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网:表现英雄的艺术家,今天被“英雄”了
发起人:艺网ywart  回复数:0   浏览数:1447   最后更新:2017/03/30 11:54:59 by 艺网ywart
[楼主] 平静的坏心情 2017-03-30 11:54:59



为抽象表现主义命名的批评家格林伯格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批评应该是金圣叹式的,特别能感受一件作品实际的妙处,评水浒、评西厢,眉飞色舞,头头是道,这一处极好,那一处暗藏玄机,这个角色上等人物,那个角色下等败类,你们感受不到,我来告诉你!


但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批评工作真正该去干的事。


当一种艺术门类及材料在感受方式上已经常识化了的时候,对作品进行引导式的批评,其实是个正常人就能做出来——比如,常见到一些基本不会画画,或在艺术上毫无建树的人,嘴上常爱挂着“感觉”二字到处蒙事。庸常感受作为被动的接受力,实在太容易了(植物人除外),常规审美也太容易被模仿了——而在另一方面,就技巧与门道而言,则谁也比不上艺术家的感受来得细腻,因为毕竟是本人做的嘛!那为何不让艺术家自己来做作品的批评与解读工作呢?所以现代意义上的批评另有职责所在。


那么,媒体新闻稿、艺术家趣闻趣事、一些公众号里萌萌哒的艺术写作是不是批评呢?


统统扯淡。但它们作为推介与娱乐毋庸置疑。


批评在现代意义上自有其使命,就像具有独立人格及创造力的艺术家(一般以生而叛逆主流价值观为表现)决不同于文化街里捏泥人儿的工匠、干净酷炫的时尚设计师,而另有使命一样!


文艺批评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为历史书写找到其感性表达的佐证,从而参与到文明建构的进程中去。


艺术对所处时代、社会及文化自身,会做出较其他科目更为敏感的反映(所以大师一般不是精神病就是神经病),批评则以其智力去敏锐建构出创造性的思想框架,再依其对同样具就有艺术观念及语言创造力的艺术作品进行解读,一同为主流历史做文本参照,就是艺术史的书写。



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波洛克



这就自然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艺术家真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创造乃是出自于本能的直觉,在与批评家进行历史书写的共同(潜在)任务中,他的创作必然就不那么纯粹了,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投机行为。


现代社会较之古代的自然主义社会,学科细分要严重得多(物理学内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就隔行如隔山),社会运行机制更是庞大又复杂。因而,今天的艺术创作(不包括继承传统的艺人,严格上说不是艺术家)也将是一个人复杂感知的结果。


那种“快看,这朵云真美啊,我要把它画出来!”的自然主义方法必然创作不出时代所需的作品,因此,当代艺术家的功夫里就天然包含了对各层面知识、信息的消化力,艺术家成为一种能自如处理复杂感知的特殊综合体,也就是我们经常期许的时代天才!


但是毕竟,那些太过在乎艺术史的艺术家总是不那么可爱,把握好这个度,是一件很微妙的事。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能参与到时代进程中的艺术问题,画一张活灵活现的画出来让老婆更爱你,设计一个好的网络界面让老板夸你“小伙子,不错嘛!”的事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很多天资很低艺术家,因为没有处理当代社会复杂感知的能力,做不出独立而又惊艳的艺术,常常以拿批评家开涮为手段,掩盖自己的没有才能。其想法大概是,把批评文章当做娱乐宣传来看,或者将批评写作与文学混淆,以读诗歌、小说的方式评价批评家这篇好那篇不好,但若你真让他读一本经典小说,估计看一半他就睡着了······


反之,很多自以为是的批评家,以归纳、演绎的方法得到一个所谓的“真理”,就试图控制艺术的发展方向,殊不知,无论主流历史还是艺术史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框架式的推演来完成,其不可控的部分将永远存在。一旦这个“变化”出现,就会一下子刷新之前所有的认识模型。当然,太过白痴的观点还是可以通过基本推演驳倒的,比如在当代社会中一味模仿古人。


大多数艺术家与批评家的相互攻击,都谈不到点子上,恐怕与天资过低且又急于在掩饰中迅速上位有一定的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