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阿巴斯
发起人:饱食劫  回复数:1   浏览数:2186   最后更新:2008/02/14 06:46:19 by guest
[楼主] 饱食劫 2008-02-13 16:53:49
[attachment=82867]
在我的印象中,我没有买过中国艺术家的随笔,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许江。两年前,我在西单书店里翻看那本《视觉那城》和《一米的守望》。

其实,在书店有限的时间里,要决定买哪本书,只要不是世界名著,大都要凭直觉来下判断。我决定买下许江的这两本书,就是我在书架前简单地翻阅了《一米的守望》中“一米的守望”一文,特别是他对19世纪汉堡浪漫主义画家弗利德里希展览的描述,这些描述有一些是我所不知道的弗利德里希艺术生涯中的细节,从而我了解到许江艺术的视野。

我写这一段感想,是为了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刚刚读了许江在伊朗著名世界电影大师阿巴斯摄影巡回展的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以为他说的非常好。

在此转载这篇讲话:
[attachment=82868]
--------------------

睁大你的眼睛
——许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3年隆冬,连日阴霾,德黑兰像一卷褪了色的老胶片。在德黑兰国家美术馆中德黑兰国际绘画双年展的繁忙现场,我和一位戴着深色眼镜的中年男子同坐在一张长沙发上,点头打了个照面。我们默默地坐了十多分钟。在一片忙乱之中,他的闲适有点特别。后来,有人告诉我,他是伊朗著名电影大师阿巴斯。第二天,我去参观了伊朗老城区的电影街,50米长的陋巷,居然密布着一百多家影院。我突然想起了阿巴斯。我和他默默地坐了十多分钟,没有一句话,一如他的电影。


阿巴斯的确有点奇特。他进过德黑兰美术学院,却长达13年才获得学士学位。这13年他做了什么?他在艰难而真实的生活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人生。阿巴斯有一份摄影自述,说他的摄影原没有“道路”的主题。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25年来的照片中有上千张的道路、车辙、曲径、雪泥鸿爪。“道路”象征着什么?象征出行,象征人生,象征生命的寻觅。或者说不仅“象征”,而且就“是”。在他所引用的关于“道路”的众多诗句中有一段尤令我感动:

我知道,有一天定会经过这条路
到昨天我才明白,那就是今天

当我在阅读阿巴斯的“道路”的时候,头脑中总是盘旋着同样在“路”上、在广州白云机场高士明给我讲述的台湾文人舒国治所写的一篇散文。大意是舒本人驾车沿海岸行驶,沙滩上一位年轻人举着牌子示意搭车。舒没有留意,过去半小时后懊悔而返,年轻人已不在,沙滩上写着一行字,大意是:

白浪淘洗蓝天
我在这里站立良久
就是为了把脚下称作家园

阿巴斯涉猎广泛,但他的创作主体是诗。画画、摄影、写作、电影都只是这诗意的不同表达。一方面他是温情的人性主义者,另一方面又坚持冷酷而机械的戏剧观念;一方面他总是以他“捕风”的镜头一枪将我们击中,另一方面他又完全没收了我们对于故事片的高潮的期待;一方面他总是环绕着某种生存主题反复地琢磨,另一方面又让我们突然大梦初醒一般意识到脚下时光的消逝。


阿巴斯的第一部影片《面包与小巷》,其中有一位老人走向摄影机,又继续走他的路。曾有人认为这不是电影,因为没有镜头的推拉运动。阿巴斯说:“我的理由是:当我们长久等待的某人从远处走来,我们就会一直看着他。我们正等待如此重要的人的到来,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我们不想让这个镜头中断。那些莫名其妙的镜头切分,意义何在?”阿巴斯提倡电影的阅读,反对用过分的方式制造假象。他说:“我反对玩弄感情,反对把感情当作人质。当观众不再受这种感情勒索之时,他们就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能以自觉的眼光看事物。”阿巴斯在电影叙事的年代,提倡电影阅读的极简方式,在弘扬一种朴素的诗性的同时,赋予观众、真诚的观众们以庄严。这对于今天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环境的建立,尤有意义。


阿巴斯曾讲述一段生动的故事:他与儿子在街上散步,儿子说:“爸爸,眼睛是个奇怪的东西,对不对?”“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小的圆环能看到那么大的东西。”孩子的眼睛正盯着对面的摩天大楼。我们大家是否应该好好地睁大眼睛,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呢?

许 江
2007年1月11日
南山三窗阁

[attachment=82869]
[attachment=82870]
[attachment=82871]
[attachment=82872]
[attachment=82873]   
[沙发:1楼] guest 2008-02-14 06:46:19
全胡扯,许江佩服人家啊把四14年才拿学位证书,自己学校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就劝人家退学..这不是自己拉了泡屎自己回头在去踩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