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 南方艺术家沙龙与第一回实验展
发起人:嘿乐乐  回复数:7   浏览数:6067   最后更新:2008/04/14 07:13:37 by
[楼主] 嘿乐乐 2007-10-30 09:41:00

南方艺术家沙龙与第一回实验展

[p_w_upload=66918]

王度等  南方沙龙第一回实验展 1986年 行为

点击连接 '85新潮美术运动 - 主帖

注:文字来源于《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作者吕澎、易丹。

“'85美术运动”的不断高涨,使王度、陈皆、林一林等生活在广州的青年艺术家愈发不满于“南方新文化的一片死寂”,于是“死寂”也就被他们打破了。

1986年5月14日,由这3位艺术家发起的“南方艺术家沙龙”在广州市少年宫隆重成立。由于沙龙是一个包括美术、建筑、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电影在内的多门类群体,应邀前来参加的代表自然是各界人士,中国美协广东分会“抱着兼容的态度亦派代表参加”。6月16日,《中国美术报》刊登了沙龙成立的消息,并以《同步不同路》为题,摘要发表了王度在成立大会上的中心发言---〈我们的思想〉。一个没有艺术形象胎迹的群体就这样冲入了新潮的行列。

发言中,王对传统派和现代派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但他并不想走中庸调和的路线,而是要超越两种对立造成的局限性和两种同样的不自由,以求得与西方艺术同步不同路的发展。他主张:“由‘新’与‘旧’和东西方论所隔成的墙应立即拆除”,并声明:“无论是 古代、近代、现代、甚至当代的艺术,还是原始、民间、儿童的艺术,我们一概采取扬弃而非否定的态度,反对排他主义,主张兼容主义”。这便是他所说的“当代主义”,亦即后现代主义。

“沙龙”成立四天后,全体美术成员在一所中学里商议沙龙的胎迹 --- 第一回展览问题。由于无处筹措资金,沙龙决定发动成员卖血筹资。这一举动感动了有关单位,反使资金问题得以解决,1986年9月3日,《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在广州中三大学开幕。

“一进展厅,人们立即感到一种令人心灵净化的特殊时空。环境呈黑白二色,一面黑色的墙壁上凸现着不少颇有生命感的球状体,另一面墙壁上面画着只有上半身的人,另两面挡板上画着一排下半身,其上半身由观众自然填补而无意中构成了作品的一个有机部分。场内有10座白色的随时可以挪动的方座,10来个白石膏似的真人体在变幻的光照和起伏的音响之中复调式地展示着各种只可感悟而难以言状的造型系列,形成了多维的融合与徐变。”

展览共开两次,每次30分钟,对于这种融有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多种因素的艺术形式,主持人王度称之为“新造型艺术”,其目的是突破各艺术“工种”之间的界线和单一艺术语言的局限性。如果考虑到王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我们便不难断定,这一展览首先是一件反雕塑的作品。它并不是王所主张的后现代,因为它只是具种类上的兼容性而无时间上的兼容性(古代和现代的兼容);也不是表演艺术,因为作者置身于表演之外;更不是环境艺术,因为任何意义上讲,环境艺术都应置观众于其中而不是于其外,而这一展览恰恰是用挡板把观众隔在其外,从而使作品成了一个希腊式剧台。也正因如此,展览才应邀缩短后搬上荔湾体育馆落成仪式的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

严格地说,这种艺术应属于由美国反雕塑艺术家莫里斯所开创的一种现代舞蹈。60年代初,这位艺术家开创了以“反造型”为目的的表演艺术,后又与一批舞蹈家和音乐家结合,组成了一个新舞蹈群体,由舞蹈家充当表演者。《实验展》中的表演者恰恰是一些舞蹈家。广东省民族歌舞团的褚玲在表演后还颇有体会地说:“我在参加造型展示与我平日跳舞不同,这时我处于一种忘我的自发状态。”1987年1月,“沙龙”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戏剧系教授王仁璐女士介绍美国当代舞蹈艺术,观摩了王带来的录像,这又一次说明了《实验展》的性质。
诚然;就目的性而论,《实验展》的“新造型”与莫里斯的“反造型”正好相反,“它不带有任何简单的逆反,而是在创新中加以扬弃,以建构取代破坏”,这也正是其与“厦门达达”、《洛阳青年现代艺术场》在宗旨上的区别所在。这样,无论从主观追求上看,还是从客观艺术效果上看,《实验展》均十分接近“北方艺术群体”等理性画派。展览着意创造的“跨越精神和肉体、肯定生和死的崇高境界”,便是后者追求的北方精神即理性精神。当然,正如我们在“理性之潮”一章中所指出的,这种理性是一种宗教理性,一种使“人类全部生活得以净化”的理性。区别只在于《实验展》创造的“这壮观的图景….不是在幻想和回忆的黑色中虚构,而是在实在的瞬间的体验”,即我们所说的把虚构的形而上二维图景转换为实在的形而上四维空间。

《实验展》座谈会上的一段对话进一步证明了这南北两家的一致性:
华师大一研究生:为何没有男人剃展现,如与女人体对照,岂不更美?

