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形象”8月4日张江当代艺术馆 (上海)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10   最后更新:2017/08/01 16:43:23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8-01 16:43:23

来源:艺术当代


开幕:2017年8月4日

展期:2017年8月4日—8月20日

地点:张江当代艺术馆 (上海)

策展:马艳

参展:周子曦、李青、李淜、亓文章、徐大卫、陶大珉

主办:上海油画雕塑院、张江当代艺术馆


绘画的形象

文/马艳


绘画在历时性的艺术谱系中,曾经历了符号、图像到观念的关照和阐释,尤其是摄影被发明和现代主义运动以来,对于架上绘画来说,变革的标志在于观念性的内置,似乎“怎么画”比“画什么”更加成为了困扰和激励每位艺术家的问题。但是在一个更加有效的绘画实践中,经历过绘画“观念性”的实践,消解和抽离叙事的语境后,艺术家们又重新思考形象和语言,观念和叙事之间的结构性关系,绘画终究是关于形象的观念?还是形象和语言的交汇之处?


W·J·T·米歇尔曾在《图像学》一书谈到形象时说:“任何要捕捉‘形象的思想’的尝试都注定与话语思维的问题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因为关于‘思’的观念是与形象的观念分不开的。”在此次展览中,形象其实没有有效的意义,形象不是再现,也不是内容的载体或者意义的逻辑,而是在讨论形象这一观念的方式,或者说探讨每位艺术家形象建构的句法谱系,是每位艺术家对于绘画本身的主体性理解和认知,意在讨论艺术作品中形象和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形象的修辞和叙事的有效性。

周子曦  雨季来临——风波亭下清江水  布面油画  180x260cm  2012

周子曦  雨季来临——画室里的灾难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2


作为始终执拗地游荡在宏观叙事和个人微观经验的周子曦,他的绘画往往笼罩在过往烟云和荒诞现实的基调里,并不断为其视觉语言寻找某种合理的调性,而这种自洽并非来源于对于绘画史脉络的积极参照,而是更多基于其直面当下现实体验的诉求与判断,并结合以其所偏好的文学和影像的渗滤,来描绘和叙述出历史存在与当下真实的多重纬度的视觉形象,以此来覆盖着绘画的虚无和谬妄,拨除掉记忆的投影与迷障。

李青  碎窗  木、玻璃、金属、油彩  89X107X14cm  2011

李青  窗棂诗稿  木、玻璃、金属、油彩  66X114X10.5cm  2013


而李青的绘画无论是早期观念颇强的并置与互毁还是近期的窗系列绘画,他似乎始终把绘画媒介作为一种介质来看待,而以现成品窗户与画面平面的结合,组构为事关城市景观的视觉装置,延续了其一贯对于绘画观看秩序的认知挑战,显然李青关注的不在于涂绘出“窗户”的表象,而是透过这扇“牖棂”之后的观看和语境,以其自身对于绘画认知的理解和理念,试图再次推开关于“窗喻”与“他看”的绘画本体的形象之辩。

李淜  驯_32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6

李淜  神笔马良-你画的象真的一样,可把我给骗了  布面油画  65x91cm  2016


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形象陌生化,以及将历史中的叙事抽离后的重构是李淜绘画的视觉表征,从语言形式到描绘方式,他都蓄意将色彩中性化,将物象或是场景置于灰度的光晕之下,来形成一种克制、规训的画面氛围,构成某种异质的叙事。而另一些绘画中李淜不再是简单地表明姿态,而是尝试将图像画面与字句解说来形成彼此互文的视觉悖论,以反诘的方式回应着惯常的认知,因而在这些近似的虚薄色调和松动笔触之下,形象既成为其绘画的编排,也建构起主体叙事的实践。

亓文章  三只兔子  布面油画  140x150cm  2016

亓文章  无题  布面油画  20x100cm  2017


亓文章的创作一直从自身的经验和美术史文本的双重维度上,构建着自己的绘画理念和视觉叙事,他将个体经历和生活的现实,表露、悬挂于画面之上,用颜料的厚重涂抹出粗砺而富足的视觉感受,其图像底本和色彩构图都呈现出对于十九世纪后期静物绘画的回溯。亓文章流连于“现实主义”的同时,亦与现代性的反思相结合,力图抽离出一个依据个人视角推进的视觉系统和绘画形象。

徐大卫  采石场  布面丙烯  60x70cm  2016

徐大卫  无题  布面丙烯  50x60cm  2016


徐大卫的作品沉浸在现实与荒诞并置的情境空间里,画面形象像一组超现实的电影镜头,又类似天体物理的试验场所,呈现出无法名状的熟悉和疏离感。徐大卫似乎有意剔除既有的绘画经验和知识理性,将画面语境用神秘的感官意识和强烈的色彩铺陈,旷野的景观笼罩在一片魔幻现实的场景位移里,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轮回,开启着一段不断生成和开放的叙事场域。

