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也来波一波”——艺术北京专题展资料
发起人:velvetgolden  回复数:0   浏览数:2523   最后更新:2007/09/14 11:43:37 by
[楼主] velvetgolden 2007-09-14 11:43:37
“艺术北京2007”学术专题展览

Ⅰ、“数字弥漫”—日本视觉音乐艺术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中国首演:
日程:
2007年9月19日  开幕式Opening Evening (仅限VIP,不对外售票)
现场音乐会:C4I (45分钟)& datamatics[版本 1.0](30分钟)
9月19日20 :00 现场表演开始。
第一个表演的作品是C4I ,表演时间 45 分钟。
第二个表演作品datamatics[版本1.0],表演时间30分钟。
2007年9月20日至23日(公开售票)
全新多媒体作品《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出品机构:



作为“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专题展之一,“数字弥漫”关注的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改写与重塑的多媒体艺术创作,以及人们在这类艺术作品所营造出的真实与虚拟交替的艺术景观中的感观体验。此次展览以个展的形式邀请目前在多媒体创作领域备受国际关注的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所展作品包括该艺术家最新系列作品datamatics中的两部现场音乐会表演C4I和datamatics[版本1.0],以及艺术家2007年的最新录像装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这些作品集合了动态影像和电子声音等多种新媒体创作手段,将数字信息作为创作主题和作品主体,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以抽象的表现方式来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新编译与理解。每件作品都试图探究人类对现实中无处不在但却无影无形的数字信息的感知潜能与认知极限。
作为日本电子音乐界和数码多媒体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池田亮司由于在现场表现、声音装置和唱片发行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和贡献被评论界视为当今最前卫和最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池田亮思的作品和表演在世界许多最重要的活动和机构中举行过。例如,法国蓬皮杜中心(2001、2004)和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涡旋厅(2006)。“艺术北京”作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同时作为亚洲艺术资源的整合基地之一,今年将在其专题个展“数字弥漫”上首次大规模和全面、完整的呈现这位艺术家的多媒体艺术作品与现场音乐表演。同时,在博览会举办的四天时间里(9月20日至9月23日),艺术家最新的多媒体视听作品《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会在“艺术北京2007”的“数字弥漫”专题展上首度公开亮相。该作品是一件视听多媒体装置。作品中所营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会让踏入展厅的观众完全忘我的沉浸在其中。
                                                                                                                                                                                  钱婧 
英格兰艺术协会(Arts Council England)deciBel  实习策划制作人

艺术家简介:
池田亮司是日本电子音乐创作方面的领军人物。他通常从细微处入手研究超声波学,频率学和声音本身的基本特性。自1995年开始,池田亮司就积极尝试各种形式的创作,其中包括音乐会、装置、唱片、综合声音等。在其创作中,音乐、时间和空间被重新以数学方法塑造与表现。池田亮司将声音视为一种”感觉”而非物理现象来研究,试图展现这种感觉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关系。
在视觉和音效创作的国际领域内,池田亮司是广受好评的、屈指可数的、优秀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datamatics(2006-现在)、C4I(2004-现在)和formula(2000-2006)均将电脑制作和数字技术运用到了极致。这些作品以独一无二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多媒体艺术在未来的发展环境和文化语境。池田亮司广受赞誉的装置作品有data.tron [prototype] (2007)、data.film nº1-a (2007)、data.spetra(2005)、spectra[for terminal 5,jfk](2004)、spectra II (2002)和db(2002)均是艺术家极简主义美学理念的延续和体现。datamatics是艺术家最近进行的一个长期性创作项目。在该项目中,艺术家运用了动态影像、雕塑、声音和新媒体等多种创作手段。数字信息成为了创作的主题和作品的主体,艺术家运用数字信息来探究对现实世界的各种抽象的表现方式。在作品中,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可以通过数字信息的方式进行编译、理解和掌控。
池田亮司由于在现场表演、声音装置和唱片发行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和贡献而被评论界视为当今最前卫和最具革新精神的作曲艺术家之一。他的唱片集+/-(Touch,1996),0°C (Touch,1998)和matrix (Touch,2000)由于运用了正弦波、电子“短时脉冲波形干扰式”的声音和“白噪音”(white noise)等创新表现手段从而开启了电子音乐领域的一个全新的极简主义世界。在2005年,艺术家所发行的第七张专辑“dataplex”(raster-noton)广受好评,该作品是datamatics系列之一。
池田亮司的艺术探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体现在他和Carsten Nicolai的合作项目cyclo.同时还有他与两位舞蹈家William Forsythe和Frankfurt Ballett,艺术家Hiroshi Sugimoto,建筑师Toyo-ito以及艺术组合Dumb Type等其他艺术家的各种合作中。