李正天:这里展示的不是性的差异,而是人的共性。过去有一种说法,艺术只能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但当代艺术,则有很多艺术家热衷于超越个别,表现共性。

李的解释无疑是十分确切的。参加造型的女舞蹈家们被打扮成一个个毫无个性的石膏人,没有表情,无面目特性,无年龄、身高、体型、装扮得差异,性特征也因头发被拢在白帽子内和皮肤涂上白色而降到最低限度。恰巧,“北方艺术群体”也视反个性和超越自我为己任,并经常将“自我表现”貶之为“个别化问题”。此外,这些石膏人的造型也颇似张培力笔下的《泳者》;它们登卧的方座和舒群《绝对原则》中的单层镂空球同样是一种理性“图式”。尽管如此,王度还是把拆除“东西方论所隔成的墙”扩大为“拆除东西、南北等方位思维德框架”,以示对“北方艺术群体”及整个理性画派的超越。

[沙发:1楼] 嘿乐乐 2007-10-31 06:37:22

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


广州市中国的一个商业城市,虽然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但是人们还是宁愿把它视为一个缺乏艺术氛围的商品市场。不过,在广州的青年艺术家是不承认这一点的。

相反,内地的种种“标新立异”被它们认为是“硬要时光倒流地抖掉历史地积尘”,他们认为“把历史当做一种新的东西重新亮出,那是荒唐的,可笑的,也是惨不忍睹的”(王度)

为了显示真正的个性和时代性,由绘画建筑、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等学科的青年人组成的南方艺术家沙龙(1986年5月14日在广州成立)于1986年9月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了《“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中国美术报》1986年第42期是这样报道该展览的“一进展厅,人们立即感到一种令人心灵净化的特殊时空。环境呈黑白二色,一面黑色的墙壁上凸现着不少颇有生命感的球状体,另一面墙壁上面画着只有上半身的人,另两面挡板上画着一排下半身,其上半身由观众自然填补而无意中构成了作品的一个有机部分。场内有10座白色的随时可以挪动的方座,10来个白石膏似的真人体在变幻的光照和起伏的音响之中复调式地展示着各种只可感悟而难以言状的造型系列,形成了多维的融合与徐变。”展览的组织者王度说“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以新造型艺术的物态形式,展示了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并认为艺术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精神,即“人类全部生活得以净化的,跨越精神和肉体、肯定生和死的崇高境界的不断创造”这样一个“艺术的本体精神”。观众的参与以及多种手段的结合,使展览本身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架上绘画和固定的雕塑艺术,环境与行为使观众能够体验到在传统艺术中无法体验的东西。只是,与当时其它地方的艺术家的行为艺术比较,这个展览更倾向于表演艺术,它类似于现代流行艺术舞台上那样的效果,给人更多地是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愉悦。这样,综合艺术的结果是导致一种流行的式样,艺术的内在精神,即它对存在问题的揭示就显得贫乏,以至于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现代艺术的普及和通俗化。虽然这种艺术样式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并且肯定有它的审美及其它方面的作用,但它反映出艺术家注重的仍然是个视觉效果的形式问题。与传统的形式主义不同在于,他们开始注重运动,音响,交流中的形式关系。这对于当时的中国艺术发展来说,毕竟是有益的(彩图40)。南方艺术家沙龙的主要成员有王度、戴剑峰、林为民、陈少雄等青年人。

[板凳:2楼] 嘿乐乐 2007-10-31 07:03:58

[attachment=66919] [attachment=66920] [attachment=66921] [attachment=66922] [attachment=66923] [attachment=66924] [attachment=66925]    

[地板:3楼] 嘿乐乐 2007-10-31 07:19:11

王度

王度:差点卖血筹备实验展


[attachment=66926]

