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评,以艺术的名义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661   最后更新:2017/07/24 15:48:09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7-07-24 15:48:09

来源:艺术界LEAP 孙天艺



自我批评

地点:北京中间美术馆

时间:2017年5月27日至9月17日




在中间美术馆新展“自我批评”的讲义手册中,展览召集人之一的卢迎华在《先从自己谈起》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在当下看似繁荣甜蜜的艺术景观中,实际上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话语的匮乏。当然,批评的匮乏或滑至犬儒并非什么新鲜观点,它甚至已经成为远超于艺术界的共同文化现象。而作为这一迷局中的困顿者,批评显然还是要继续进行下去——而召集人们的策略是,批评在本能地指向外界的同时也要回归自身,以在紧张感的稍纵即逝中迅速开展自省与行动。


这解释了为什么展览并不是以“策展人-艺术家”的方式展开,而是被置换为“召集人-回应人”的模式,此类说辞撇除了前者的显性权力关系,同时以更具有革命感的词汇强调了一次急迫且去秩序的行动本身。同样,对这八组(名)回应人来说,大规模的铺陈与调研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小范围的游击和占领。由于年龄、身份以及研究对象的差异,回应人从不同出发点抛出问题并促使问题呈现。尽管项目根植于不同语境,一些相互穿插的议题还是能在展览中被捕捉,特别是对固有疆域与界限的重新考量,例如身份、城市、视觉性或者标准化历史叙事——回应人们或从世界当下发生的事件与现象出发,或在当下对持续多年的个体实践进行重组和反观,而体制批判更成为串起这些项目的共同暗线。


《适当的教导》, 2017年


策展回应人:Salt Projects(富源、韩馨逸)

编舞:陈庆东


展览入口左手边是Salt Projects的《适当的教导》,回应人根据去年热门剧集《西部世界》,摘取并重新书写剧集中的关键词,最终以舞蹈的形式加以展现,测试身体对已有经验与知识的无意识反应,其中也透露着多元意识形态对当代青年的塑造。同样涉及到身体的还有回应人李蔼德的《声音根据地》,只不过召集人在此强调的是作用于身体的声音。例如荣光荣的《暴力演奏,演奏暴力》(2015),在同伴不断用噪音对艺术家发出“攻势”的同时,艺术家也将自身听觉上受的折磨诉诸武力施加给同伴。


在展场中,《声音根据地》中李颖珊的《声音记录》(2017)也与回应人李杰的项目《多少时间被浪费了》形成了交叉,李颖珊分别记录了香港近期的某活动声音以及几个月后香港某码头的声音,略有些相似的两声部共同勾勒着行动发生和消逝的形状。在李杰的项目中,两位艺术家皆来自香港,她们则用更为含蓄的方式将自身生活进行记录与转化。王美玲应当是展览中最特殊的一位,这名被李杰虚构出来的“艺术家”在展览中展示了自己的两张素描和一段仅有字幕的视频,里面简短地讲述着自己对创作的心得,这种对日常的描摹反而凸显了一种弥漫在本土语境中的集体无意识。

王美玲,《静物》,2017年

素描作品,录像,花篮


无论是上述项目,还是像梁硕恩的《一个接一个的战争》(2011)或韩磊《盆景园》(2014-17)此类由艺术家作为回应人形成的个人项目,自我组织与个体行动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而“行动”本身就值得再三思量。在此,笔者对行动作为批评的替代方案这一设想并不表示怀疑,怀疑在涉及到道德判断之时才开始浮现。在《先从自己谈起》中,卢迎华不无忧心地反问道:“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做到从自己谈起呢?”正是这句反问包裹了展览本身:我们如何真诚的自我批评,如何避免自我批评这一行动被某种姿态或仪式所统辖,落入“自我表演”以及“自我合法化”的窠臼之中?在霍尔·福斯特(Hal Foster)的《不美好的现在:艺术、批评、突发性》(Bad New Days: Art, Critisim and Emergency)一书中,这位艺术史家就指出了当下由流行艺术范式和话语(例如“未完成的”、“参与式”、“合作的”、带有“不确定性”的行为与表演)所造就的景观,因此他呼吁一种“真实感”(a sense of actuality)的回归,即艺术工作者要保持一种更为审慎且真实的立场,无论在美学、认知还是批判上——这一问题在此次展览中也有所昭示。

《(北青艺术)办公室》, 2017年

策展回应人:王友身

(北青艺术)艺术家:陈波、刘哲、卢北峰、司徒晓春、田瑚、王虎、王宇鹏、杨亘


展厅三楼,回应人王友身的《(北青艺术)办公室》恐怕是整个展览中最具有历史和档案性质的项目。他以“艺术的名义”将自己所属的单位北京青年报办公室搬入展场中,通过场景的复原揭示自身于体制内的日常工作。“艺术的名义”着实耐人寻味,令人回溯起80年代国内艺术工作者活力四射野蛮生长的行动方式和在体制边缘游弋的状态,游击也成为对流变现实反馈的普遍方式。重返当下,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了,其所指对象则发生了某种本质变化,细碎且具体,而实践与行动成为弥合这层断裂的粘合剂。


*全文图片由中间美术馆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