陶大珉  无字书Ⅵ  布面丙烯  50×40cm  2017

陶大珉  无字书Ⅲ  布面丙烯  50×40cm  2017


陶大珉的绘画往往选取被放置于惯常场景之中的静物、空间等物象,用类似于抽离、片段、悬置等的视觉句法,来重组和营造出悬疑的画面,并以深郁的单色背景,微妙的扁宽笔触,来表现出理性而节制的棕色形象,而来源于电影、马格利特以及马奈绘画等的熏染,使得他将其个人经验和认知观感隐藏于语言形式内部,将绘画分泌为一种关于自我认知与不断演绎的情境,而每一幅绘画都成为其画面书写的隐秘章节。

这几位艺术家执着于创作或行动在当下的绘画语境中,已有的法则不是他们工作的首要目标,而是自我设定一个意图并主动实验一种个人的方法作为其绘画实践的首要考虑,注重自身经验和知识结构对于绘画语言的构建,及绘画本身作为自觉的修辞方式。因而作为当代绘画诸多倾向中的一种局部现象,“绘画的形象”便是一场关于形象之于绘画的观念,以及语言与形象之间关系的展示和讨论。


关于策展人


马艳,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侧重现当代展览机制与绘画经验的写作与策划,曾独立策划“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2012年),参与策划“后传统:放大的切片—第四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2010年)和“多伦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2008年),并长期为《艺术当代》、《艺术客》、《东方艺术·大家》等撰写评论。

关于艺术家


周子曦,1970年出生于江西,现今生活工作于上海。近期个展:春游小岗,周子曦个展,没顶画廊(2015);午后......周子曦个展,香格纳新加坡,新加坡(2014);中国1946-1949,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8);幸福生活,上海比翼艺术空间(2005)。近期参加群展有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6);CHINA8,雷克林豪森艺术馆,雷克林豪森,德国(2015);首届基辅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阿森纳,基辅,乌克兰(2012);中国发电站-第四站,PINACOTECA AGNELLI,都灵,意大利(2010);中国发电站:第二部分,ASTRUPFEARNLEY 现代美术馆,奥斯陆,挪威(2007)等。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近年来主要展览包括:曾在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韩国(2015);歌德开放空间,上海,中国(2014);Tomásy Valiente艺术中心,马德里,西班牙(2010)等机构举办过精彩的个展。同时参加过许多著名艺术机构的群展,如上海双年展(2012);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2013),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2013);圣保罗当代美术馆,圣保罗,巴西(2011);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美国(2011);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2011)等。

李淜,1975年出生于江西,200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近年来的主要展览包括:自传—当代新绘画邀请展,宁波美术馆,宁波(2016);万静方物,油雕院美术馆,上海(2016);2522Ⅱ弱水三千,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2015);港口城市的相聚——釜山,上海,汉堡艺术交流展,DAVIN艺术空间,釜山(2013);意外•蔓延——李淜个展,上海优上空间,上海(2012);关于上海——17位艺术家作品展,白盒子艺术中心,慕尼黑(2012);“未来制造”青和当代美术馆江浙沪架上绘画提名展,青和当代美术馆(2009)等。

亓文章,1981年出生于山东,现生活工作于上海。近年来的主要展览包括:人生小节,J画廊,上海(2016);学院新艺术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14);一路……,EGGGallery, 北京(2013);丛林2 – 弥漫的形态-相对论;再绘画,站台中国,北京(2013);自画像,站台中国,北京(2012 );旋转木马——2011中国新锐绘画奖,时代美术馆,北京(2011);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案,站台中国,北京(2011);发现1——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作品展,劲草空间,北京(2010);温床——山东当代艺术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2010)等。



徐大卫,198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近年来的主要展览包括: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没顶画廊,上海(2017);青衿计划2017,正观美术馆,北京(2017);自然而然—徐大卫个人项目,Big Space,上海(2015);此岸,彼岸,旅途上的诗,aye画廊,北京(2015);十二张画  那特画廊 ,成都(2015) ;新动力青年艺术家展,狮语画廊,上海(2015);纸·上——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15);常青藤计划,中间美术馆,北京(2014)等。

陶大珉,1979年出生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近年主要展览包括:万静方物,油雕院美术馆,上海(2016);绘画课Ⅳ:形状-形体-形象;杨画廊,北京(2014);2013  快!这就是绘画,天线空间,上海(2013);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第五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12);CAFAM未来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2);XXX—下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今日美术馆,北京(2011);A+A第五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10);向厚看-青年艺术家群展,站台中国,北京(2009)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