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康接棒央美美术馆馆长:最好的东西我都会保留下来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828   最后更新:2017/06/01 22:28:34 by 蜜蜂窝
[楼主] 服务员 2017-06-01 22:28:34

来源:泼先生PULSASIR



“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文本,而是一系列事件,它将化身为各种现场,多种形态,在未来的两年中依次展开。


Latento,就其潜在性而言与 Manifesto(宣言)相对,在现代汉语中权且译为"隐谕"。


这是一个幕间时刻,帷幕已经拉开,欢迎更多年轻的艺术家、策展人、研究者等一切对当代艺术有所思考的行动者登上舞台。


——高士明

Latento: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Contemporary Moment

隐谕:潜在的当代时刻


在漫长的20世纪所形成的总体化趋势之下,思想、结构和体系等各方面都趋向于极端的总体化。如今,在“新自由主义”的名义下,这种总体化正在消解。这也是更长期的消解过程的一部分——对进步的确定性和旧有的社团组织的消解。此外,对全球性流动的复杂恐惧似乎已掌握了某种程度的政治影响力,我们正在持续喧杂的病毒事件中体会着此种恐惧。种种事件级联成一场模糊、紧张的瘴气爆破,可能性被虚掩于其中。我们有理由认为,伴随技术物件和机器智能的加速发展与运用,这些事件足以构成艺术在全球广泛弥散的基础。


如今,我们正通向二十世纪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百年纪念,这一时刻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性,它充满了在失落与希望之中反思的潜能。跨媒体艺术学院将把握这一崭新的契机,发起"未来媒体/艺术宣言"计划,旨在重新发掘、创造那些未被测度的历史潜能。在这个以"宣言"为名的一系列计划与行动中,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和学生期待着突破现有的艺术流通、循环机制的桎梏,去重估一切价值,重新设定目标,使媒体/艺术在当下的语境中重新生效。如何看待艺术本身?如何建立一种“幕间的”、“交织的”以及“阈限的”实践意识?这些问题都需要用一种新的视野一再解构,通过解构去激发和接收那些潜在的当代时刻的信息,一种来自无名力量的隐性谕示。宣言,让我们从"隐谕"开始。


LATENTO已召集多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他们即将汇聚在中国美术学院,与跨媒体的能量相连结,一起思考并探索创作性活动在当代艺术中的可能性。他们身处当代的不同场所与事件之中,借由各自特殊经验的分享,将最大限度地激活工作坊。


LATENTO有如一个生产性的车间,在此,不同学科的参与者带给彼此不同的“源料”与“程序”,相互激发、挑战、推进甚至侵扰。在互译与流通之中,延展各自的材料与模式,最终开启一个揭露与解决问题的新进程,使其在当下生效。现在,LATENTO向各位发出邀请,期待你们能从自身正在进行的项目或是过去的经历中提取“源料”与大家分享。愿本次工作坊能生产出一些持续存活的事物,并能在分离和融合的混沌交织中肆意感染蔓延。



发起人

高士明 管怀宾

召集人

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印度)

1992年,吉比什·巴什、莫妮卡·纳如拉、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了Raqs媒体小组。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刘畑|Liu Tian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博士。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成员和“理论剧院”项目总监。

特邀嘉宾

伯恩诺·欧多·波泽尔|Berno Odo Polzer(奥地利)

策展人、剧作家,现任柏林MaerzMusik音乐节艺术总监。


拉腊·考迪|Lara Khaldi(约旦)

策展人、学者。现任巴勒斯坦Dar Al-Kalima大学艺术文化学院和拉马拉国际艺术学院的兼职讲师。


普拉萨德·舍缇|Prasad Shetty(印度)

艺术家,孟买城市规划专家,现任印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设计团队成员。


拉基·巴拉拉姆|Rakhee Balaram(美国)

策展人、学者,现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在女性问题、潜在性、批判性问题方面有深入研究,通晓当代的后殖民艺术论争。


萨比赫·艾哈迈德|Sabih Ahmed(印度)

亚洲艺术档案(AAA)的研究员,现任印度安德贝卡大学文化与创意表现学院的访问学者,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成员之一。


桑托什·萨得南丹|Santhosh Sadanandan(印度)

印度安德贝卡大学文化与创意表现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是该校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建制化的各方面以及种姓和性别等在现代印度艺术生产结构中的作用。


赵德利|Zhao Deli

独立音乐人,杭州再造建筑事务所创始主持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的讲师和在职博士研究生、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系客座讲师,同时也是建筑新媒体“有方”的青年作者。

连结体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崔鲁海|Cui Luhai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高芙雁|Gao Fuyan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黄孙权|Huang Sunchuan

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网络社会研究所主任

蒋竹韵|Jiang Zhuyun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

陆兴华|Lu Xinghua

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沈立功|Shen Ligong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

石可|Shi Ke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实验艺术系现场艺术方向负责人

宋振|Song Zhen

任教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许煜Yuk Hui

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


连结课程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技术哲学系列课程《熵与劳作》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会

执行团队

胡津嫣/李凌子/刘沫言/刘晓丽/柳贞娥/陆怡舟/陶梦晨/王世桦/吴凡蕊/

Zhanna Khromykh

海报设计

偏飞设计事务所

工作坊内容


时间(2017.6.5-6.10)

06.05| 9:00-11:30 14:00-17:00

06.06| 9:00-11:30 14:00-17:00

06.07| 9:00-11:30 14:00-17:00

06.08| 9:00-11:30 14:00-17:00

06.09| 9:00-11:30 14:00-17:00

06.10| 9:00-11:30 14:00-17: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103地下影棚

形式:嘉宾、跨媒体学院老师、报名参与者进行滚动式“源料”汇报并讨论,并实时组队或自行进行生产性活动,形式不限


工作坊招募


招募对象:

艺术家、策展人、研究者等一切对当代艺术有所思考的行动者。

报名要求:

1)提交个人简历

2)一两段话简述你正在实践或研究的项目,并说明自身的关切(最好中英文各一份)。

报名方式:

将上述材料于2017年6月3日之前发送至邮箱:vali0914@qq.com,若被录取,则将收到回执邮件。

工作坊要求:

1)在工作坊期间进行一次报告,介绍你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报告形式不限。

2)工作坊期间需组队或自行进行生产性活动,成果不限于陈述、报告、引述、图像、声音,或是源代码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