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维特根斯坦哲学梗概
发起人:平静的坏心情  回复数:0   浏览数:9121   最后更新:2016/12/21 11:11:40 by 平静的坏心情
[楼主] babyqueen 2016-12-21 11:11:40


来源:燃点 文:王凯梅


11月9日的白天,整理书桌准备展开这一天的魔都艺术盘点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听瑞典电台现场直播美国总统大选的观察点评。也是我第一次真正透过漂浮在媒体表层的川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背后,了解到他颂扬的政治纲领,开始第一次感受到民众对既成制度威信(political establishment) 的动摇来自于大众对变革盲目渴望之来势凶猛。然后,川普就当选了。我觉得,那天和那天之后看到的艺术展览,都值得用这样一个对既成制度的质疑的方式去提问和观察,这里是我的观察。




李杰  “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
艾可画廊(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6号楼)2016年11月9日到2016年12月10日

李杰 “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展览现场 (感谢艾可画廊提供配图)


李杰在艾可画廊新装修的玻璃门上留下了四个字母:S-H-I-T,走进玻璃门后面观众被引向更狭窄的一条通道;通道两面的墙上有两道墨迹的涂鸦,迎面投影机发出的光直射着观众的眼睛,要回头避开的时候,就看到被投影照亮的后面墙上挂着的一张小画。画上有两个坐在桌后的人,面孔和神态都很模糊,他们下面写着一个英文单词:Idiot (白痴)。

李杰 “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展览现场 (感谢艾可画廊提供配图)


Shit 和Idiot,这两个字似乎精炼地总结了11月9日那一天世界的处境。差不多在李杰个展开幕的同时,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揭晓了,大多数人还在消化特朗普将在今后的四年领导美国对于世界的大局和所有人的日常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李杰的涂写却预言似的传递了一种态度。“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就像我们的脸在早晨总是油油的。这就像一个灾难”。李杰用小小的字体把他的想法写在入口墙上不显眼的地方,和他一贯的作品一样,分享需要用心,不知不觉之中,你被带入他作品中的情境:放在墙角的旅行箱,半开半掩的窗帘,昏暗的光线下转头看到的镜子中自己的凝视。

李杰 “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展览现场 (感谢艾可画廊提供配图)


自恋是现代人人格分裂的最强烈的表现,在社交网络取代心理分析的时代,朋友圈的晒幸福,瞬间获得多少个“点赞”,即刻的满足感和认可度都在让情感量化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虚。李杰的艺术如同破折号——联系和对立,相似和相异,用模糊建立起同世界的关系。打在墙上的投影照在一个妮维雅手霜盒子的绘画上,作品与作品之间微妙的联系因为有了行走在空间中的观众,点与点之间被连成了线,因为有光,被扩散成面。我们脸上油油的感觉与正义和理想的报废在灾难上的定损级别上相距甚远,艺术家在这个区域间能做点什么?


隐约记得李杰告诉过我,他决不会定居北京。理由?不能忘却。抗争可以是安静的,愤怒却可以是叠加的。不声不响的,连最糟糕的都已经发生了。

李杰 “过去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展览现场 (感谢艾可画廊提供配图)





唐纳天 “幻兽”
天线空间(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202)2016年11月09日到2017年1月10日

唐纳天,《人鼻病毒14型》(感谢天线空间提供配图)


幻兽一词的英文Chimera,一方面是英文中对异种生物混合体的文化想像,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的名称。在科学与幻想之间,科学家制定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分析逻辑,而让科学突破大学实验室的真空保护,对病毒在显微镜下的显影的诗性想像,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了。

唐纳天,《奶冻,N种方式》 (感谢天线空间提供配图)


这一次,在唐纳天于上海天线空间的首个个展中,展厅被切割成实验室与展示厅的格局,作品《人鼻病毒14型》把感冒病毒的立体裁截切割出来的方方面面,转化成二维的影像后,投影在漂浮在空中的球面上。站立在展厅当中的观众,和着鼓风机的喧闹声,走进的是一个被病毒包围着的假想世界。这首先是很诡异的一种人类入侵,被放大了几万倍的感冒病毒原来也可以有风花雪月的一面。它们如同水墨写意的影像落在被鼓风机吹至半空的球面上的时候,数只同时悬浮在半空的球体,引发观者穿越星际的天文学想像,但也要竭力遏制拔掉鼓风机电源的破坏冲动,未知与惘然成为这件作品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这情景和人类还有关联,这几天被广泛谈论的“超级月亮”似乎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近距离的幻想放大,当然,画廊空间里噪音巨大的鼓风机也会随时把我们拉回地球母亲。

唐纳天,《奶冻,N种方式》 (感谢天线空间提供配图)


唐纳天的创作纵然海阔天空,谈及病毒、实验室或是外延世界,而终究他是在为科学添加幻想的艺术家。展厅中的《密室667/668》保留着“超级科学家”工作的场景,散落在地上的模型回应“建模”的原始含义,我们似乎也可以在密室残留的卫生纸卷中臆想一下科学家匆匆退场的生理原因。就像张贴在展览墙上的“奶冻”墙纸,玩耍着源于词汇的读音游戏,成为叠加在这里的科幻氛围中的源自于艺术家本人的身份和背景中滋长出来的于宅男卧室里放置太久的餐盒和零食的气息。在玩转了英文的文字游戏后,在语境翻译中遗落的可能成为最有效地重读艺术家的线索。

