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成名终极指南(上):如何成为下一个杰夫·昆斯
发起人:八卦连环掌  回复数:0   浏览数:1912   最后更新:2016/08/29 22:40:05 by 八卦连环掌
[楼主] 叮当猫 2016-08-29 22:40:05

来源:凤凰艺术 王家北


8月27日,2016年度“青年艺术100”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丰富多元的艺术活动,全面的跨界呈现,在汇聚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当代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同时,艺术和时尚、科技、金融、公益、美食、教育等进行跨界合作,其中青年艺术学院以及各行业以艺术之名共同合作组织了多场艺术论坛、讲座沙龙、实验演出、艺术工坊等体验活动。


董梦阳代言青年100

▲ 赵力代言青年100


本次展览不是一个展览。虽然这两天媒体大量地提出这句标语,但我还是要说

事实上,它与以往任何一个展览都不太一样,甚至和我印象中的青年艺术100也不一样。

▲场馆外侧


它不是艺术博览会,并没有那么纯粹强烈的商业氛围与拒大众于千里的冷峻氛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展览,在其中包含了许多额外的元素与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只是局限于展出青年艺术作品的青年艺术100。


在本次展览中,我体会到了一种不太一样的活力,除了在北京大型展会上常常出现的老同学老朋友相见,我好像在某种体验馆,也好像在某个美术馆,再想一下,又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沉浸在对于有趣事物的好奇中。

▲展览现场


本届青年艺术100可能更像是一个展览、学校与美术馆混糅但不混乱的集合体,它贴近青年,也贴近艺术,而事实上,它更贴近于人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青年艺术是未来,青年也是未来,所以值得关注的也不只是艺术本身,而是青年所在的社会,以及社会的变化怎么影响青年和艺术。


从这一展览中,人们可以学习,可以体验,可以观看,当然也可以购买,但这更像是一个有感情的购买。


事实上,这是一个艺术学习与艺术教育的好地方:


好奇体验与快乐教育



作为曾在中国及中国人的幻想中风靡一时的“快乐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美国公立学校不作为与导致美国国民底层人民受教育水平低下的“罪魁祸首”,如今却在艺术的领域重新绽放出光彩。在艺术馆或艺术展上,已有不少国内外的艺术从业者认识到如果想要与普通的观展大众产生关系,吸引其对本次展览或机构感兴趣——不论是在精神上或经济上,都要使其真正地介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在心中产生共鸣与反馈,并对眼前的艺术作品发生认知。而在科技与网络发达的今天,“交互”这一概念早已不是新鲜的词汇,艺术家、策展人或艺术教育家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各种酷炫的手段吸引观众“进入”艺术,人的本性是好奇,而好奇则是人类学习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源动力。



▲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出现了许多欢迎观者体验的艺术作品,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范学超,在本次展览中展示了他的“品尝艺术”项目,将世界名画的色彩运用电脑算法,并转换到纯生物的色与味的液体中,配合上基酒与其它配料,调制出一杯杯不同感觉的酒精饮料,并欢迎来访观众品尝体验,以此来感觉杯中所饮的是哪幅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聚集品尝。





▲展览现场


此外,还有用画笔勾勒出红蓝3D效果的画作,观众通过戴上3D眼镜,可获得电影院看电影的凸出视觉效果。韩宇钟认为,这是为了把当代艺术与大众艺术爱好者的距离拉近一些的方式,同时,在农展馆空间中会有五个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还邀请了十个涂鸦艺术家,在现场进行创作,所以不仅是展厅里的作品,还有一些户外的涂鸦的作品,内容上比往届更加丰富。

▲展览现场


此外,本次展览中还配合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与机构:如与APUS合作的艺术展中的“跑男”;与有艺术感的面包屋和咖啡厅合作的充满艺术氛围的食物区,而不是冷冰冰的咖啡角;与Tosee艺术教育合作的公共教育活动,让人可以更佳感受、欣赏与创造艺术;与众多稀奇设计机构合作的艺术小铺,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以及艺术中的生活。







▲展览现场


展览场更是社交场



国外艺术教育学者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发现,由于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将信息的收集与交流渐渐结为一体,在不同个体眼前的屏幕上,实现对于艺术的体验与学习。著名经济学家与教育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中认为,美术馆及相关类似的机构需要渐渐转型为信息的提供者,以不同的方式将艺术作品展示出来,并让观众们在其独立自由的时间与地点(own place and time)以其独立自由的选择(free choice),去进行自主学习与体验(free choice learning)。




