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汪民安:福柯在中国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477   最后更新:2017/01/10 10:53:25 by colin2010
[楼主] 蜜蜂窝 2017-01-10 10:53:25

来源:YT艺术云图  卿小渔


出黑桥记
YT艺术云图独家记录北京黑桥最后的艺术家
康学儒



导言:2016年年底,黑桥拆迁的消息落实了。面对蜂拥而上的媒体,康学儒清醒地反对用美学的外衣和意义来挟持黑桥,不愿以艺术的名义过度消费黑桥,榨取这里最后的剩余价值。在与YT艺术云图的独家对话里,康学儒分享了他对黑桥的生态,以及当代中国的洞见。

康学儒,摄影/黄道明


康学儒,艺术家、策展人。他曾经历过黑桥最红火的时期,参与了多个艺术项目。


YT: 黑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康学儒:黑桥就是一个过渡、临时的空间,整个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临时空间,只不过黑桥把中国的现实具体化了。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从西部移向东部,从落后的贫穷的地方移向各个城市。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到国外去。居住在黑桥的所有租户,都是非常临时的。这种临时状态才是中国的常态。


YT:今天的中国人的生活是漂移的、无法稳定的吗?


康学儒:我们的政策朝令夕改,我们的住房不也70年产权吗。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很多地方就是处在反复的拆迁和修建当中。当下的中国没有什么是永久、永恒的,没有人会为某一项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坚持。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尽可能的掠夺。

康学儒, 摄影/银坎保


YT:“黑桥美学”到底是什么呢?


康学儒:黑桥有美学吗? 印象中所有关于黑桥的叙述,都是跟脏兮兮的垃圾有关。在外人的眼中,黑桥不就是一个垃圾场吗?的确,它就像任何一个中国城乡结合部一样,都是丑陋的、简易的,摩的呼啸,尘土飞扬。所有村里那些简易的和违建的水泥盒子不就为了出租吗。

那些怀揣着理想和城市梦的人,从各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来到这里,拥挤在这里,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但现实是,一旦天有不则风云,都成了被清理的低端人群。

康学儒《草场地叙事》 / A4纸 / 2013


YT:您前几年在黑桥做过一些艺术项目,黑桥开始作为一种现象火了起来,您曾经对这个地方或者青年人的艺术生态有更多想象吗?


康学儒:黑桥作为一种现象,就是外人的一种想象罢了!这个地方从不属于住在这里的艺术家。从黑桥收过路的那天起,这个问题就一清二楚。

反过来说,我觉得一个好的艺术家,永远,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为某一个地方,代表着某些人,或代表某个现象去做什么事情。如果那样的话,可能是出于某种投机,或者是为了掠取某种利益和资源。

康学儒,《前进吧时代》 / A4纸 / 2013


YT:您觉得黑桥这个群落积累的这十多年,有没有文本上的意义,或者作为一份档案史料,我们日后应该怎么谈论它?


康学儒:艺术家之所以居住在黑桥,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离798特别近,房租价格又便宜。黑桥这个地方本身呢?没有任何特色。黑桥不是中国第一个前卫艺术家聚集地,又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艺术群落。黑桥不能和早期的圆明园,以及东村、宋庄来作比较。


YT:黑桥跟圆明园、宋庄这些艺术区的不同在哪里?


康学儒:圆明园是最早的当代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所以它具有某种文化上的前卫性。其次它是一个大家幻想中的一个自由的、艺术的,还有点理想主义色彩的地方!东村之所以被大家记住,是因为当时的东村艺术家是集体抱团做行为。黑桥在这几个方面都谈不上,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边埋头创作,没有集体来做一些作品,也没有像宋庄那样的艺术节、美术馆。

康学儒, 摄影/银坎保


YT:您毕竟在黑桥度过了一段年轻的时光,会怀念这里的什么吗?


康学儒:今后可能会怀念,现在更多的就是觉得可惜。如果不拆迁,黑桥也不会发生什么有意义的事。无非就是,闭门造车的,埋头画画的,平平、常常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已。

唯有可惜就是,院子里的葡萄树都那么大了,还有去年种的花都长起来了。感时花溅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采访、撰稿卿子渔

图片✎源于康学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