唐纳天,《密室 668》(感谢天线空间提供配图)


将科学作为创作出发点的艺术,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看待世界的方法。科学求其精准,而艺术赋予它的恰巧是其丰富和混乱的另一面。科学哲学家Paul Feyerabend说诗人、画家、音乐家的模糊和无意义,是用来消解科学家的僵化、客观的。唐纳天的病毒算是在庆祝无意义。

唐纳天,《密室 668》(感谢天线空间提供配图)





Nina Canell “反射穴”
Leo Xu Projects(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49弄3号)2016 年11月9日到2017年1月15日

尼娜·卡内尔,“反射⽳”,展览现场(感谢LEO XU PROJECTS提供配图)


Leo Xu Projects空间一楼铺上了黄绿色的地毯,地毯上留着一只用过的鞋垫(艺术家的),与鞋垫斜对的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一卷纸条、胶带、橡胶绳(艺术家捡的),如果从橡胶绳这朝对面墙角方向画一条直线,与直线相交会的是顺着墙角折叠的一件黄铜管子,管子在墙角拐弯处的一段被霓虹灯管替代了;管子顺着墙面延伸到下一个房间,那里的对面墙角放着一台“仪器”(艺术家叫它睡觉机器),从仪器里发出的噪音占据着整个空间,偶尔,循环报时的计时器截断噪音,屋子里会呈现刹那间的安静。如果这短时的安静与睡眠有关的话,Canell的作品到这里让我感觉到的是从梦里惊醒瞬间,发现自己躺在沙发上,握在手里的电视遥控器掉到地上,电视不知道什么时候连夜间天气预报也播放完了,屏幕变成了蚂蚁战争,持续地发出重复的犹若海浪的噪音。看看表起床还太早,返回去工作又太晚,悻悻然关掉电视,洗洗睡吧。

尼娜·卡内尔,《最柔软的角落》,铜、霓虹灯、氖变压器、电缆,尺⼨可变(感谢LEO XU PROJECTS提供配图),2016


能把这些互不搭界的物品放置在一个空间,然后用最基础的物理元素:橡胶条、半导体、焊接、电缆、噪音……把它们关联起来,再精准地呈现,Canell的创作给日常物、现成品注入了一种理科生的逻辑和梦游者的非逻辑。它们酷而纯粹的外表和它们令人玩味的作品标题:Jelly-filled vowel, Brief Syllable (heavy) 给到我们的线索同语音和感知有关:二楼的展厅里的高压光缆线的雕塑被切割后封入有机玻璃,再被放置在水泥柱上的整个过程,触及从柏林到上海,浦东到浦西,画廊长条窗口和水泥柱座基的比例之间的博弈,关乎交流与受阻。

尼娜·卡内尔,《简单音节(重)》,地下电缆、亚克?、混凝?,16.5 x 16.5 x 111 cm(感谢LEO XU PROJECTS提供配图)


展览名字“反射穴”,英文Reflexology,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足底按摩,也是巴甫洛夫从流口水的狗那总结出的条件反射的原理。Canell的作品对交流与误解的揣摩点到为止地表现在作品中艺术家用艺术注解科学理论。北欧寒,人稀讷言;柏林酷,随时预见各种学科的交融碰撞,在Canell身上,这些都是有的。 艺术创作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艺术家之间垮年代的彼此分享,这是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由瑞典现代美术馆策展的北欧馆展《Mirrored 映照》的主题,NinaCanelle是当选的六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日常之间她的“映照”会值得期待。

尼娜·卡内尔,《双翼馆》,调频发射器、调频电台接收器、蠓虫活动磁场静电录音,尺⼨可变(与Robin Watkins共同创作),2014 (感谢LEO XU PROJECTS提供配图)





谷文达 “西游记”
21世纪民生美术馆(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2016年11月9日到2017年2月15日

Gu Wenda at M21 Museum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中一位重要的领军人物近三十年的回顾展,“大”是这个展览不可回避的特点:两万多只金色红色的灯笼覆盖了民生美术馆的主体建筑,数千块由人发做出的汉代长城尺寸的砖垒砌成的长城片段,上千名小朋友集团参与书写的《孝经》,红底黑字的条幅悬挂在21世纪民生美术馆数十米高的中庭,被切换了内容的大字报形式触到人内心深处的不安……许多人同时做一件事的力量凝聚着奥运会开幕式的集体主义精神,超越仪式感之上的,传递出借用艺术的力量弘扬文化的主旋律和隐隐滲透出的权力意志。

【联合国.dna长城】 2001【联合国.dna长城】 2001年制作于谷文达工作室(上海) 人发帘,人发砖 3550 × 620 cm, Gu Wenda, installation view at M21 Musuem


在展览上看到谷文达在80年代初就实验性地将音乐、文学与水墨艺术相结合的先锋作品,细腻和神奇都是超越时代的;对中国文字颠覆性地重组修改创立的太仆世界,碑林系列讲文化的交流与输出,毛发、基因、炼金术……中国符号在西征的甬道上所向披靡,重返故里已是隔世的生疏。 透过读不懂的文字和看不透的毛发,文化再次转译,是行者的归来。

【简词典.西游记火焰山花果山】 破墨书画 2016年于谷文达工作室(上海) 宣纸,墨,纸、梗绢背木板装裱, Gu Wenda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