王度,出生于武汉,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求学,1985-199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其中1986-1989年召集“南方艺术家沙龙”群体,策划“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1990年移居巴黎,生活和工作于巴黎,是法国最受瞩目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坐在地下通道的走梯上,王度安静地回忆80年代,他说:“当时爆发是长期信息封锁后的释放,也是激情的一个出口。”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记者手记

  在20世纪80年代,广州、深圳对内陆的多数人来说拥有近乎迷幻的色彩,有着新潮的电器、服装和复杂的海外关系,而南方的文化近乎无声,一直为北京这样的城市轻视。因此在1986年出现“南方艺术家沙龙”

  这样的群体就显得特别。不过,召集人王度并不是广东人,他来自武汉一个矿工家庭,他的个人气质更接近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正是他的决断和热情才推动这个群体的成立和运转,并热衷讨论一些概念化的艺术和哲学话题。

  “南方艺术家沙龙”在当时的艺术新潮中有点特别,也和人们印象中的广州的气质不同,或者,这是因为大学区、研究机构集中的人更为复杂一些,真正的广东人反倒是其中的异数。

  谈论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文化活动的时候,虽然有种种压力,但是也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形成新艺术发展的基础,比如体制上已经出现的松动———可以停薪留职,比如私人关系的重要性———比如王度在珠江电影制片厂、广东电视台的朋友的帮助让他们得以顺利完成第一回实验展。

  毕业时没拿到毕业证

  我在广美学的是雕塑,不爱去听课,主要是成天在图书馆中看一些东西。

  当时的信息非常有限,大家都喜欢在图书馆中看书,其实看的书都是现代主义前期的东西,印象深的有贾柯梅蒂的画册,他的雕塑不是那种讲体量的雕塑,都是瘦瘦的,我的毕业创作受到他的影响很大。我的毕业作品由两件雕塑组成,曾经登在《江苏画刊》的封底。一个叫《在风中漂移的有关童年的肖像》,一个是《绿色王国》,这个名字很超现实主义,也是当时看到这方面书、画册比较多,所以也起了类似的名字。这个和自己童年的记忆确实有点关系,一个漂亮的小孩在空中飘着,小鸡鸡也在风中飘着,《绿色王国》则是一个女性的身体在一个叉上面,我是故意不想做得像传统雕塑,要反体量,做雕塑语言上的探索。

  我在广美读了四年书,可是没有拿到毕业证,也没有学位,这意味着没有单位会要我。1985年毕业的时候我感觉天要踏下来一样,我也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把我扫地出门,因为我虽然比较独来独往,但是也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没有偷鸡摸狗过。幸好当时潘鹤老师还比较欣赏我,要我报考他的研究生,我也考了,我觉得分数应该够了,但是也没有被录取。潘老师认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陈开庆院长,推荐说我这有个最好的学生,本来要上研究生,结果连毕业证也没拿到,能不能去你那里,陈院长说我们正好需要人才,有没有毕业证无所谓,所以我就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总算有一口饭吃了。

  产生了组建艺术沙龙的想法

  我从美术学院出来,一心想自己搞创作,跟建院那样严格的理工科生产格格不入,所以总是找借口推掉工作任务,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好当时也讲究研究,所以我就找院长说我要时间写论文,尽量给我不要派活儿。

  所以我有时间串门,经常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就有了南方艺术沙龙的想法。我觉得当时产生很多沙龙这样的团体很自然,因为正统的美术体制是美术家协会,最多画院有一批职业画家,展览也都是美协才能办,而刚毕业的年轻人艺术观念和老一辈不一样,同时也没有空间表现,所以大家内心都非常不满当时的美术状况,很多城市的艺术家不约而同产生了组织艺术团体的事情。这也和1985年前后的社会气氛比较宽松有关系。

  因为几个朋友经常在一起聊,我就提出可以组成一个群体,同时因为我认为美术教育、美术体系已经没有办法改变自身了,应该通过交叉、混合的方式让单纯的美术走出怪圈,所以我们的群体和其他地方的艺术群体不同的是,不仅有搞艺术的人,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人,比如搞理论物理的、西方哲学史的。搞艺术的最少,但是也是最核心的,像林一林、陈邵雄、梁矩辉都是。

  我们决定一个月必须要组织一次活动。

  回忆南方艺术沙龙

  南方艺术家沙龙每个月都开一次研讨会,刚开始的时候像搞地下工作一样,特别紧张,当时很多人还在上学,也没有电话,所以开讨论会就让林一林骑自行车一个一个去通知。也没有什么地方去,有时候就到公园的草地上进行,有一次我们在广州火车站对面的流花公园开会,管理人员还来问在干什么,我们就说来参观。

