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的恐怖分子 | 精神分析与当代艺术实践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585   最后更新:2017/07/19 21:58:19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17-07-19 21:58:19

来源:精神分析与当代艺术实践


休眠的恐怖分子

讲者:刘伟伟

从火红年代到后占领

——艺术是失败者的疗愈还是反抗?

讲者:刘南茜/吴文基


第一场

7月22日 14:30-17:30

第二场

7月23日 14:30-17:30

地点:广州新港东路48号雅郡花园雅奇街58号(万胜围地铁站B出口)



项目分享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们将展开四场分享会,为下半年的艺术实践项目,做个基本的铺垫。

6月24-25日《享乐与身体》

7月8-9日《精神分析的左翼运动》

7月22-23日《休眠的恐怖分子》,《从火红年代到后占领》

8月5-6日《创伤与行动》



休眠的恐怖分子


本次主题

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社会抗争,但社会政制与伦理秩序的结果一直被共同承担,这是每个人命定的政治角色。归根到底,这个身份不仅意味着个人没有选择,还意味着一种根源性的精神困境:不在抗争中构造主体,就在规训中构造。抗争行动是为了让主体在移动的环境中得到安置,把构造主体与社会变革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参与社会不是选择,而是人活着的一种需要。

《欧格里夫抗争事件》  Jeremy Deller 2001


B站上还未被删除的法国纪录片《夜与雾》重现这种关系里最深刻的结论,即不论是商人,建筑师,还是普通人,没有异议和争论,修集中营跟修体育场或酒店没有任何差别。因此,马云的垄断式资本版图可以从线上转向线下,极化状态的权力审查也可以。

《凯撒必须死》 塔维亚尼兄弟 2012

Open小组的项目 2015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 王我 2015


开小熊的玩笑,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总不穿裤子的家伙不像一个领袖,还是以笑话的方式对自由个体的言行设限。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大规模的禁言、封锁与碾压,正以越渐强硬的态势将一个个休眠的政治动物唤醒。今天,社会震动下的和谐与维稳已经成为了反向抵达的真实,每一次被迅速遮掩与清理的社会生活现场,都在为抗争准备“棺材钉子”。

《众泰》 刘伟伟 2015



关于讲者

刘伟伟

1988年出生于山东,现生活在郊区。项目及作品实践多在社会空间和事件中展开。

个展:稍息/2013 重庆    废途径/2014 上海     皮条/2015 上海    私人生活/2016 北京等;

参与的项目:居民/2016 广州    一起飞/2015 甘肃    众泰计划/2015 西安    5+1=6/2014 北京    外省青年/2011~重庆等。




从火红年代到后占领

——艺术是失败者的疗愈还是反抗?


本次主题

从香港四十年前的“火红年代”,到2014年后的“后占领时代”,每一代香港艺术家都自觉或被迫地走上了社会运动的前线,或者行动者寻找更响亮的表达而成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家面对运动的无力而走回社区成为行动者。在这座逃不过“难民—殖民”的城市,一个人如何面对社会权力的压迫结构,又如何面对自身作为个体的存在、欲望和想像?


1989年活跃于香港街头的“民主剧场”,主要参与者为莫昭如,70年代开始参与社会运动的无政府主义者。

2006年“我们就是社会”小组通过自发进行持续性的集体艺术行动,直接唤起民众参与保育天星码头及钟楼的运动。图为杨阳+八楼成员的创作,让钟楼重生。


这里尝试以一种旁观与对比的角度,来梳理香港的艺术家如何面对社会现实,从抗议式的艺术表达,到寻找多元沟通的参与式艺术,再到深耕社区,重塑文化身份,亦有朝向想象真实的乌托邦试验。这里不做孰优孰劣的类比,只是每一条不同的路线或实践方法都有机会带来新的可能性。时常让笔者想起来的是经历了70、80年代民运失败的雄仔叔叔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在社会运动里患了一种名叫“无用”的病,而这种病大概曾经或依然发生在每一代人的身上,只是我们如何能从现实与想象之间找到新的出口,或播种新的种子。

《请给保安员椅子运动》程展纬 2007至今仍在进行

《人民足球》卢乐谦  2013


这一日的讨论班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场将会以香港的社会运动为脉络,来梳理和观察每一次失败后所发生的艺术创作/运动方式的转向,同时关注社会运动现场、艺术空间/组织、日常生活空间之间的互相占领与转化,讲述会聚焦于案例故事的分享;下半场将以“社区音乐”小工作坊作为亲身体验,并由吴文基分享其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实践与反思,讨论从音乐参与社会运动,如何达成对个体声音的聆听、关注和沟通?

《革命中的24小时》 2014


《文化旅游自传剧场之独行侠二部曲》 2014年尾至2015年初



关于讲者

刘南茜

在香港生活近五年的江西人。曾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之后工作于社区文化发展中心,误打误撞开始实践行为艺术,现在作为独立研究员和自由工作者,流浪于中国和香港之间。

吴文基

2007 至 2015 年加入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及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策划及统筹香港及跨国艺术计划,推动社群艺术充权;同时活跃于表演及带领工作坊,包括民众剧场、圆圈绘画、社群音乐等,曾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演出交流。 2013/14 年度留学英国 成为 Clore 领袖计划成员。 2016 年起于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攻读硕士。



——————————————————————————

精神分析与当代艺术实践:

期待通过持续的研究,重新定义当代艺术实践的指向。在精确的意义上链接被遗忘和曲解了的博伊斯传统。围绕以主体重建为核心,人人皆有实现主体性( 自由) 的能力( 人人都是艺术家)。以拉康的实践为维度, 面对中国的现实语境( 包含在中文背景下的无意识结构), 以当代艺术作为“直面真实界”的实践形式, 以作为对自身“能指”的干预,令个人和集体迈向无意识的觉醒。在这样的基础上, 指认或重建能够真正行动的主体, 从而开辟新的伦理与社会秩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