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来走去的视界:哈恩·内夫肯斯影像收藏展开幕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125   最后更新:2017/04/19 22:16:07 by colin2010
[楼主] 天花板 2017-04-19 22:16:07

来源:艺术界LEAP 西蒙·弗兰克


朴赞郁和朴赞景,《波澜万丈》(截屏)

2011年,电影,33分钟


影片《波澜万丈》(又名《夜钓》)是韩国艺术家朴赞景在2011年与哥哥朴赞郁合作完成的作品,片长约半小时。片子进行到十分钟时,出现了一个闹剧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时刻。黑暗的夜晚,独自垂钓的男人从水中钓出了一个邪恶的年轻女鬼。当他意识到捕获之物非他所求时,已经晚了,他拔腿便逃。但那鬼和他紧紧黏在一起,在他跌倒时也抓着他。不过,她还尚未附身,只是被鱼线困住,和男人缠绕在一起。随着影片发展,我们越发清楚地看到,无论是我们的过去,还是我们的执念,都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朴赞景的执念是多重的。出生于1965年的他,在影像、装置和基于研究的创作中反复探讨韩国的历史、传统、殖民地经历,冷战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之后在朝鲜半岛上幽灵般的延续。朝鲜战争后韩国高速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民主制度看似健全(却偶有危机)的高科技社会。但这样的发展可能掩盖了一个事实,韩国的进步并非自动发生,而是一个公众在面对严酷压迫的情况下进行主动参与的社会进程。剥开表象之后,朴赞景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那些为当下现状奠定下基础的痛苦伤害与矛盾。在探究韩国社会的核心张力上,他与哥哥朴赞郁是同路人,后者以导演《老男孩》(2003)这类充满暴力美学的准艺术惊悚片而知名。

朴赞郁和朴赞景,《波澜万丈》(截屏)

2011年,电影,33分钟


随着《波澜万丈》的展开,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出现了。一个惊人的镜头切换让我们意识到,鬼魂原是一名萨满,试图同实际上已淹死在河水中的垂钓者通灵。借助灵媒,因 “一个朋友也没有” 而独自垂钓的男人恳求他的女儿和母亲同他出走的妻子一起生活。透过萨满传统,朴氏兄弟简洁地刻画了紧张的社会形态与性别情势。


《万神》是朴赞景2013年拍摄的一部人物纪录片,主人公为韩国最有名的在世萨满之一:金艮花。在关于该片的笔记中,朴赞景解释道,萨满活动面临着来自儒教、日本殖民现代性和战后唯发展主义的持续压力。正如《波澜万丈》所提示出的,地方传统仍具价值以及治愈的力量,这是那些外来意识形态所缺乏的。对于萨满传统的关注也延伸至朴赞景的策展工作中。2014年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上,身为艺术总监的朴赞景策划了一场传统驱魔仪式的现场表演。

《万神》(剧照),2013年,纪录片,110分钟


《波澜万丈》中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是较为晦涩的。朴赞景的早期作品对于这些因素的处理更为直接,譬如2016年展于纽约Tina Kim画廊的作品《权力通道》(2004—2007)。与收集来的图像及其他研究材料共同展出,这部影像作品把1972年美国与苏联的宇宙飞船对接,与同年被发现的一条伸入韩国地下的北朝鲜隧道联系在了一起。尽管冷战已不再是一个真正的意识形态议题,但对于世上无数“微不足道”的小国国民来说,生活仍旧充满暴力,变化无常。


屏幕上的文字不乏讽刺地指出,“隧道的悖论在于,无论是哪一方挖掘了隧道,任何一方的人都可以使用它。” 隧道构成了安全上的威胁,但同时也带来潜在的联结,就像两架宇宙飞船之间的通道。不过,那场太空任务的纪实影像之外,作品还糅合了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镜头,提示出美国对于文化想象的殖民已深入人心且难以摆脱。

《飞行》(截屏),2005年,有声录像,13分钟


另一个同样悲哀的矛盾构成了朴赞景2005年的作品《飞行》。因2000年朝鲜南北首脑会议飞往平壤的一架航班的影像,被配以作曲家尹伊桑幽缓的音乐。尹伊桑因其激进的政治行动而在韩国遭受拷问和监禁,后逐渐流亡至德国。飞机窗外的朝鲜的风景看上去单调而统一,而地面上的矛盾细节和朝鲜半岛统一可被切实讨论之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则数不胜数。


2016年台北双年展上展出的全景影像《公民森林》(2016)呈现出了更多的具体矛盾,但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作品被投影在一个窄小房间内狭长的墙上,三频黑白影像无缝并置,其边界有时缓慢移动乃至风景和镜头融合成一幅画面,用电影的形式再现了山水美学。在山间森林的背景中,各色人物和群体齐步前行,他们有时与彼此相遇,有时则兀自表演着怪异的独角戏:身着廉价西装的老人在撒尿,他的德牧犬在一旁跳上跳下;一支头戴骷髅面具却没穿裤子的军国主义仪仗队走过;而萨满教的仪式又再度被唤起。

《公民森林》(剧照),2016年

三频道录像,黑白、有声,27分钟


这件作品的部分灵感来源于关注社会问题的韩国画家吴润1984年的作品《冤鬼图》。该画作指涉了19世纪末的东学党起义、朝鲜战争以及光州事件。在这一背景下,影像中幽灵般的角色的历史意义得以浮现。《公民森林》兼具阴森不祥的气氛和精致的视觉美感。镜头下,历史始终向前行进,既不需要任何解决方式也没有明确的意义。


《公民森林》以精美、高清的视频形式呈现。虽然朴赞景将这一语言运用得巧妙娴熟,但其中也蕴含了一个潜在问题:如果创作者热衷于精良的高成本制作,又总是用肤质完美的女演员来演绎其作品,那他怎样才能对主流意识形态或文化提出批评?朴赞景既不规避对于美(女)的审美,也没有像杨福东那样将这种审美推向极致。后者2007年的作品《竹林七贤》与《公民森林》有着非同寻常的相似性。但也许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朴赞景对于技术媒介的运用必然会唤起人们对其所在时代的记忆,正如我们今天感怀电影胶片的颗粒质感一样。《波澜万丈》自豪地宣称其全部由iPhone 4拍摄,而如今这一设备已要浪漫化为濒危的古董了。朴赞景的作品提出了这样一种希望,遗失的那部分过去可能会被追忆,而一些消极的元素终将被遗忘。

《公民森林》(剧照),2016年

三频道录像,黑白、有声,27分钟



文|西蒙·弗兰克(Simon Frank)

翻译|潘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