人化探索的之后,内心的期望里,还是希望有一盏明灯判断他的价值,或者是非常严格和准确的评判标准的。不管从内心支持的需要,还是社会和市场的接受程序,艺术创作肯定依赖于价值的判断和体系,甚至超过其他有可参照指数的行业。



这么多年,跟艺术实践相比较,中国的评论发展是相对是比较滞后的,艺术家们不断参加国际重要的大展,而批评的教育基础依然是一些艺术史,联系世界当代艺术实践的最敏感的前沿问题的介绍和推广还是很缺少的。如果不参与到其中,完全是靠非常零散的翻译,杂志信息材料,一种个人化的搜集。艺术家自己直接参与国际的展览,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艺术家对于艺术世界的敏感经常是已经走在批评家的前面了。作为裁判很难在知识系统局限的状况下判断作品的好坏。在不断扩大知识体系,同时更多关心从中国到世界的艺术发展的变化。大到整个系统里的标准,小到每个艺术家的某件作品存在在自己的线索原因,横向纵向的关系,最起码在内心要建立这样一个千丝万缕的体系,才会做出准确的做出作品坐标的判断。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工作上继续深入和发展的问题,完全不是一个价值观和取向的问题。大多数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在价值取向上都没有问题,没有人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这么艰难的做这件事。我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艺术理想的。



还有一点,比如说批评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关于现在的艺术政治,比如说做一个展览,发表一篇文章,面临更直接的问题,依然有很多挑战,法律、政治、人性,某种极端和界限,这些东西在今天依然是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包括前年有非常好的展览《38个个展》,依然会被封掉。我们在发表的时候,除了这个东西要好,另外这个东西要安全。目前的情况来讲,艺术政策能够有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依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生存问题,和上一代人应该也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不应该再纠缠于写文章收钱还是不收钱,这已经不是问题。在八、九十年代,经济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决定性的问题,现在不是这样,有很多画廊和机构都需要举办展览。在这个时候,更多的还是如何做得好的问题,如何在这个过程里面调节各方面的关系,能够实现自己的理念,这个就取决于每个人判断的问题。比如策划每一个展览,我们都有权利选择和判断,可以说“不”,目前对大家来说,都没有必要去逼迫自己去写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东西,这跟艺术家的创作一样,你是在探索,还是在画行货?包括展览也是这样,我们都可以有选择,在选择的面前,我们有力量承担。



我大概说这些,希望和同行们继续沟通和交流。

转自:[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fd0c30100a0bu.html
[沙发:1楼] art北京 2008-05-26 08:22:22
朱利页:
看了这篇文章,有些感慨.
关于所谓的"艺术理想"虽然这个词比较老,却还是能概括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心态.
不过个人认为,不管是评论界还是艺术界,现在的问题都不是光"有艺术理想"能解决的.当然艺术理想是一个必要的心态.
从我自己这几年的结论,以及接触到的一些艺术家的看法来说,虽然国内少有几个人开口谈艺术"停滞"这件事,当然也因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才红火没几年,就谈这个也太伤大家的心,不过,近几年的状况,根本上来说问题并非只出在商业和评论界,这两界的表现只是把"停滞"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所以,虽然我看到几个领军人物也在以"中国特色""中国当代艺术"等理想化的角度来探讨艺术进步的可能性,但其实很多人心理已经清楚当下中国当代艺术遇到的问题,其实衍伸到全球已被当代艺术囊括的地域.
在我遇到的一些国外的艺术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早已失去的兴趣来说,中国艺术界现在的确面临着是否能自劈一条路的境况.当然从商业上来说,到底国外的艺术机构是否或者何时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失去兴趣还是个未知数,但你所说的"有艺术理想"的这些人,当下面临的挑战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和有难度.
至于此事事态将如何发展,也不是单几个艺术家或者评论家能预测的.
邱志杰其实有在他"后感性"中试图突破,但虽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却没有最后真实的兴起浪潮或者流派. 这是因为"感性"这个词从不曾在艺术中缺失过,停滞过,也从不曾能被分阶段,所以也就不能谈所谓的"后".再者,虽然邱试图物化"感性",并给"感性"界定某种外延,但因为"感性"这个东西的实质,其实不可能加以任何外力作用.所以,就算他只是作为一个"借口",一则有几个人能"懂"这个理论,二则有几个明白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大智若愚"?三则,真正被这思想蛊惑的人有几个能真正做出符合邱口味的"后感性"?
呵呵,一下说太多,总之,其修远兮.
(2008-05-26 14:34:23)
[板凳:2楼] guest 2008-05-27 05:48:27
很没才气啊
[地板:3楼] guest 2008-05-27 06:08:08
[quote]引用第2楼guest于2008-05-27 13:48发表的  :
很没才气啊[/quote]
你妈比得怎么老是盯着人家姑娘搞啊,你是不是变态阿,
[4楼] guest 2008-05-27 12:40:12
我觉得“艺术理想”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后面的不必谈了。
但是“停歇”并不是那么的绝对。因为我们很多人习惯了集体运动,艺术是能够悄然无声的发展的。也是必须的。
是不是应该讨论一下,批评家怎么艺术家交往?怎么观察艺术家的。怎么产生看法并且交流然后“打扰”艺术家的创作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有必要参考一下那些常年在黑非洲跟拍犀牛大象的那些摄影师们。他们真的是做到了客观的主观,广泛的独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