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和W的对谈 -转刘鼎BLOG
发起人:内鬼  回复数:0   浏览数:3045   最后更新:2008/01/29 03:17:12 by
[楼主] 内鬼 2008-01-29 03:17:12
“统一的世界观是危险的”
——刘鼎和王鲁炎的对话

“对‘背面’的探索,实际上是对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探索和应用。”
——王鲁炎


刘鼎(以下简称刘):能谈谈95年新刻度小组解散后你在做什么?
王鲁炎(以下简称王):1995年新刻度小组解散后,我完成了我个人的主要作品“行走者”和“W自行车”。此后,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我的艺术思考与创作主要在草图上和笔记本中进行,交流也仅限于少数几个朋友。直到2007年,我的个人展览“被锯的锯”在阿拉里奥画廊展出后才结束了这种情况。

刘:谈到新刻度,谈到你的创作,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理性”。尽管新刻度实践的出发点和形式是通过集体实践、制定操作规则去除艺术家的个性,但实际上规则的制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任意性和主观性,我想知道对于你而言,什么是理性?什么是创作中的理性?理性和艺术创作的主观性的关系是什么?
王:“新刻度小组”的集体规则与个体规则如果都具有任意性和主观性,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个人意义的任意性和主观性,后者则是完全个人意义的任意性和主观性。换句话说,“新刻度小组”通过合作方式以及其它一系列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避免和取消了个人规则中的任意性和主观性,从而最终使取消个性成为可能,这一区别是重要和本质的。
对我而言,理性是一种认知世界的途径和方法,理性中的分析,可以使我们穿透事物的表面,接近事物的本质。个体对理性的应用是主观和个人化的,理性既对个性制约和规定,又被个性操纵和控制。理性既是对个性的释放,又是对个性的压抑。艺术中的理性意义,在于使我们有可能在非理性之外寻找可能性。

刘: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1967年的文章《静默之美》就谈到“艺术语言是自主和自足的(最终是自省的),伴随这一理念成长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传统上在艺术作品中所探索的‘意义’走向衰落。”而在70年代,西方很多观念艺术家的实践也是针对去除个体性。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新刻度小组的创作有它当时针对的对象——国内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宏大叙事,精神宗教,放大个人情感的倾向,如果今天延续新刻度小组的创作,你觉得会针对什么?
王:“新刻度小组”的艺术思想与实践,即可以从当时它所在的语境中寻找它的针对性,也可以从现在的视角发现它的独立性。“新刻度小组”注重从实际意义而不是象征或者宣言意义上取消艺术家的个性,“新刻度小组”注重建立能够证明的真正取消个性的方法。我认为,试图或者宣称取消个性,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取消个性的艺术思考与实践,与实际上真正取消了个性的艺术思考与实践,在观念、方法意义上的区别是重要和必要的。
“新刻度小组”近于乌托邦式的精神性与纯粹性,使我很难假设“新刻度小组”延续至今的可能性。假如“新刻度小组”能够延续至今的话,其针对性仍然会指向社会进程中不断改变的个人经验与个性权利。

刘:在冷林的文章“制图者的世界——走进王鲁炎的作品”中,他提到“新刻度小组”的创作是对“艺术是什么”的提问,而你的作品以“纯数据和纯形式的形态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持和‘艺术’接触的必要性”。什么是艺术的本质?今天还有追问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吗?
王:什么是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今天的问题。艺术是“相对论”不是“绝对论”,艺术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取决于它所在的参照和我们观察艺术的角度。艺术的本质是个人意义而不是普遍意义的,不同的个人经验与价值观会定义不同的艺术本质。艺术的本质是某种价值观的体现,而不是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任何从普遍意义的角度给艺术下定义的企图都是危险的。

刘:曾经在我们的谈话中,你说过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是越走越窄的,怎么理解你的这句话?
王:我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创作最终是越走越窄的。艺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成熟的艺术家不会穷尽艺术中的所有可能,而是在众多可能性中进行个人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选择的过程也是放弃的过程。被放弃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可能性,而是不符合艺术家个体价值观的可能性。个体艺术家的艺术可能性,体现的是艺术家个体的个别意义的价值观,而不是普遍意义的价值观。艺术家的艺术观与方法论,在任何时刻都应该是明确和可识别的。在成熟的艺术家中,无论是艺术观念与方法较为少变的艺术家,还是较为多变的艺术家,其内在逻辑的持续性和可识别性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进程,是以个人艺术逻辑给定的起点和方向向前推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越来越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不在做什么。其艺术观与价值观也越来越是有限的确指,而不是无限的泛指。我认为,艺术的多元化意义不是体现在个体艺术家身上,而是体现在众多艺术家身上的。由每一位艺术家的高质量的“单元”构成的多元化,才是有价值的真正的多元化。盲目追求无深度的多变,缺乏由持续性建立的个性化特征的个体艺术实践,会被艺术史视为无意义的偶然加以排除。

