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Lili Reynaud Dewar个展“牙齿,牙床,机械,未来,社会”
发起人:蔷小薇  回复数:0   浏览数:1629   最后更新:2016/12/14 19:20:48 by 蔷小薇
[楼主] 蜡笔头 2016-12-14 19:20:48

来源:凤凰艺术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2016年12月10日,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盛大开幕。继2007和2010年成功举办两届今日文献展之后,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经过六年酝酿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和3号馆展出。本次展览以法/英文“BRIC-à-brac:The Jumble of Growth”和中文“另一种选择”为题,黄笃与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担任联合策展人,以金砖五国(brics)为切入点,探讨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开幕式及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主题以三种语言的方式呈现——法/英文“BRIC-à-brac:The Jumble of Growth”和中文“另一种选择”,含义分别为“混合的生长”(英),    “混杂、差别,或是处在某种潜在混乱中,不均匀的组合,意指一种混沌状态的词汇”(法),和“在已有道路上的另一种可能性”(中)。在策展人黄笃看来,这种多语言并置的结构与展览所聚焦的多元艺术创作形成呼应,直接指向了在各个新型经济体的国家与文化领域中所产生的一种“杂乱但又富有生气”的社会与艺术景观状态。

▲ Gonzalo Díaz Cuevas 定理  霓虹灯  2000 x 200cm

▲ 展览现场


自80年代冷战结束后,对于被全球化与商业化裹挟的国家与区域来说,长久以来都饱受着外在冲击本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大量文化、社会、政治与精神的问题频繁出现,彼此间矛盾与冲突也在所难免。不论是金砖四国“bric”,还是后来最新版本的“brics”,其本源都来自于经济领域标准的制定与分类,代表了除传统欧美老牌经济体外,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若干国家与区域。经济的急速发展,或是迅速地被打破“围墙”进入国际商业森林中所产生的不同问题与发展前景,在如今的当代全球早已不能用简单的地缘政治学说来进行解读,这种“既不是他者,也不是自身的异质性”,所延续的不单单的是空间线上的线索,同时也不应避开这些国家在历史线上的脉络。


▲ Donna Conlon 游戏No. 1 影像 循环播放  2008


策展人黄笃与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邀请了中国、墨西哥、西班牙、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韩国等不同国家/地区的50位/组艺术家,这些“中间地带”的国家,是介于发达资本主义所代表的西方(欧美国家)联盟与处在落后贫穷边缘区域的国家之间,形成的一股新崛起的力量。不同于西方跨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知识生产方式,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自身国情出发,建构了不同的国家现代性和文化发现,它们在接受全球资本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使自身从中获益,并取得进一步发展。

▲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

▲ 联合策展人之一 黄笃

▲ 联合策展人之一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


“全球化的图景中,那些被我们定义的中间地带的面貌,以及它们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是不是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能反映出来,这些问题是我们不断在自我发问的。我们也希望能整理出来一个视觉逻辑,让观众在进入展厅之前对这个地带即充满想象。”


所谓另一种选择,是建立在已有的一条道路与选项上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或是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现实社会中,“选择”往往伴随着“如果”——如果(当初)我选择了另一种选项,现在是否会不一样。然而,现实不相信如果,是怎样的,就是怎样。在本次展览中,“另一种选择”更像是另一种存在的状态,即通过抽样式的艺术家选择与呈现,展现主流西方景观外的另一种现象。在这里,第二种可能不再是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而是已然发生的既成事实。

▲ 超级共和国 摄影灯箱 150 x 180厘米 2014

▲ 展览现场


事实上,近十几二十年来,对于这种现象的观望与描述可能随着全球化与后殖民时代的浪潮不断地被扑打在人们的眼前,或透过媒体、影视和新闻被“灌输”在我们的脑海印象中。然而,这种印象是正确的吗?就如曾经韩日美欧等国家对于中国发展和人民生活简陋的刻板印象,如今当我们还在讨论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姐妹们时,是否真正了解到底真相与生活究竟如何,还是只是存在于自我脑海中的一厢情愿?哪怕是在今日的中国,外国社会也不一定可以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与社会问题,他们会通过一些与国外产生关系,或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外话语权的人、机构或事件认识中国,但这只能是一种外宾式的观摩与猎奇。避免主观切片式的选择与展现,也许在于人们对于任何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与对象应保持的警惕与客观,在这里,对象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经济学,甚至也可以是艺术。