▲展览现场


在朋友圈,在微信,在现场;人们在交流、在招呼、在谈论;一对对、一双双、一群群;通过展览与网络中的体现,观众们可以认识与感受到,艺术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人物,而是就真真切切生活在彼此身边的年轻人。他们还有其它的工作,不仅是教书,还有搞设计,有的做音乐和电影,有的还当厨师。艺术也既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这对于普通大众对于艺术展、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是最为重要的。





▲展览现场


此外,通过留言墙与社交媒体,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可以回答与发问。展览场不只是推广作品的平台,也在研究与呈现创作者及观者的生态。通过互动互相了解,观察与研究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或者年轻人需要什么,以及思考后续的艺术展览与分享流程。


艺术学院和艺术教育



交流产生力量,产生精神,产生思考。学者默瑟早在1999年提出,“对话与交流”不只是一个分享想法的方法,它是彼此间知识系统的联合建立,也是加强彼此精神合作与共鸣的工具。而在自由行进与学习的展览场(free choice museum-based environments),彼此间的对谈会产生出远高于独自观看与思索的精神能量。在本次展览活动中,由“青年艺术100”与名泰文化联合发起的“青年艺术学院”、由“Tosee”艺术美育发起的艺术导览与工作坊、以及由艺术家自身和工作组发起的语音导览,都在无时无刻不帮助观众产生想法与交流的欲望,通过与老师、与朋友、与同学、与艺术家、与工作人员以及与陌生人间的交流,人们收获、分享艺术知识与观点,从而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了解。




▲展览现场


年轻的不只是青年艺术家们



“青年艺术100”的运营越来越成熟,但参与的艺术家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过去的5年是主要围绕1980-1985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为中心。但今年选拔出来的艺术家当中,1985年之后出生的艺术家占了一半数量,甚至1990年代之后出生的艺术家达到了21%。另一个特点是海外留学回来的艺术家占15%,史无前例的实验性作品收获了很大成功。他们没有沉浸在新媒体实验上,而是通过各自的概念性创作,以与大众沟通为目标全身心进行创作活动。“青年艺术100”逐渐成为展示亚洲青年“可能性”的平台而担当重要角色的代表性项目。同时本次的一个脉络是回归绘画,一号馆是逃离绘画,三号馆就是回归,展出的都是绘画。

▲张婧雅-《消费风景-CAMEL》-77x110cm-纸本手绘综合-2015

▲林瑶瑶-《无题 No.1》-16x26cm-木板上综合材料-2016

▲黄咏瑶-《紅!》-尺寸可变-油漆木板-2015

▲刘娃-《自拍系列__细菌》-35x35cm-综合材料-2016


2016年度“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将是本年度新晋113位艺术家的首次亮相,也许艺术家与作品们并不成熟,但是青年艺术100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展览不仅展出每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还希望展现当下青年艺术家的整体面貌和艺术生态,同时对它们的创作与生活提出更多的可能性。

▲大小岛真木-《翅膀》-尺寸可变-综合材料-2014


在这里,可以看到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表演,可以看见与作品结合的3D行为艺术,可以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玩的开心!同时还有翻糖艺术蛋糕 /、奇幻魔术表演 、 现场制造云朵 、以及和艺术品的互动表演。作为一名观众,当艺术不再自说自话,我想,这也许是个与以往不同的一天。在这里,成长的不只是年轻艺术家们,也是那些在艺术领域仍属于“年轻”范畴的参观者们。


众谈“100”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


本届打破了中外的艺术家区分界限,全部进入评选的平台,最终呈现的面貌是整体的而不是根据区域的划分。可以让中国年轻艺术家们看到国际上跟他们同龄的人都在做些什么,都在发生什么,同时与自己有个客观的对比,也可以向观众展示出更多元的艺术环境。


如今的青年艺术100已经是绕不开的一个青年艺术机构,所以我们想要把这些艺术更加面向大众,与不同平台结合,呈现出观众可以触摸与互动的作品环节,展现出包容性和多元性,向观众展示出艺术圈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恐怖的、可怕的当代艺术印象。




中国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


这是青年艺术100的第6年,已经比较成熟了。在这次的展览上可以看到许多新的创作元素,艺术家们在材料的选择上所做的许多脑筋,也反映出了目前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大家在思考的角度和观念的表达上有了新的提升,同时也带有年轻人与互联网的关系:私密的,但是也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通过这种形式,大众可以接触艺术了解艺术。




