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思潮之变与超级女声
发起人:百一  回复数:2   浏览数:2011   最后更新:2007/11/24 07:14:14 by guest
[楼主] 百一 2007-11-19 03:10:16
[s:322]
关于超级女声,应该把它放到当前社会文化思潮的大势中来审视。客观地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若干显著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多样化。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仍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在这一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已经出现了先进文化与健康有益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共生共存、博弈竞争的局面,精神文化领域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帆竞秀、万壑争流的态势。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乃至多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格局还在调整。多种文化之间有分有合,有重叠有差异,有互补有竞争,但并未产生水火不容的隔绝和你死我活的较量,它们动态地处于一个文化共同体中。这与当年那种一花独放而百花萧杀、唯我独尊而万马齐喑的局面相比,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变化。
普泛化。曾经,什么是文学,什么是非文学,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非艺术,有着严格的界定,并且似乎只有纯文学、纯艺术才算文学艺术。而今,文学与非文学、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正在打破,文艺的范围正在扩大,文艺的边界正在延伸。从今年以来的“韩白之争”和“馒头血案”这两个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就可看出这一点。当白烨宣布“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韩寒“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时,当陈凯歌虚幻的精英主义话语被胡戈剥得一丝不挂以至恼羞成怒地斥责“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时,他们已经多么地昧于大势而迂腐可笑。事实上,传统写作是文学,博客写作也是文学;《无极》是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是电影;传统戏曲是文化,歌厅文化也是文化。从而,文艺走出了狭窄的天地,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
从这样一种历史大势来分析和评价超级女声,我们当可获得一种比较理性和客观的结论。尽管超级女声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文化,超级女声还需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警示、引导与提升,但从整体上说,超级女声以“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为口号,顺应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为普通女性提供了平等竞争、自我实现的机会,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无论是它的零门槛、原生态,还是它的参与性、互动性,都是在积极吸收国外电视节目优长、认真进行受众心理分析后的产物,是一种可贵的文化创新。正因为如此,它制造了2005年中国电视短信投票量、收视率、广告额的神话。它的运营模式,也为同类电视节目所模仿。2006年央视的“梦想中国”,尽管嘴硬如故,但其节目形态,与“超女”毫无二致。
[沙发:1楼] guest 2007-11-23 17:31:00
没有看明白!
[板凳:2楼] guest 2007-11-24 07:14:14
[s:305]开始工作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