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免息贷款新模式,Art Money的横空出世将为艺术行业带来什么?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451   最后更新:2016/09/22 10:10:17 by colin2010
[楼主] Circleart 2016-09-22 10:10:17


韦天瑜


19564月生于上海。文革后恢复高考,浙江美术学院78届第一批雕塑本科生。恢复研究生后,也是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的雕塑研究生。当年的研究生毕业创作由于非主流,差一点被院长废了硕士学位。

1982年留校任教。

1991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主任韦恩之邀作为访问学者赴美,一去十年。

2003年应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和时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的许江之邀,回到母校筹创综合艺术系,任系副主任。任期内陆续引进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杨劲松、管怀宾、邱志杰、高世强等,属于中国最早将当代艺术纳入学院本科教育体制内进行教学的教学系。回国不久举办了个展“契约”。又自租杭州钱塘江边白塔岭整个山顶,取名“白塔岭高地”,作为自己工作室,也给学生们课堂外的实践场地,同时举办了几次当代艺术展,包括举办“系”当代艺术展,囊括了当时中国美院在校的和在野的搞当代艺术的同仁们。

2004年转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竞标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沿江景观带雕塑项目,从全球二百多策划团队和策划方案中胜出,任总策划人。

2012年转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兼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门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曾赴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展出。屡次入选国内美术大展及国际大展,并获得各类奖项。为各博物馆、美术馆、相关机构及个人收藏。



编者语


圈子艺术中心作为独立的艺术机构,在展览、研讨以及奖项的运营思路及执行中,始终希望不断改善和提升我们的水平,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渴望业内专家和学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批评,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务实,以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尤其是在《圈子艺术青年奖》奖项的设置和推进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加透明、公开、公正,更加能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都需要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与意见。


因此,我们将逐一对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推荐委员会的50位委员进行采访,邀请委员们围绕当代艺术与社会进程、当下艺术生态、未来艺术发展以及圈子艺术中心作为一个民营机构应当如何更好地推动艺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看法。



▼以下为专访实录



圈子:在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当代,您如何看待艺术的社会作用?

韦天瑜:我认为艺术与社会现实关系紧密的缘由,也许是由于传播媒介载体的变化导致了艺术社会作用变化。这就像工业革命的科学和技术的优异钢水成就了当时的革命者,而不是政治的运作沸腾了钢水。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和重塑了时空意识,而不是反之。所以,如果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表现为艺术家的有意为之,那么,艺术的社会作用就只是艺术圈的自我陶醉。

今天艺术的理念、观念、形式语言、图像,都经由网络虚拟空间的无墙展厅的瞬间传播,而封闭的现场展馆成为了策展人、艺术家和同仁、媒体的贵族客厅,展览的开幕式似乎仅仅只是为了见证艺术家的在场。网站的商业化基本屏蔽了艺术家作品的真正价值,艺术家的个人魅力只是偶尔出现在采访者文字的只言片语中,作品的匠心痕迹和手工的物质美的感受是通过照片图像的苍白传播呈现的,一些介入公共场所的当代公共艺术,某种程度上是一次社会妥协的结果,任何艺术的品质一旦被如此消解后,你还能期望得到什么形而上的开悟呢?

多年来,的确有不少策展人和艺术家像传教士或者苦行僧一样投身到社会的改造之中,但是商业化、娱乐化的社会大潮是无情的,艺术被日益稀释,被日益庸俗。所以,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之间,其实是“被紧密”的。我很担心策展人和艺术家正在被这样的陷阱套住。有些策展人和艺术家为了让日益平淡如水的艺术被浅薄的大众关注,只好人为的贴近社会,制造艺术事件,形成轰动效应,这样的社会作用你能怎么看?三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确实有不少由策展人和艺术家发起的大众参与的艺术公共事件,是引发还是只是参与各种不可抗拒的社会现象的漩涡?

我认为艺术探视社会的深处、人格分裂、人类原罪心理的种种本质无可厚非,一个依存于个体知觉和感觉的智慧创造物没必要总想勉强以极为单薄的身躯,幻想那些超出自己的范畴和能量,企图实现规范天下和丈量天下的种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作用。



圈子:当代艺术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其它专业领域有更好的交流?

韦天瑜:我感觉当代艺术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不要去稀释自己。让艺术扮演某种角色,介入地缘政治,提出各种社会议题,可能只会成为社会现实的牺牲者。艺术家不是政治家,不是社会活动家。不管你是歌颂还是批评,是揭示还是鞭挞,艺术作品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和给出问题答案,而只是把社会的现象图像化。当代艺术要与社会其他专业邻域有更好的交流,就是要认清当代艺术自己能干的事,保住自己清晰的色彩和轮廓,才能不被社会化解和稀释,才谈得上拥有更好交流的筹码。




圈子:在摄影器材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影像艺术发展是否有新的方向?

韦天瑜:当摄影器材越来越普及,相关技术性能越来越好,获取和处理各种图像越来越方便,影像艺术发展会充分利用这种便利,非线性编辑和线性记录,现实景像和虚拟图像,数字程序和情感选择等等综合运用更有利于观念的犀利表达。




圈子:策展人一般与机构合作的比较多,请您谈谈艺术机构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韦天瑜:艺术机构建议加强艺术家档案,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成熟,艺术机构的专业分类和专业针对性希望加强。




圈子:圈子一直注重艺术作品的社会性以及所呈现的问题性,因此我们主张在展览的学术研讨成员结构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从社会的角度讨论艺术。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韦天瑜:做艺术的总是习惯主动出击,总是非常主观的以为别人如何想。从社会的角度讨论艺术,先听听社会的眼中艺术是什么,再看看艺术能为社会做什么。




圈子:最后请您给《圈子艺术青年奖》提出一些建议。

韦天瑜:《圈子艺术青年奖》整个运作很好。建议增设伯乐奖。





让艺术融入生活,让艺术装点生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