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南在上海”纪录影像巡展
发起人:mrhello  回复数:6   浏览数:2665   最后更新:2007/09/20 02:58:27 by
[楼主] mrhello 2007-09-19 18:17:59
[attachment=61456] 云之南在上海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上海巡展 2007



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办:            ART.mofile.com (巡展作品预告片/巡展视频报道)

展映日期:        2007101日—7日(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20071026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

展映场馆: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开幕作品:        达尔文的噩梦(2007101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闭幕影片:        乡愁(2007107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票:            免费



官方网站:        http://www.yunfest.org

                            http://www.zendaiart.com

作品预告:        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2部中国近年最优秀的纪录片

15位纪录片拍摄者的现场交流

13部东西方经典纪录影片的首度上演



用七天时间

感受纪录的力量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YUNFEST)起始于二〇〇三年,为两年一届的纪录影像展映活动。迄今,已历时3届。它不断传播着中国纪录影像的精神,那就是开放、平等和草根。开放,是指它已经成为不同风格、阶层、职业、性别的人们进行纪录影像讨论和试验的空间。平等,是因为它象平民影像的狂欢节,要求的只是热诚和投入。草根,是因为它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包括来自云南那些祖祖辈辈不同民族居住的多文化的社区,它们离上海很远,离大地很近,离人类精神生活的根基很近。


本次“云之南”上海之行,一共展映30个影片。几乎涵盖了“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的所有单元,它们是竞赛单元、回顾单元、特邀单元和社区影像。这是一次由“真实”出发的关于精神和情感的长征。



“云之南”来了! 让我们奔走相告,把我们的脚变成它的脚,我们的手变成它的手,我们的头脑变成它的头脑,我们的心变成它的心,——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热血赋予它生命,用我们千千万万的手和脚,一起推动它滚滚前行!







欢迎“云之南”影展来上海


吕新雨


对于今天中国的纪录片导演来说,“云之南”影展正在成为一个类似于麦加的地方,去那里的人们都有一种共通的精神血缘,有一种基于对纪录片的热爱而产生的手足之情,它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看来,这就像个奇迹。



现在,这个“奇迹”被一群热爱它的人们推动着,长出了脚,开始了它的行动之旅,它将是宣言书,是播种机,走到哪里就将把纪录精神的种子播洒到哪里。犹如坚硬的水泥总有裂开的时候,贫瘠的荒原也有生命的迹象,这些种子终将在我们各自的心灵里寻找到合适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它就要来到上海了,让我们用飞奔的脚步加入到它们中间,用热烈的鼓掌和拥抱欢迎它的到来!



上海,这个丰腴的水草已经被蛮横的水泥镇压得太久的湿地,这个危楼不断耸立、高速公路如绷带一圈圈缠绕的石头森林,这个没有地平线的现代都市,人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漫长而苦闷的暑热,在鸟笼般的水泥笼子里艰难呼吸。现在,凉爽的秋天就要到来了,十月的天空将让云之南的风给我们久已疲惫的神经吹来清新的感觉,那是一种天地开阔的自由,如长风万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云之南”的精神就是中国纪录影像的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和草根。开放,是指它已经成为不同风格、阶层、职业、性别的人们进行纪录影像讨论和试验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没有门槛,惟一的门槛是对纪录片的热爱。平等,在一个权势当道的时代,它没有被资本和权力所污染,是由志愿者组织和推动的民间影像活动,是平民影像的狂欢节,它要求的只是热诚和投入。草根,是因为它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包括来自云南那些祖祖辈辈不同民族居住的多文化的社区,它们离上海很远,离大地很近,离人类精神生活的根基很近,——到了云南,才能够理解文化之多元化是多么重要和美丽,那是云之南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云之南”将是我们的一次集体乡愁,它让我们从日常的羁绊中挣脱出来,去触摸更广大的真实,世界有多大,人的心灵就有多大。乡愁的意义正在于它拒绝遗忘和放弃,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里,这是一个逆流而行的姿态,一个抗争的姿态。

[fo

[沙发:1楼] mrhello 2007-09-20 02:22:04



作品预告:    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5日  9: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10月6日 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三里洞(07)


三里洞

B&W/172min/DVCAM/2006
拍摄地点:陕西铜川
作者:林鑫
E-mail: [email]zlinxin@sina.com

这是一部矿工之子拍摄的关于他父辈的纪录片。
1955年,300多位来自上海的热血青年,怀着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希望和梦想,来到铜川三里洞煤矿。50年后,当年的建设者大多不在了。在那片深埋着黑色煤炭的土地上,始终激荡的是矿工们的命运和呼吸。
本片用15个片段,记录了依然生活在当地的老矿工、已故者和那个即将消逝的时代。以矿工的群像,见证生命的坚韧和尊严。
他们是:戚国其、顾龙祥、沈龙根、王正祥、姚洪昌、葛登发、张百生、陆荣初、周寿根、罗世俊、丁福珍、童光、高章顺、陈宜祥、朱永生。

