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那条通往杜尚的路径”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讨论课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2025   最后更新:2017/03/23 22:58:09 by 毛边本
[楼主] 猴面包树 2017-03-23 22:58:09

来源:YT新媒体


他说自己是艺术领域的“边界人物”

他热爱艺术,也热爱香港这座城市

在这位特别的旁观者眼中

香港的艺术与生活是什么样子?



2017年3月,Art Basel第五次登陆香港。五年来,越来越多的艺博会、展览、画廊选择了与香港发生关联。在这座以金融行业和快节奏生活著称的城市里,“艺术”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YT新媒体邀请了10位与香港有着紧密关联的人,他们当中有本土艺术家、画廊主、收藏家,也有法律、酒店和地产业的从业者,他们将与我们分享在香港享受、坚持、创造艺术的故事。


“香港艺术是一种‘老练’的商业行为,

一点客套话都没有。”

讲述者:宋泽华(导演)


这位1998年来到香港的英国人,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宋泽华。他是一位电视广告、纪录片及电影导演,偶尔也会参与艺术活动,有时策划展览、有时写写艺术评论文章。他称自己是这个行业的“边界人物”,对宋泽华来说,艺术既是他工作的辅助,也是他日常的养分。这次YT找到他,与这位见证香港20年发展的特别的旁观者聊了聊他眼中的香港与香港艺术。


YT:你最初为什么来到香港?


宋泽华:我的教父教母1970年就住在香港了,所以1998年当我在亚洲旅行时,就想来这里拜访他们。当时在启德机场登陆,降落在九龙湾跑道之前,我在飞机上俯瞰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震撼。落地后我直接打车到沙田找我香港中文大学的朋友们。说实话,我当时以为沙田是香港的中心,直到几天后我搭上了九广铁路之前我都是这么认为的。


YT:与英国相比,你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


宋:刚来的时候,香港看起来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因为当时这里有很多英国的印记,比如伦敦风格的公交车、红色的邮筒、酒吧等等。但不久之后这种熟悉感就被更多的差异取代了。而且从那时起,差距就在加剧。

宋泽华镜头下的香港


YT:香港最吸引你的地方和最让你困扰的地方是什么?


宋:香港这座城市有无限的魅力。在这二十年中,首先能吸引到我的就是香港迷人的自然风景。从2000年起,我经常长跑,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跑遍这座城市。不管是外来者还是本地人,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香港的植被覆盖达到了六成以上,很多绿地都被保护得很好。


从文化上来说,这个城市总能用它无止境的视觉盛宴让我陶醉其中。我平常喜欢摄影,这既是我的爱好,也对我的导演工作有一定帮助。在这过程中我常会发现,这座城市就像是一个中国的钱包,它不断的打开,给人们展示出令人惊叹的崭新切面。在我看来,不管是从直观的角度(比如人口密度与资本强度方面),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香港都像是一个未来全球发展方向的缩影。我觉得各个城市和国家应该把研究者们送过来看看这里领先的东西。

宋泽华镜头下的香港


坦白来讲,我觉得香港的管理非常好,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尽管一些普通民众的言论有时会让人担忧,但我觉得跟其他我待过的地方相比,香港政府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而且交通首屈一指,都快能赶上瑞典了。


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在香港的年轻人可能很难在中年前赚到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居住在这里的成本非常可怕,住房和高品质食物贵得吓人。我很庆幸自己的事业是从早些年开始的,那时候就算不在金融行业工作,也付得起首付。


YT: 你的职业是什么?是否与艺术有关?艺术对你的事业有帮助吗?


宋:我是电视广告、纪录片以及电影导演。艺术对我来说,不仅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必要的日常营养。偶尔我也会参与艺术领域的活动,2015年我曾在香港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策划了Martin Parr的个展。有时也会在杂志上发表一些艺术类文章。

来自英国的导演宋泽华


YT: 与英国相比,你觉得香港的艺术环境如何?


宋:不想听起来很消极,但很明显香港艺术是一种“老练”的商业行为。在英国,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们可能还要装腔作势的说“一切为了艺术”,但是所有这些在香港变成了单纯的商业追逐,一点客套话都没有。


另外,我觉得英国的艺术市场更加多元化。作为一个在香港的西方人,很难被正经的当成是艺术家,因为“亚洲”艺术的供应商们想要把“亚洲”的艺术卖向全球。我觉得这个现象说明了亚洲艺术市场还不够成熟,但是这种情况最终将会改变的。

宋泽华镜头下的香港


YT: 你会经常看艺术展览吗?你觉得香港的展览足够满足你吗?


宋:我是一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我会尽可能多的看展览,但实际上我的很多观展经历都集中在每年香港艺术盛事云集的那段时间中。我确实会喜欢像Art Basel这样宏大的展览,原因十分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如此众多的现象级艺术作品同时聚集在同一个展场中,而且还就在家门口,几乎不需要什么花费。这太棒了。


另外我觉得当代舞蹈、音乐和电影都应该属于艺术范畴,最近我看了Pina Bausch的舞蹈表演春之祭(Rite of Spring),非常惊人!结束时我还意犹未尽,从那之后就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


YT: 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看一场艺术展览?


宋:有时候是为了审视自己的品味,回味我了解和喜爱的事物。另一些时候是我想挑战自己的品味视域。神经学上说我们的大脑在接触新事物时会产生新的刺激,比如不带地图游一个新的城市,或是接受一种新的艺术类型或艺术运动。



YT:你在香港看过的印象最深的展览是什么?


宋:不能说哪次展览印象最深,但2015年的毕加索收藏展真的非常震撼。之前传统形式很难一下就吸引到我,所以我没有关注过水墨作品,但2016年的“水墨艺博”让我大开眼界。只要发现令人兴奋或能激发灵感的当代主题,我就愿意去学习。


YT: 在你看来Art Basel真的对香港艺术发展有影响吗?


宋:有。但是只是在观展人数上。我觉得对于整个香港市场的影响几乎是零。


编辑✎温嘉宝

图片鸣谢✎宋泽华导演与宋小心女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