▲ 特里马尔奇奥的晚宴,寓言#2(亚洲之胜利) 摄影 205 x 180 cm 2010


在最近的“罗辑思维”中,罗振宇以“不计成本的理想是邪恶的”为题描述了现实正确且残酷的计算法则。所谓金砖众国,在本质上就是经济先行的分类描述,而在这个极端经济领域谈文化与精神,本就是一个充满了发展矛盾与悖论的模型特征。事实上,大到这个世界,小到每个个体,在自身发展存在着无数种选择,然而,有些选择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发展脉络与条件限制了自身的未来方向,而在可选的可能性中,仍然有着代价、成本高低的巨大不同。

▲ Jamal Penjweny 另一种生活 纪录片 16'15'' 2010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就如“薛定谔的猫”一般,很难以非此即彼的二元论简单定义,选择与必然间的关系仍是如混沌一般模糊不清。就如本次展览以混合生长(The Jumble of Growth)、癫狂的空间(Chaotic Space)、话语现场(Discourse Practice)、个体叙事与微观生命(Individual Narrative and Microscopic Bodies)四个单元展开。其中,混合生长指向艺术生长土壤的革新与互生关系。癫狂的空间再现了在如今复杂多元的社会变化中多维度空间(都市空间,公共空间,日常空间,虚拟空间等)的问题与状态。话语现场指向的是现实问题的艺术实践。个人叙事与微观生命表现的是个体在宏观社会与微观身体中的生命意识与状态,即把生命本能、生存情感及其境遇作为个人叙事的砝码。这四个单元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被割裂的,彼此糅合,纠缠与不可分割。该展览将关注的区域锁定在了发展中的“金砖五国”:从社会学角度,着眼于全球化演变中新经济体可能催生出的新的现代性;而在艺术内部,在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主线之外,挖掘其它区域的非线性活力,试图从中找到某种“未曾被定义的东西”。

▲ Kendell Geers, Wretched of the Earth 77, 2016


事实上,资本的渗透、法律的缺失、对传统的破坏、精神文明的丧失、欲望的大肆增生等都是新兴国家共同面临的全球化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某种“老生常谈”的概念,好像提到描述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当代艺术,就一定是带有灰暗、消沉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确实存在,各类严峻的社会现象与问题也层出不穷,但单一的破坏与抱怨是否又构成了另一种版本的“样板戏”?“政治不正确”就一定代表了“艺术正确”吗?对现象的发现与分析已经足够丰富,对问题的解决与建构又在哪里?就如本次展览标题中的法语俚语“BRIC-à-brac”一样,在“混合混沌”的语汇外,同样带有“喋喋不休和陈词滥调”的词语属性。那么,在今日美术馆沉静六年,又“以近千万的资金”重新重磅启动的今日文献展,将视野扩大至全球范围内的艺术现象,究竟可以将全球化下的种种问题推升至何种程度?开幕第二日,来自日本的研讨会嘉宾千叶成夫认为,艺术是作为批评的一种工具,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进行一些批评和思考,所以当代艺术展通常是批评性的,所以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都对全球化做了批评性的质疑。

▲ 研讨会现场


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看来,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出现的碰撞与交融中,如何去理解今天的这种现代性,是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目标。他不满足于拘泥于一个传统的展览形式或展览意义,而是想要通过这个“有些异样”的展览从来自不同区域的艺术家个人出发,展现视觉力量对于现实的判断。而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赫拉尔多-莫斯克拉则认为,这一次的展览是希望能够去探索在经济社会文化发生转型和变化的时候,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们解释了他们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社会转型过度的时候,无论在文化、在社会,还是从个人的层面所体会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和震撼。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通过一种直觉与洞察力将人类自身生存的境遇或隐喻或诗意地表现出来,是其应对或对话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对于本次展览来说,人们通过这个展览感受并被启发了某种对待当下全球问题的方式,则是文献展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 作品图集-

▲ Chto Delat 塔: 桑斯皮尔 影像 时长:36分钟52秒 2010

▲ Cinthia Marcelle 继承人(女) 喷墨印刷 103,5 x 103,5 cm 2011

▲ Fernando Sánchez Castillo兵马俑 2016 陶泥

▲ Francesco Clemente易经之后 10 纸上水彩 35.6×50.8 cm 2016

▲ Marcela Armas 自我机器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08

▲ Marcos Ramirez Erre 城市肖像,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2

▲ Marepe规范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 Meiro koizumi 你会听到我的声音  高清视频 11分22秒 (装置);16分钟(单屏)装置包括:视频,裱装好的照片,信,一张桌子 2009

