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投资vol.3:资本的步骤—艾德拍卖成功的狂想
发起人:艺投  回复数:6   浏览数:2211   最后更新:2008/03/06 01:30:51 by
[楼主] 艺投 2008-03-06 01:29:41
资本的步骤——艾德拍卖成功的狂想
转自《艺术与投资》vol.3

汪皥阳


艾德登场的高调,既符合吴征一贯的高调作风,也切合与中国现今当代艺术的霸道形势,两种强势的集合,未免会产生诸多的锦上添花,甚至文过饰非。然而就像歌舞升平背后的常识性隐忧一样,中国艺术品市场过快升起的泡沫,绝不预示着期待性的文化复兴,或者正常意义下的文化系统自我优化
自中国世纪初拍卖热潮掀起到现在,拍卖行的起起伏伏已经不再引起业界特别的关注,然而艾德的登陆确实具有历史的标志性——第一家外资入股,并进行公开拍卖的合资拍卖行,与永乐佳士得单纯授权拍卖效果不同的是,吴征本人作为一个资本运作者,其运作手段,和运作眼界,可能远胜过一个单纯的“品牌授权经营”这个广告噱头,或者是提供一个拍卖流程这么简单。
反观吴征过去的投资项目,虽然其在投资市场始终保持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速度,但其资本效率却令人反省,其主要项目,无论是收购阳光卫视,或是入主新浪,或是与贝塔斯曼资本合作,均以大幅亏损,即使其在媒体引以自豪的亚视项目,也仅仅以微利状况维持,根本无法负担其他亏损项目所带来的负增值。
[沙发:1楼] 艺投 2008-03-06 01:29:48
资本运营获利无非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创建,购买重组优良资源,以投资为目的,获得长期资本增值,另一种,通过不断寻求资本溢价项目,借助掏空资产,或者资产重组、转让等手段,获得投机机会。阳光系资产主要运营项目,除了杨澜属下的节目制作外,其他主要项目大多属于短期项目,无论是阳光卫视的亏损,新浪资产的亏空,无不与资本投机走向有关,而其他项目,包括亚视上市,分众传媒收购等,虽然没有明显的掏空资产迹象,但其意图在于资产上市后的整体出售,同样带有明显的投机倾向。
因此,阳光系总资产的扩张盈利能力并未得到相对的改善,按常理,巨大的亏损额足以摧毁一个集团,但为何阳光传媒依旧实行其看似盲目的资本战略,而这种盲目的资本战略也始终能获得背后投资方的支持呢。
[板凳:2楼] 艺投 2008-03-06 01:30:02
如果假设其为外资买办的话,其资本意图便显得更清晰。在国内媒体市场相对不开放的今天,民营资产海外上市,便成为了外资进入中国封闭市场的最好途径。其大致步骤为:第一步,民营资本持有人在国内成立或者收购传媒企业,第二步,资本持有人在国外成立或收购壳公司,并将该公司通过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俗称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推入资本市场,第三步,资本持有者以个人名义,或成立第三公司将两份资产纳入同一旗下,第四步,通过母公司海外发行股份或者扩大海外公司在母公司的股权比例,确保公司的海外股权比例大于国内公司股权比例。通过这四步资本操作,海外资本便顺理成章的控制了绕过了政策壁垒,成功控股国内媒体企业,也就是说,吴征的所作所为,可能并非为了资产盈利,也许只是提供了一个资产跳板。
然而事件可能并非仅仅是一次市场操作或者是资本游戏这么简单,回到拍卖市场本身,艺术品的稀缺和保值,增值特性,决定了艺术市场的金融化之可能。同时,由于艺术品市场存在以下悖论:即艺术品的定价方式相对固定、单一,而其价值预期边界却难以确定,这就使得艺术品的做庄可能更强,然而艺术市场的博弈方式却远远简单于其它资本市场或投资市场的博弈格局,尤其是在西方资本的他者国度。
[地板:3楼] 艺投 2008-03-06 01:30:14
在资本的本体国度,资本的趋利导向性显得更为明显,因为其主要主要矛盾为在同政治目的下的资本间博弈,而在资本的他者国度,由于以政治目的为主要矛盾,资本的趋向便必须以与政治趋向趋同为前提,强势的资本运作不仅为文化政治的导入铺平了道路,同样,强势的资本也在接收反应论的基础上获得了巨额的预期收益,只是这种收益,建立在强大资本耐心的前提上。