  开始参加活动的成员就有五十多个人,是当时所有艺术群体中最大的。后来我们觉得老这样开会也不是办法,就去找当时的中山图书馆馆长,我们每个月租他们的会议室搞一次学术研讨会,一个月使用一个下午,租金是50元,这样我们才从地下转到地上,有了座位、麦克风,当时就是很好的条件了。所以我们的研讨会吸引的人更多,讲的话题从电影、物理学、艺术都有,还会把讲稿打印出来给听众一起讨论,从1986年下半年到1987年年中,每个月一次,有时候几百人挤来听,爆满。

  但是到1987年四五月的时候,一次研讨会结束后有人找我说我们这个研讨会不能办了,我也没办法,就和主要的成员说今天晚上有事,大家聚一下。晚上我把不能办的事情说了,大家都感觉很悲壮,把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全部买啤酒喝,都喝醉了。我当时暂时停止活动,但是实际上等于解体了,因为没有讲座,等于没有活动了。不过,我们和中山图书馆谈好的租金其实一直没有还过,等到后来我挣钱要还,馆长说不用还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帮助我们的。

  为筹备实验展差点卖血

  筹备实验展的时候我提出把几张画挂起来没有意思,要做就要做新的探索,可以集体做一件作品,每个人提一个方案,结果他们认为我的方案比较好,所以就实施我的。我提出的是一个表演或者行为艺术的方案,就是找民族歌舞团、艺术团的演员来做几个基本动作,爬、跑、坐等等,几个人来做几个动作片段,把人全部涂成白色,像几个石膏人在蠕动一样。

  办展览缺钱,我就带19个人一起到广州市供血中心,想卖血挣钱,我以为血很贵,一个人卖200CC、300CC,钱就差不多了。到了以后发现没有开门,但是门上有卖血的价格,我一看100CC才二三十块钱,我就说既然这么少,干脆回去吧。后来到建院领工资的时候,我就讲我们为了办展览要卖血的事情,说得特别悲壮,陈院长也挺感动,他说你需要多少钱,我批给你,我说差不多3000元就够,他真的就批了,我当时恨不得跪下去感谢他。

  场地是中山大学一个废弃的礼堂,我们清理垃圾就花了一个星期,还自己在墙上画背景。为了做音乐,我和陈邵雄找广东电视台的朋友帮忙,门口的警卫不让进,我们就说我们是珠江电影厂的配音演员,朋友接我们进去以后就把各种音乐拼接在一起作成杂音配合使用。展览还用一种特殊的灯泡,六个小时就会爆,一个灯泡就两三百,结果珠江电影厂的朋友直接拉来一车,说你们随便用吧。

  展览之前又是林一林满城去贴海报,所以当时来的人很多,1986年9月3日因为是星期五,所以还有学生偷偷爬墙出来看这个展览。展览从早上十点开幕,连续两天每天表演两次,一共四场。当时有美院画画的老先生来看,还说了句“好,这就是神秘本身。”

  当然也有人说不好。

  在南方艺术家沙龙办不下去的时候,我已经欠下了3万块钱,后来我干脆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朋友介绍我到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去,一做就是两年,把钱都还了,但是这期间没有做什么艺术创作,也就是装修的活儿。后来我出国了,林一林、陈邵雄、梁矩辉又组织了大尾象艺术小组,这已经是个艺术团体,和南方艺术家沙龙不一样了。


  口述:王度

[4楼] 嘿乐乐 2008-04-14 07:13:37
[quote]引用第6楼中翠于2008-04-14 11:37发表的  :
谢谢了!王度的口述是来自于美术同盟吗?[s:323][s:323][s:323][s:323][s:323][/quote]

转载美术同盟,但本文来源:北京娱乐信报??记者:周文翰

不用谢!
[5楼] 中翠 2008-04-14 03:37:31
谢谢了!王度的口述是来自于美术同盟吗?[s:323][s:323][s:323][s:323][s:323]
[6楼] 嘿乐乐 2008-04-14 03:10:43
[quote]引用第4楼中翠于2008-04-11 21:36发表的  :
请问嘿嘿乐:这些文章的来源是什么?能否给个准信.很重要的用途[/quote]

注:文字来源于《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作者吕澎、易丹。
[7楼] 中翠 2008-04-11 13:36:58
请问嘿嘿乐:这些文章的来源是什么?能否给个准信.很重要的用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