林鑫,出生于1960年,陕西铜川人。画家、独立影像制作人。曾在中国美术馆及西安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出版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林鑫》、诗集《噢!父亲——黑色的记忆》。2003至2004年编导了纪录片《陈炉》,该片于2005年入选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和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2005至2006年,拍摄制作关于矿工生活的纪录片《三里洞》。

作者阐述
作为矿工的儿子,那深深地刻在心灵深处的煤矿,成为我永远也抹不掉的黑色记忆。1955年12月,父亲和他的300多位工友,从上海来到西北铜川的三里洞煤矿。在艰难的生存挣扎中,掩埋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2005年,我怀着对父亲的一份歉疚,寻找着那些活下来并依然生活在这里的老矿工,记录下他们的生命肖像,并以此作为纪念。
[板凳:2楼] mrhello 2007-09-20 02:24:30


作品预告:    [url]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6日  9: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10月7日 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乡愁(07)

Color/70min/DV/2006
拍摄地点:上海
作者:舒浩仑
E-mail: [email]haolun@hotmail.com
发行:北京零频道
E-mail: [email]verycats@126.com

静安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正在迅速窜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城的迅速消失。弄堂或者石库门长大的孩子大多数已经进入装修豪华的新居,一道铁门将昔日亲如一家的邻里情阻隔在“猫眼之外”。
我们无法跳过时代讨论“私密”的话题,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它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孩子在网络上建立起庞大的虚拟友情,我们儿时在弄堂里的嬉闹和磕碰却已成为集体主义的方法论。友情,需要的是面对面的眼睛直觉。

舒浩仑,1994年毕业于华东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因热爱电影,赴美国南伊利诺斯州大学学习电影编导,获艺术硕士学位。求学回国期间,独立制片和编导了荣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电影《挣扎》。现在居住于上海,创建“电影精神工作室”,致力于中国的新锐纪录与故事电影的创作,同时执教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Blog:haolunshu.spaces.live.com

作者阐述
我们被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催得开始早早怀旧。
2002年,动手拍。一直到2005年,我才觉得可以剪了。这时候,从最后的镜头可以看到大中里周围的变化,高楼已经建起来了。
片中大量使用纪录电影中有争议的“搬演”镜头:坐在屋顶上的童年自己、和文文去看夜场电影……一部分是资料:老电影、老电视剧;还有一些是个人的成长经验,我希望更个人、更风格化一些。
在《乡愁》里,私人记忆占据了一个很大的位置。
我并不是谈论保护老建筑的话题,而是老城市的生活方式,物质基础上的人的问题。
拆迁像瘟疫一样,会侵蚀人的心灵,让每个人围绕着拆迁算计,家庭大的还要勾心斗角。而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没有继续拍到大中里完全消失,没有拍“锤子打下去的时刻”。
[地板:3楼] mrhello 2007-09-20 02:25:54


作品预告:    [url]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6日 10:2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10月6日 18:3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秉爱(07)

Color/114min /DV/2006
拍摄地点:湖北
作者:冯艳
E-mail:fengyan1107@gmail.com

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
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在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而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与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冯艳,天津人,1984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至2001年留学和工作于日本。1994年起开始用超8和DV制作纪录片,曾翻译《小川绅介的世界》。

作品年表Filmography
上学(1994)  归乡路迢迢(1997)  长江之梦(1997)  小肖的春天(1998)
长江边的女人们(后期制作中)

作者阐述
张秉爱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摄者中最慢热型的一位。她开始给我讲述个人的故事,是在我们相识了8年之后。当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如决堤的江水汹涌而出。我被这洪流夹裹着,身不由己。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丝触摸到对方灵魂的颤栗。
[4楼] mrhello 2007-09-20 02:47:19


作品预告:    [url]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2日 11: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10月3日 19: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贡布的幸福生活 (03)
Color/82mins / High8/1999
拍摄地点:西藏 拉孜
作者:季 丹 沙 青

影片简介
贡布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压力,比如:他希望妻子能在连续六个女儿后,再帮他生个儿子;他因买拖拉机而欠下的银行贷款感到心烦,他也对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并没有赚大钱而失望……
然而,贡布不会被这些麻烦打倒。因为生命带给他许多好朋友、令人愉快的阳光与宁静的夜晚,在西藏高原蔚蓝的云天下,春耕秋收,偶尔和好友喝酒赌博,引吭高歌,日子虽然不富裕,自己却能找到乐趣。当他的妻子终于又生了个儿子,贡布感激地从心底歌颂自然与生命。

参展纪录:
《贡布的幸福生活》 2000年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

季 丹
1993年底首次用超8摄像机拍摄东北少数民族及在东北的日本残留妇女,1994至1997年在西藏拉孜拍摄两部影片《老人们》和《贡布的幸福生活》。2002年至今在北京拍摄临终关怀医院(尚未制作完成)。
作品年表:
《日本战后残留妇女在中国》(1998)
《老人们》(1999)
《贡布的幸福生活》(1999)
[5楼] mrhello 2007-09-20 02:48:27


作品预告:    [url]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3日  9: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10月4日 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亲爱的 (07)