回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突发性,几乎每个愿意看见的人都可以感觉的到。这种突发性表现在2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极度非理性的资产价格泡沫,反观世界历史上任何有价商品市场,在排除通胀的前提下,如此快速的市场单一类价值商品价格飙升,即使在世界经济史上,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几乎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件。第二个层面,无文化叙事前提的突然文化事件。从历史类比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即使是几倍,几十倍化扩大’85思潮的影响,其对文化本体的历史意义,也决不会被夸张到当下这个程度,更何况,对于中国历史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并不具备可以站得住脚的权威性。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对于中国本体艺术,更接近于用西方文化系统的处理器,借用中国本体思维的部分输入,去修改部分西方艺术的结果,而不是用西方的方式渐变中国文化的处理器。站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当代艺术的实体价值判断,反映为资本运作中的资本定价体系,是相对非常不理性,甚至荒谬的。
[4楼] 艺投 2008-03-06 01:30:28
更荒谬的是,虽然中国当代艺术貌似如火如荼,但其价格的产生根源都来源于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定价。从整体拍卖纪录来看,2007年前,几乎所有千万级的当代艺术排档,全部都在国外,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市场,根本就是一个隔岸市场,而不是本地的价值自发判断。然而无论如何,爆炸性的金额,毕竟太能吸引媒体的眼光,即在媒体和既得利益群体的共同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中国的整个艺术消费体系从接收观念开始,随之改变,最终将转化为消费云环体系。以此为前提,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含义,已经被偷换成了“当代艺术在中国”,而非“中国的当代艺术”。
[5楼] 艺投 2008-03-06 01:30:42
当资本确定了政治层面的话语权后,在次级语言层面,艾德便成为了语言定权的一步重棋,艾德的价值在于,其一、树立外资介入中国拍卖市场的一个资本运作模型。公司通过阳光系资产收购北京红山明海拍卖公司获得了拍卖许可,同时通过和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合作拍卖回避了“异地拍卖”的风险,再采“品牌授权经营”的模式使用“艾德拍卖”的品牌。公司因此与艾德共享拍卖征件网络、客户资源以及在上海与巴黎两地同时展示拍品等权利。按照买办资产的一贯思路,只要在利用阳光系资产,在境外买壳,并且将壳资源和艾德拍卖进行重组,并且给壳资源50%以上的重组后股权,艾德便名正言顺的真正成为了外资拍卖行,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合作拍卖行,而事实上,阳光系资产的境外壳资源已不在少数。
其二、管理模型,管理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权力的干涉方式。从艺术专业角度来说,艾德的拍卖并没有任何突出之处,无论在作品选择,或者是学术定位上,但是毕竟它出现了,定型了,而且如此高调,高调的不在于它的作品,而在于它的管理方式,或者是行业管理标准的定位上,通过艾德管理模式的确立以及有效执行,中国拍卖行业将可能重新面临一次格式化,就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登陆,其目的绝非确立审计制度这么简单,在会计和审计制度的确立下,绝大多数企业的构建,都脱离不了这些事务所的参与,同理,在艾德确立拍卖行的管理模式之后,艾德的管理模式会在拍卖行业的内部体制中形成起特定的话语权,更进一步的,借助管理模式,艾德的艺术价值观,也将直接引导拍卖行业。尤其对于长期接受国外管理模式的收藏群体来说,他们也将会在接受艾德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接受艾德的艺术价值推介,同时通过这些价值接受者的资本反馈,艾德所主张的价值观,也将成为拍卖市场的主流话语,当这个话语和中国离岸当代艺术市场话语权形成对流时,资本的话语干扰力将变得比以前更为强势。
[6楼] 艺投 2008-03-06 01:30:51
在定位了拍卖行的制度之后,只剩下画廊一步棋了。在画廊外资化的前提下,如果引入画廊集团化管理方式,外资画廊将可能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排他力量,那时不单单是当代艺术,整个中国的艺术行为方式,都将成为庄家的一个棋子,而当这种控制权形成的时候,也就是庄家获得丰厚回报之时,无论在资本的投入回报,还是文化政治的话语回报。
当然,这一切,纯属狂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