▲ Mounir Fatmi 联系-05 系列摄影 40x40cm

▲ Praneet Soi 墙上的文字 油画,木墙 尺寸可变 2001

▲ Sascha Pohle 礼物-布罗斯费德的扇子 高清彩色默片 24分38秒 2016

▲ SIMRYN GILL 公路追魂  装置 综合材料 2000

▲ Subodh Gupta 无标题(船) 综合材料 441 x 111 x 101 cm 2012

▲ Thomas Hirschhorn 受害者 (证券交易) 装置 综合材料  182.9 x78.7 x 78.7 cm 2010

▲ Tony Brown温室生活 墨水笔,纸  5x56cm 2016

▲ Wilfredo Prieto Untitled (Globe of the World) 4/6 综合材料 0.5 x 0.5 x 0.5 cm 2002

▲ Wim Delvoye消化系统5号  综合材料 303 x 79 x 333 cm 2006

▲ 曹雨,泉,2015,录像截帧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无声  11' 10'

▲ 曾家伟 新地标 数码喷墨打印 73.5x81.3cm 2014

▲ 陈春木 不仅仅和你发生关系 /旧木头,树脂,老照片,碎片文字/尺寸可变 (局部1) 2016

▲ 杜震君 打嗑睡 120x160 2010

▲ 高伟刚 消化 综合材料 不锈钢、钛 1000 × 350 × 400 cm 2014

▲ 胡庆雁 十件雕塑, 2011 - 2012 樟木10件,尺寸从32 x 52 x 50 cm到116 x 47 x 52 cm不等

▲ 李易纹 阵列 布面丙烯 300X200cm  2015

▲ 廖建华 一分钱交换计划   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16

▲ 刘成瑞 一轮红日/图片、影像、实物(石头、钢、丝带)/尺寸可变/2015

▲ 卢征远 浪,喇叭、水、声音装置、木、钢、亚克力,400×220×180cm,2015

▲ 陆垒 佯装自大狂 装置 |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铸铝雕塑, 表面腐蚀,莫尔斯码控制器,白炽灯

▲ 陆扬 陆扬妄想曼陀罗 单频录像 16'27'' 2015

▲ 马得 吃酸奶 视频 时常5分18秒 2009

▲ 倪海峰 HS 9703.00 铜 100 x 300 x 30 cm 2015

▲ 任芷田 无字哀歌 视频 时长5分钟 2013

▲ 宋兮 光之身体 雕塑、行为、录像 2015

▲ 苏新平 灰色习作5号 90×135cm 布面油画 2016

▲ 田龙玉 A…O﹗ 金属,树脂,毛 430cm×195cm×251cm 2014-2015

▲ 王恩来《瀑布的演进-1》, 肥皂、钢管、木板、水泵等,尺寸可变,2016

▲ 王戈 回收的形式1-1

▲ 王广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装置 影像:6钟52秒;图片: 80X80cm(画心)X57件;霓虹灯:221,2016

▲ 王国锋 这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

▲ 王礼军 《2014年冬天——精致的燃烧》尺寸不定 煤 2014

▲ 翁奋 凝视鄂尔多斯(1) 摄影 150X430 厘米 2014

▲ 许哲瑜 叹烟花与三味线 八频道录像 2012

▲ 杨心广 橡胶胎与树枝No.1 2016 橡胶、树枝、大芯板、钢筋 195x120x80cm

▲ 张英海重工业呈现 三星意味着高潮 原文配乐,时长8分钟30秒 高清电影,尺寸可变 2000 - 2016


-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BRIC-à-brac

                The Jumble of Growth

                另一种选择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3月5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艺术家:AES+F小组、查特·迪雷特小组、辛西娅·玛塞尔、克里斯蒂娜·卢卡斯、唐娜·康伦&乔纳森·哈克、费尔南多·桑切斯·卡斯蒂略、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贡萨洛·迪亚兹·奎瓦斯、贾马尔·彭万尼、肯德尔·吉尔斯、马塞拉·阿马斯、马斯科·拉米雷斯·埃雷、马瑞佩、小泉明朗、穆尼·法特米、普拉尼特·索伊、萨沙·波勒、西姆林·吉尔、苏博塔·古普塔、托尼·布朗、托马斯·赫赛豪恩、维尔弗雷多·普列托、威姆·德沃尔、张英海重工业、曹雨、曾家伟、陈春木、杜震君、高伟刚、胡庆雁、李易纹、廖建华、刘成瑞、卢征远、陆垒、陆扬、马得、倪海峰、任芷田、宋兮、苏新平、田龙玉、王恩来、王戈、王广义、王国锋、翁奋、许哲瑜、杨心广、王礼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