刘:很多人把你的创作看成是机械唯物主义,虽然你的创作始终围绕着机械的构造和工作的原理展开,但我觉得机械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是对淡化意义的一种转移目标的媒介,我相信机械并不是你创作的出发点,也不是你的终点,对你而言,机械是什么?
王:当代艺术的媒介(形式)有时被作为传达观念的手段,有时被视为艺术观念本身,我所使用的“机械”语言对我来说既是手段又是观念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中的机械逻辑正在被电子逻辑逐步取代,机械时代已经逐渐成为缅怀的过去。但是,机械逻辑中所独有的“视觉意义”和“可读性”,有必要从艺术的角度转换为当下载体加以挽留。今天的当代艺术语言的新与旧概念,并不是直接、简单的价值判断标准。当代艺术语言意义的创新,已经不再是当代艺术家今天的追求。后现代主义取消时间层次的概念,使当代艺术家对语言的选择超越时空,一切已有语言都可以重新加以利用。但是这种应用是以个性方式进行的,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应用。我所使用的“机械逻辑”语言,就是一种经过转换了的个性化方式的应用。对我而言,“机械逻辑”是一种对应当下现实逻辑的不可替代的视觉语言,是一种独特有效的精确表达方式。

刘:机械构造是理性的表现之一,但你对机械构造的改造却是主观的,非理性的,违背常理的,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机械的构造是由众多零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社会的构造是由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两者极为相似。我将复杂的社会关系替换到复杂的机械关系之中,这一转换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非理性的,又是理性的。这种相互替换的意义在于,从视觉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关系的运行方式,如同机械构造复杂系统的运作逻辑一样,其做功一经开始,结果将不可改变。

刘: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提出“整体的背面”是希望提出一种看问题的新的可能性,事实上,“整体的背面”的提法本身是一种悖论,既然是一个整体,那它本应该已经覆盖了一切可能的方方面面,你认为的另外一面可能是什么呢?这个背面是怎么样的一个背面?
王: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任何“整体”,可能都是实际上的“背面”。假如我们的观察角度位于“整体”的“背面”,那么“背面”的“背面”并非“正面”或者“整体”,因为它仍然处于我们观察角度的“背面”,也就是说,“背面”的“背面”仍然还是“背面”。只有当我们认为,或者误以为我们观察到了事物的整体,我们才会得出与“背面”不同的结论。这种描述很绕口,但是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悖论关系。事物的属性在很多时候是动态或不确定的,它存在于关系之中,随着我们观察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对于事物的任何一种定义,都可能是一种局限和错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判断事物,从这一角度上说,对“背面”的探索,实际上是对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探索和应用。我们能够看到的任何“背面”都是我们自己看到而非别人看到的“背面”,我们可能难以观察到客观真实的“整体”或“背面”,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主观自我的“整体”或“背面”。从艺术的角度说,区别于他人的主观的“背面”意义大于客观真实的“背面”意义。

刘:我们有可能洞悉事物的整体吗?
王:我刚才说过,事物存在于关系之中。事物的整体一旦脱离了它所处的关系,便会变成一个局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世界观,从相同角度会洞悉到互不相同的“整体”。你会洞悉到你能观察到的自我意识与经验中的“整体”,但不一定是他人意识与经验中的“整体”,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整体”。

刘:整体论在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中都是主导性的思想,17世纪以后的西方医学则以机械科学论为主导,即在解剖学开拓的基础上把人体看成是一部机器,而任何疾病都是机器故障引起的。如果能修理这个故障,机器就又能用了。今天学科之间的区分越来越细化,社会分工也趋向如此,你觉得在今天运用整体论来认识世界的必要性还有吗?
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艺术的角度说,无论是古老或者现在的任何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都可以加以转换、借用。世界观与价值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群中会各不相同,无论你如何坚信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的正确性或者唯一性,都不能阻挡与你不同或者相反世界观与价值观念的存在。世界观是必要的,但是统一的世界观是危险的。

刘:个体的特征是否是了解整体本质的最佳途径?
王:个体虽然是整体的局部,但是个体一旦从整体中脱离出来,则会立即变得抽象,甚至难以识别。对个体的观察是局部的观察,不是对整体的观察。依据个体特征只能完成对整体本质的推想,当我们距离事物足够近时,事物的整体会以局部的方式存在,此时的局部成为我们了解事物本质的唯一线索和途径。当我们距离事物足够远时,事物会以整体的方式存在。能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面对事物的角度与距离。

刘:现实中的整体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是因为我们很难确切划定它的边界。任何对象总是处在宇宙的普遍联系之网中,任何现实中的整体也只是更大整体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看不到整体的背面或整体的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