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阿马利亚·皮卡(Amalia Pica)个展洛杉矶举行
发起人:蔷小薇  回复数:0   浏览数:1143   最后更新:2016/12/09 15:42:56 by 蔷小薇
[楼主] 叮当猫 2016-12-09 15:42:56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12月8日下午,今格空间群展“无以复加” 如期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白清文、李昶、廖斐 、Antonia Low[英]、蒲英玮、宋建树、萧潇七位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参展作品包括装置、摄影、录像、雕塑、独立出版物等多种材质,并由黄诗云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1月21日 。

▲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主题,黄诗云表示,在物质充盈、观念过剩的当下,所有关于“少”的讨论都是以“多”为前提的。“多”才是今天的现状与事实。在对于“多”的管理和反思中,主张“少”有着讨巧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讨论“多”,多至无以复加,才是真正刺激且具有挑战性的事。今天,对于“多”,对于“无以复加”的猜想,希望引出对于一些具有超越性的实践。


进入展览现场,首先听到一阵阵海浪拍打水岸的声传来,这是艺术家萧潇的影像作品《不息》。

萧潇《不息》  单屏幕录  黑白  有声  10'05''  2016




一个二手市场上买来的旧座钟,置身于一浪一浪拍打的海滩,影像中座钟、海滩、天空以一个圆点旋转的以顺时针做着圆周循环的转动,让观者视觉与听觉产生异样的震撼。艺术家将多个拍摄影像的云台进行组合,摇动手柄获得这样的影像,当影像中时间与空间发生转动时,我们是否对时间和时间、时间和空间有了新的感受?

▲廖斐《125/120/115》黄铜  120cm(直径)x3cm(高)  2016

廖斐,一位以自身以及外界的存在的困惑出发的艺术家,廖斐曾表示,“在我看来我无力去创造什么,只是想去呈现一些本来就存在的事物。如果说我的敌人是‘柔软的材料’‘含糊的表述’‘个人的情感化’,我的朋友就是‘坚硬的材料’‘清晰的表述’和‘去情感化’。”


作品《125/120/115》视觉上十分清晰但又有着让观者难以表达的异常,内圆与外圆的中间有这一条不规则的曲线,似乎想要去挣脱双圆的束缚,挑战自己的极限。



▲《与墙体共同指向地心》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


在作品《与墙体共同指向地心》中,无疑强调了地心与墙面和该垂体之间的关系,简单、直白。绝对垂直的不成立,看似垂体与墙面的平行关系自然就被推翻,就像是“物”固有的不变属性,十分真实。



▲艺术家们在现场交流

李昶《池》 丝网版画 4种黑色粉末套色 综合材料手绘  48x72.5cm x 15  2016


画面中心有个池塘?池塘在画面中心吗?中心在哪里?


宋建树:“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构成了美学”

宋建树《等量齐关Ⅰ》 钢筋焊接  24cm(直径)x100cm(高)  2014


该作品矗立在展厅的中央,《等量齐关Ⅰ》一件由一千米钢筋切割成1000段,再重新焊接并置成的圆柱体金属块,艺术家把钢筋横截面用金属覆盖并打磨光滑,仿佛成为一根钢筋柱。



艺术家从造型的那些基本词素——长、宽、高、体积、容量等等出发,并将它们转换,让我们对“物”开始重新的认知。


在展览的中间位置,与《等量齐关Ⅰ》相对的是从天花板垂落至地上的薄纱的悬挂装置,是英国艺术家Antonia Low的作品《奥莱瓦诺罗马诺》。


Antonia Low 刘姝黎《奥莱瓦诺罗马诺》  丝绸打印  450x280cm x2  2016



奥莱瓦诺罗马诺,一个曾经让每一位绘画艺术家为了疯狂的地方,艺术家将其如今的景色打印到丝绸之上,自然下垂的丝绸产生褶皱,每一个褶皱与褶皱之间相互交错,将历史的景色破开,产生异样。丝绸的轻盈与历史的厚重组合在一起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白清文《我走以后》 单屏幕录 彩色 有声 11'26"  2015