出品机构简介:
Forma Arts and Media Limited成立于2002年,是由Arts Council England资助的非盈利的艺术出品机构。该机构致力于高品质和跨学科的当代艺术领域,所组织的各种活动集合了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新媒体、舞蹈、戏剧和现场表演等跨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在与当今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保持紧密合作的同时,Forma还组织多种形式的巡展活动和出版具有突破性的新媒体项目的刊物,力图最大限度地将多种形式的艺术媒介予以完美的结合。
池田亮司由Forma Arts and Media Limited[[url]www.forma.org.uk]全权代理

Ⅱ、“立体视镜”——国际影像艺术展
主办方 艺术北京2007
策展人: 孙宁
合作机构
站台中国、台湾新苑艺术中心、韩国现代画廊
参展艺术家:
B.M.Kamath(印度)
Bani Abidi(巴基斯坦)
Araya Rasdjarmrearnsook(泰国)
Julain Rosefeldt (德国)
陈界仁 (中国台湾)  陈永贤 (中国台湾)
王雅慧 (中国台湾)  林冠名 (中国台湾)
金闪  (中国大陆)    孙逊  (中国大陆)
梁伟  (中国大陆)    马永峰 (中国大陆)
周滔  (中国大陆)

艺术北京2007执行委员会与站台中国合作举办「立体视镜:国际影像艺术展」。参展艺术家将遍布于中国、亚洲以及欧美地区。
1、策展理念:
“立体视镜”,顾名思义,是用一种超二维的视角来观察。在这里,尤指以非群体的个人化视点作为出发点,犹如人眼的观看,以细致并细节的推进,最终想要达成的,是每一个细节的立体感知,并非是全面整体的概括。由此允许观众能在自己的脑中构建主观认知的见地。此次展览,我们将这个视镜聚焦在亚洲这个特定区域。邀请来自欧亚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以类比和对照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作品,试图通过东西方艺术家对于“亚洲”特定区域和文化概念不同的理解和各自的表达,窥探其中所谓“东方精神”的国际共通性以及潜在文化语言之间的联系。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点,作品和作品之间又有或相似、或对比的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关联,从起点到达另外一点,可能又回到起点。这是一个细节上的立体视镜,虽然是“东方”文化,但地区及文化的差同性就像万花筒里的不同组合,从立体的角度来说,千变万化,各有不同。而最终想要建立的,是在一个点上的多重视角,从而提供一种横向视野和思考。
2、场景设置:
利用集装箱和篷布搭建,做出立体视镜的外形比喻,放置其中的作品由此可以和空间相关联,而观众也可以更直白的获得主题的寓意。

Ⅲ、VISIóN:A- 影像艺术巡回展

主办:艺术北京2007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  西班牙文化中心
策展人 Curator:Javier Duero
参展艺术家: 
Alexandra Navratil
Arturo Fuentes
Blanca Casas
Sebastián Gordín
Rui Cal?ada Bastos
Anna Gonzalez Suero
Alejandro Vidal
Paulina León
Vasco Araujo
Andrés Michelena
María Ca?as
Xoán Anleo
VISIóN:A
简介
90年代中期的技术革命从本质上改变了视觉艺术创作的面貌,它在制作和研究的手段方法上为艺术家们开启了一个民主化的进程,其结果便是当今涌现的一代为数众多的视觉艺术创造者,他们在艺术上多产并且成就显著,这都要归功于技术的无所不在。
艺术节的这一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创作概念的高度成熟,对创作技术的充分了解,对电子编辑工具更好的掌握以及对汇集所有因素的信息环境的准确理解,而作者则在创作试验的最后作为创作的唯一源泉,仅近年来艺术家利用形式、诗歌、哲学等因素,通过使用新的技术、叙述、美学、概念等等。总之,一切交流的技术,使自己的作品丰富起来。
当代的视觉艺术家们在电视、DVD机、有线频道提供的不同主题的平台,电子游戏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下从事艺术创作,以上媒介为他们提供了日常视觉素材。他们将视觉艺术理解成具有创造交流信息,分析社会问题,对电视和商业电影倡导的统一化进行批判能力的工具。
由于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表述结构的运用,作品的长度出现变短的趋势。这些表述结构某些内容开辟了空间,这些内容又通过将美学意义新颖图像混合再造,把技术与最前端的媒体结合起来,情节化的表述和对表面真实的空间的再造都可以解释为可信性,这种可信性赋予人们对日常事务的重复再造能力。
视觉艺术作品涉及的主题从对不同文化面貌席位表达到对当今社会最有担当和批评的观点。90年代避世的自我关注让步与探讨生存意义的概念主意,对生活的质疑被新一代视觉艺术家以一种惊人的平常态度来探讨。他们的大胆绝对不是形式主义,对破坏的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