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术问”——刘小东、卡斯滕·尼古拉、白南准三人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586   最后更新:2016/09/21 20:21:08 by 叮当猫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9-21 20:21:08

来源:艺术世界


9 月 14 日,昊美术馆温州馆带来周啸虎个展“曲解”,全面展示其自 2012 年以来的近 30 件作品。展览围绕艺术家近期关注的“误解史”、“以物观物”、“提线木偶影像”和“主体性研究”四个研究主题而展开,挑选代表性作品,展现周啸虎近年的研究与创作丰富成果。

▲艺术家周啸虎(右)与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



展览现场


曲解,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来源于我 2012 年研究与创作的“误解史”。


本次展览主题,来源于我从 2012 年开始的“误解史”系列创作。会进行这样一个主题,是从“安迪·沃霍尔”与“博伊斯”两个文化事件而来。


以安迪·沃霍尔为例,从其部分访谈里我们可了解,当他来到中国时,看到国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就觉得中国很具有波普精神,而这其实是一个误读。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评论家会认为中国是非常波普的,但里面其实暗含着评论家的刻意理解,他们带着自己的概念来观看了现场。

安迪·沃霍尔在天安门广场


周啸虎,《误解史 2 - 镜像北京》,油画铝版,动画,2013


基于这种现象,我开始进行一系列创作,目的就是要制造一个新的现场,来对于误解本身进行一个新的误解,以此“曲解”相关事件。我让沃霍尔扛着一个大镜子在长安大街上行走,看上去是他在透过镜像折射当时的中国情景。而实质上这面镜子就是沃霍尔自身的象征,他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社会,从中所折射出来的景象已是被曲解的了。透过这样一件作品,我希望能提示一个跨文化交流时的相互误解状态。

约瑟夫·博伊斯,《我爱美国,美国爱我》,行为艺术,北美草原狼、毛毡、《华尔街日报》、手杖和手套,1974 年 5 月 23 日 - 25 日,兰尼·布洛克画廊,纽约。博伊斯的艺术蕴含了萨满教,包括控制、转化自然,他将这次行为艺术视为对白人错误行为的赎罪和弥补。


周啸虎,《误解史 1 - 美国爱我》,2012


此外,对于行为艺术《我爱美国,美国爱我》的顺利进行,博伊斯认为完全是神的照耀和帮助,而当时的美国人对于这种符号力量的运用以及宗教活动的魅力根本是不屑一顾的。从中,我就想是否可以来做一个新的伪证,让博伊斯逃离这个现场。于是我让博伊斯处于一种在不停挖掘准备逃跑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一个平行于这个误解的新的误解。

周啸虎,《荒原狼》,157 x 122 cm,油画铝版,动画,2012


周啸虎,《误解史 - 前戏》,148 x 148 x 20 cm,不锈钢蚀刻、仿真硅胶,2014


“以物观物”是“曲解”手法的另一层的变化。


“以物观物”是我对于物体本身的另一种解释,或是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物体本身。我把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类工具、塑料花鸟进行组合并配合以高亮的聚光灯,使之投射在墙面上形成光影书法,从中试图转换物体本身所特有的一种属性。


周啸虎,《以物观物 - 极度惊喜》,2016

▲周啸虎,《以物观物 - 你就是一块肉》,2016

《以物观物 - 你就是一块肉》局部


当然,这些被投射的文字与组合的物体之间也是有呼应关系的。比如《你就是一块肉》里,我是通过骨骼、肌肉模型来进行组合的。且在处理阴影、物体、光源之间的关系上,我也并不是说要赋予什么新意义,只是想通过这种重新组合,来产生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个表达。


周啸虎,《以物观物 - 动摇微风发》,2016

《以物观物 - 动摇微风发》局部


“提线木偶影像”,现实与虚幻的交相辉映。


今年年初,我正式用提线木偶的方式来做动画片,这是基于我过去动画方式的再推进。我一直有在研究“操控”的概念,木偶的可操控性赋予我更多的想象空间。其实我很早就对它们产生兴趣,也在捷克和柏林看过当地的木偶剧,都非常有趣,于是就思考怎么将之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并使其具有一种新的可以被利用的方式。