他的影像创作常常和文学文本有所关涉。此次展览中,放映的作品《我走以后》,改编自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片中讲述了一个男人在死之前对自己过去时光的种种回忆和思考。






这种创作方式可以就像书法中的临帖,“临”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止于相像,而是去“理解”,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维度上的趋于,而是复杂的内化和结晶。

蒲英玮《我爱美国,美国爱我》 黑色毡布  尺寸可变  2016

蒲英玮《致无名者》  纸面素描  21x29.7cm  2015

蒲英玮《新界杂志》  纸面打印  29.7x21cm 2016

蒲英玮《马赛故事》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


在展厅的最深处,展出了艺术家蒲英玮的三组作品。其中《我爱美国,美国爱我》引用了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1973年纽约的行为表演《I Like America and America likes me》。题目中的所有英文字母被剪掉重组成为了一个片段的诗句《 a case lyrics kill me heal me like a dream》(一个抒情的情景,杀了我,治愈我,像一场梦)


▲《致无名者》  纸面素描  21x29.7cm  2015


《致无名者》先后拍摄了巴黎、里昂、威尼斯、日内瓦等欧洲城市的郊区建设。无特征、无差别、无温度的安置方式成为了投射在每个现代人记忆中的一道冷色的光晕。一种群体性的普遍经验在另一个私人语境中成为了一个特殊身份记忆的情感投射。





《新界杂志》  纸面打印  29.7x21cm 2016


《新界杂志》是一个针对城市化问题和居住问题的持续出版计划,每一期涉及一个专题(目前已有七期)。第一期是关于郊区海报和标语的文字图像收集,第二期是由建筑外形所产生的抽象图形,第三期则以一比十的比例尺的纸上面积搬运了一间十八平米的廉租房,第四期杂志变成了一个材料,拥有者根据内页的说明可以把杂志折成一栋建筑。第五期杂志是一幅隐喻集权的字母表。第六期则记录了一段去郊区朋友家晚餐的谈话片段。第七期记录了艺术家假期在草场地艺术区生活三个月的真实体验。


《马赛故事》

2016 视频 2'28" 彩色录像 循环有声/ 雕塑 马赛香皂雕刻建筑模型 5x2x4cm 木质底座 5x2x190cm/ 出版物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彩色照片

《马赛故事》的全部素材来源于艺术家一次为期四天的马赛旅行。影像记录了广场上摩天轮的影子投射到旁边教堂的圣母像的瞬间,缓慢旋转的影子就像是圣母的光晕一样柔和而神圣,而就在同一时刻,在广场上却聚集了大批的穆斯林,用阿拉伯语大声而激进地朗读着他们的宣言...雕塑的材料运用了马赛的特产手工香皂,而雕刻的则是马赛另一个富有特色的风景——集中式住宅。

由于体量庞大,这种大规模的住宅一般散落在城市的边缘或是山的顶端,最终这些庞然大物与马赛独特的山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

出版物来源于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作者置换掉了原来的封面取而代之的是在马赛拍摄的集中式住宅,并在书中插入了图片作为勒庞群众理论的“插图”。无论是影像中所记录的群体集会还是雕塑和出版物中所表现的群体住宅,所有的提问都指向一个共有特征——群体性。


不论是由个体自觉相遇所构成的共同体还是庸众被宣传所感召而构成的集体主义,群体性总能让之间的界限模糊混淆,最终生产出强势而盲目的群体性暴力。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主题受到今格空间开幕首展“虚空:禅意之维”参展艺术家彼得·丹斯布鲁(Peter Downsbrough)对针其作品评论曾做的回应之启发,探讨艺术家个体对当下生存与创作环境做出的独特思考与回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