Color/82min/DV/2006
拍摄地点:北京
作者:顾亚平
E-mail: [email]yoyoyaya310@126.com

影片聚焦几位出国、经商、做艺术、思索人生、反省时代的不同女性,展现她们婚姻内外的挣扎、心灵深处的困惑、理想与生存的矛盾以及相互间的倾轧与关爱。总之,这是一群让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存跟着时代起舞,而不避讳自己的女性身份的女人。她们性格各异,人生体验不同,经历各有坎坷,但她们同样都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着这个转型时期的社会带给人,尤其是带给女人的得与失。
这是一部关注现代女性生存状态及自我认识的纪录片。导演作为一个女性的个体,去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与时代,同时也经历了一次走近女性对象、走进自己的认识体验。

顾亚平,出生于197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6届硕士研究生,曾任陕西电视台编导。

作品年表Filmography
太阳村的孩子All the Children under the Sun  亲爱的My Dear  横滨,那几天 A Few Days in Yokohama

作者阐述
为什么活得焦躁不安?为什么总是感到莫名的伤害?
当意识形态主导民众的精神时,人的意义在于作为螺丝钉去建造一座社会主义大厦——一座宏伟的理想大厦,人们在集体幻想中完成自我意义的实现。而市场的到来,迫使人们失去了集体的保护,成为个人。个人的欲望摆脱了集体的压抑而被空前的释放,人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同时也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意义问题,没有人能够替你做答。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初决定拍A,是因为她的一句话:“我三十三岁以前是个乖乖女,三十三岁以后开始反叛。”
在我看来,A自认为的叛逆很表面,表面的强势难以掩盖内心的虚弱。她顺从于男权文化,顺从于意识形态的教化,被“他者”的社会潮流裹挟着失去了自我。
[6楼] mrhello 2007-09-20 02:58:27


作品预告:    [url]http://art.mofile.com/yunfest

10月2日 14:00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芳甸路199弄28号,证大大拇指广场)
10月3日 14: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蔡冠深报告厅(邯郸路440号)


喧哗的尘土(05)
2003/Color/ DV/111min
拍摄地点:湖南
作者:黄文海
E-mail:[email]huangwenhai1000@sina.com
发行人:王清仁 黄文海

参展纪录
2004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新人奖”竞赛单元
入选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宏伟是一位残疾人。1996年其所在的福利工厂倒闭了,2001年开始和妻子黎为经营麻将馆。在麻将馆里的常客有阿紫、小丘、小陈等。阿紫二十六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厂上班下岗分流后她卖过服装、化妆品,但全都失败了。最后她用仅剩的两万元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按摩院。小丘三十岁,无业,他在社会上有一帮兄弟,他打牌的手艺也不错。阿紫和他同居,主要是仰仗他的关系维护按摩院生意。小陈二十三岁,大专毕业后在一家保安公司当保安。他很想出外打工,但外地的朋友告诉他,外面也不好混,他一直处在犹豫之中,这期间他时常泡在麻将馆里面。麻将馆的隔壁住着一对同居的青年男女。二十一岁的姑娘王蓉三年前便和牛振宇同居了,她以前是一个服务员,和牛在一起后便不再上班。今年她又怀孕了,她想生下这个孩子与牛结婚,但牛却不想结婚也不想要孩子。人们在生活的漩涡中,追逐着发财的梦想,日子也就在打麻将的一吃一碰之间;在绞尽脑汁为猜中六合彩的中奖号码,奔波于看《天线宝宝》、上网、算命、看天书之间;在为要不要一天天在肚子里面长大的孩子的争吵之间渐渐的消逝……
作者阐述: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中国南方小城的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个体经营者、国家干部等。在这个所谓“高歌猛进、经济腾飞”的时代,这些普通人却面临着“无路可去”的窘境,也是在这个“金钱”为唯一价值观的年代,他们疯狂的梦想着拥有金钱,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但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永远没有机会。
他们当然不满足当前的现状,也恐惧悲惨的命运降临,他们在挣扎。他们打麻将、买地下六合彩、在生育孩子的问题上争吵。这一切在我看来,是他们在没有机会的境况之下的最后挣扎的种种努力。但这些努力最后面临的是他们人生中最残酷一刻的到来,那便是“幻灭”。在这之后,大多数人会成为“虚无之物”或“机器”,颓废、疲惫的度过剩下的人生。这影片是记录、描述他们“幻灭”之前的挣扎。
黄文海
1971出生。1996年为16毫米故事片《纸》的副摄影,1996-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记者。2001年为16毫米故事片《北京郊区》的制片人,该片参加2002年美国洛杉矶纪念新浪潮40周年新中国电影展,并被美国影评人协会评为2002年(未公开发行)全球最重要的10部电影之一。2002年完成的纪录片《军训营纪事》入选了2003年法国“FIPA”(国际音像节)有创意的纪录片竞赛单元。2003年完成的纪录片《喧哗的尘土》入选200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人奖”竞赛单元,2004年完成了纪录片《梦游》。现为北京巨石纪录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纪录片主管。
作品年表:
《军训营纪事》(2002) 《喧哗的尘土》(2004) 《梦游》(2004)
[url]http://www.yunfest.org/program/competition/14.ht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