通过网络,我找到了现在合作的浙江泰顺木偶剧团,将他们原先所演绎的诸如梁祝、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传统戏码全部抽离。结合自己所撰写的剧本,我们把这个具有神秘性的表演切入到当代的生活场景里,从中产生一种魔幻的效果。



周啸虎,《地上乐园》(静帧截屏),提线木偶双频道影像,2016

希罗尼穆斯·博斯,《地上乐园》,主画面 220 x 195 cm、左右翼 220 x 97 cm,橡木板油画,1480 - 1505,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关于影像,我有参考尼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1450 - 1516)的同名油画《地上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虽然是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但画面中所表现的各种怪诞形象、充满戏剧化场景,及作品所反映的人间悲喜剧的矛盾,都与当下社会境况极为相似,非常具有当代性。



周啸虎,《地上乐园》(静帧截屏),提线木偶双频道影像,2016


在《地上乐园》里,我选择了“庄周梦蝶”、“子非鱼”和“混沌之死”三个故事来表现。我觉得庄子对时间的思考方式及其哲学论点都极具参照意义,配合以白话版的叙述,使之更质朴,也更容易被理解。此外,视频中有三分之一的镜头是在浙江苍南的一座老矿场里拍摄的,传说它从明代起就被发掘开采,直到建国后一度成为世界重要的明矾产地。这里无处不体现老工业气息,整个车间如同一个广场,里面有很多的圆圈,它们因为矾旷从中呈现出一种碧绿的、透明的颜色,就像宝石一样非常好看,这是对于自然的一种沉淀,非常符合影像里需要的一种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状态。从中,我也是想借此来反思当下如何看待自身与自然、文化及物质的关系问题。


周啸虎,《地上乐园》(静帧截屏),提线木偶双频道影像,2016


“散点透视”碰撞东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不同的时间性表达。


在主体性研究中,我衍生出“散点透视”和“情感像素”两个方面的探索。在此我采用两种方式——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目的是想让两者之间形成碰撞。一方面,“散点透视”是一个时间概念,类似于西方电影中的蒙太奇,可以将游走于不同空间的场景同时记录到一起。我有意切割这些时间点,并重新按照一个结构来进行组合,这是一种表达方式。

周啸虎,《散点透视 No.6》,170 x 150 cm,油画铝版,2016


周啸虎,《散点透视 No.b2》,180 x 220 cm,油画铝版,2015


而另外一边,我又使用不锈钢腐蚀方法来加工作品,在使之具有结构主义倾向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情绪。我把这种表现情绪与东方的“散点透视”串联在一起,将那些破碎的时间片段被结构主义的方法切开,又被填入每一个碎片里,从中两个空间得到合并,又产生一个不同的时间性表达。


周啸虎,《散点透视 No.11》,200 x 308 cm,油画铝版,2016

周啸虎,《散点透视 No.7》,100 x 200 cm,油画铝版,2016

周啸虎,《散点透视 No.9》,160 x 270 cm,油画铝版,2016


“情感像素”逼视稍纵即逝的情感与表达。


我有在美术馆里面拍摄一些名画的局部笔触,它们虽然是作品的一部分,且在画面上也感觉是一种既定的事实。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或许就是一个偶然,他可能就是有一个不小心的动作才将之画上,又或许是觉得这一笔不需要被覆盖掉所以才保留,从中这些无法计数的笔触综合呈现了艺术家绘画过程中的情绪总和。

周啸虎,《主体性研究》,200 x 200 cm,布面油画,2016


《主体性研究》局部


当我把这些不太重要的因素——不经意间的某一个笔触用一种像素化的方式去放大表现后,突然发现它里面带着很强烈的存在感与物质性,甚至是比原先那个小笔触更加具有感染力。从中我开始放大笔触情绪,运用马赛克,将这些神秘的情感与表达通过现代技术与方法来解密。


周啸虎,《主体性研究》,80 x 110 cm,布面油画,2016

周啸虎,《主体性研究》,110 x 80 cm,布面油画,2016

周啸虎,《主体性研究》,200 x 200 cm,布面油画,2016


▍周啸虎:曲解

2016.09.14 - 11.20

昊美术馆温州馆(温州 江滨东路 1 号)

免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