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弄观念,迂腐说教?高谈“艺术万岁”的威尼斯双年展是不是一场事与愿违的试验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633   最后更新:2017/06/16 21:41:11 by 点蚊香
[楼主] 另存为 2017-06-16 21:41:11

来源:北京现在画廊


周 洁 | 恋物者的葬礼

2017.6.10  - 7.2

纸杯和“彗星之死”是整个展览的起点。

一次性纸杯是现代人对待事物的一种典型。而我们明白,这些事物又如何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明确地二分事实与价值之后,我们不再需要幻想和崇拜。

ISON彗星形成于大爆炸刚发生后,宇宙的最早期,曾被认为会是有记载以来最耀眼的一颗。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萌生于彗星的撞击,但现代人更愿意相信,彗星不过是掺着泥水的石块,让我们投射自己的幻想——“45亿年的孤独旅程”。

在与过去断裂,与信仰断裂之后,现代人的一面是孤立无援,另一面是肆意无度。尽管早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一个思维朴素的市民已经检讨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种种过失。但籍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依然在用更大的尺度和更高的密度重构柯布西耶的“垂直城市”。只是一纸构想的“天空之城”不过是其中的又一个。

《独木桥》

聚乙烯塑料 丙烯

200x200x200cm  2017


古蜀人籍由青铜重新认识了永恒、自然与生命。他们对眼睛的独特铭记吸引我们。尽管欣赏,我们知道那不过是崇拜。事物一经人参与,便偏离真相。而我们相信,现在与过去截然不同。我们清楚地区分事实与价值,一如泡沫于现代生活。符号与事物间的裂痕却不断加大,陌生疏远孤独,我们依然相信内在的自由和外在的自然吗?我们是否仍在柏拉图的洞穴里徘徊?

《永恒与一天》

高密度纤维板,不锈钢,玻璃,铜,丙烯

205x120x230cm   2017


远古的部落往往崇拜太阳,巴蜀人将其转变成对鸟的崇拜。3500年前,那些在礼仪中创造的符号重塑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又籍着对太阳的观测度量了时间。不久前,旅行者一号(Voyager 1)在即将离开太阳系时回望,留给我们一系列图像——太阳和行星的“全家福”。当我们发现它们就像残缺而模糊不清的记忆时,是否有些失望?它们是否包含着未被识别的真理,是否仍被附加了人的幻想与欲望?

崇拜物、刻度与图像,不过是符号,承载片面的、有损的、不忠实的信息。而论及符号与事物的关系,科学与远古的信仰没有区别。我们可以说借着玻璃,人类开启现代科学。玻璃也向现代人暗示内外的绝对区隔,让我们相信,不再需要人为的扭曲、模仿、转译,沈静的自然只等待发现。但如果没有一系列流动的符号,事物如何持续显现?我们是否完全理解了符号?

《时间的乱流》

雪柏木,铝,铜,玻璃,橡胶,不锈钢,丙烯

300x150x210cm 尺寸可变   2017


马车帮助古人超越了界限,在两汉和魏晋时期的艺术中,人们开始运用马车表达他们对于空间、流动与变迁的态度。阳台则呈现了现代人对连续空间的理解。我们用新技术构成的网络重新组织时间和空间,然而从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中获得越多的自由,物理空间中的流动就越是消耗与等待。遥望古人的逍遥,我们是否用亲手建构的时空禁锢了自己?

《死去月神的幽长阴影》

数码打印照片,数码绘画,木,麦秸板,散热铝板,

树脂,陶瓷,铜,丙烯,购物车,视频

尺寸可变  2017


楚人的世界里,山川鬼神与人共存。不论民间的阴阳之术是否真如司马谈所说,“使人拘而多畏”,我却宁愿相信,这孕育了《九歌》《天问》、朴素的《太一生水》和老庄哲思的楚文化里,鬼神定是自然之道的拟人化,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更新,不拘一格。今天,我们对文化记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最贫困的山区里,彝族持续千年的畢摩文化是否不再更新,是否失去了活力?而另一面,信赖永恒进步的城市人,一边新建扩张,累积征服物;一边否定、推翻、变革,把过去和异类统统扫进博物馆。

《神话的复仇》

不锈钢,铝,玻璃,化石,铜,丙烯,

数码打印照片,沉积岩,煤炭,蝴蝶标本,一次性纸杯

尺寸可变  2017



在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介入中,我们总能对称地发现自然如何塑造人类。但我们要如何看待工业系统或者现代经济对人的塑造呢?为何这些系统律令,这些巨大的人造物,一如这架折角梯,反过来压抑人性,又被迅速地移除了痕迹。如果理性反而剥夺了生命,我们是否悲观如阿多诺,要承认神话的复仇?


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