“青年艺术100”参与者苗圃


我感觉本次青年艺术100体现出机构与艺术家本人对于市场的更加关注,与往届相比有一定转型,有很多媒介的结合,与当代艺术、社会环境及市场贴近的更加紧密一些。





“Tosee”美育创始人陈珂伊


许多离艺术距离比较遥远的年轻人们其实对于对于艺术和艺术活动都非常的感兴趣,也非常缺少入口,和感受/创作艺术的机会,甚至都不知道这些艺术家们都存活在哪里,也不知道艺术圈的存在。作品在这里,观众也在这里,他们之中需要一个合适的桥梁。这个桥梁是主办方、是艺术家、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机构。青年艺术100与其它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其淋漓尽致的蓬勃朝气,以及和大众更为“接地气”的联结,以此来帮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把艺术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部分作品


▲冯瀚平-《Auguries No.6》-120x150cm-布面综合材料-2015

▲胡杨-《我想在这儿捉迷藏》-50x60cm-布面丙烯-2016

▲彭方山-《上升阶梯》-150x180cm-布面丙烯-2015

▲ 黄坤熊-《谜都No.10》- 35x35cm-布面丙烯-2016

▲李烁-《消解2015.10.2》-96x166cm-综合材料-2_3-2016

▲周影琪-《白日梦No.10》-160x130cm-布面油画-2013

▲张增增&季平-《无形之形-东方明珠》-尺寸可变-综合材料-2014

▲张柘-《命名学 2.5》-40x40cm-布面油画-2016

尹我美-《借来的故事5486》-70x105cm-光泽颜料油墨打印-2015

▲郑盛允-《白夜》-100.0x80.3cm-韩国纸上染料-2015

▲KYUN-CHOME-《醒来!》-12'39''-电影-2015

▲大小岛真木-《蛇语》-尺寸可变-综合材料-2_2-2015

▲童文敏-《沉默的话语》13'48"-行为影像-2014

▲李琳琳-《野人花园》局部-2.6×3×2.1m×8-综合材料-2016

▲蔡雅玲-《等》局部-尺寸可变-综合材料-2016

▲Mary A Johnson-Hydra of Anas Baumii-Mixed Media on Paper-2016

▲戴丹丹-《条纹 No.1》-100×100cm-织带-2016

▲杜雪-《手.言 No.3》-60×60cm-综合材料-2016

▲高上-《失真的生长》-40x60cm-数码微喷-2016

▲高上-《失真的生长》-40x60cm-数码微喷-2016

▲蒋雨-《甜味蔓延 No.2》-60×50cm-布面丙烯-2016

▲罗蔷-《每个温柔的夜我都在守护你》-综合材料-80x110cm-2015

▲大卫·兰恩-《茶沛儿 No.2》-尺寸可变-灯、亚克力-2016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青年艺术100

展览时间:2016.8.27-2016.8.29

策展人:青年艺术100

展览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艺术家:白蕾 / 白清文 / 蔡剑超&苏北 / 蔡雅玲 / 曹太平 / 陈昶志 / 陈吉楠 / 陈轩荣 / 崔彦斌 / 邓玉明 / 杜世栋 / 方贤晨 / 冯瀚平 / 冯山 / 福田紗也佳(日本) / 高上 / 葛潇 / 耿德法 / 关若宇 / 郭东来 / 郭晓榕 / 胡杨 / 胡宇昊 / 黄坤熊 / 黄启覃 / 黄赛峰 / 黄咏瑶 / 蒋雨 / 蒋昭昆 / 焦朦 / 金德咏(韩国) / KYUN-CHOME(日本) / 赖静 / 雷鸣 / 李昂 / 李方舟 / 李琳琳 / 李龙飞 / 李明 / 李娜 / 李烁 / 梁世潘 / 林聪文 / 林恩迎 / 林瑶瑶 / 林芷帆 / 刘宝林 / 刘成东 / 刘娃 / 刘亚兰 / 路彦 / 罗汉卿 / 罗蔷  / 罗月明 / 罗仲匡 / 马晟哲 / 马焘 / 玛丽·阿比盖尔·约翰逊 (美国) / 庞智卿 / 彭方山 / 彭显锋 / 片大植 (韩国) / 朴如柱(韩国) / 桥本晶子(日本) / 邱丹丹 / 任伦 / 沙丽娜 / 石群 / 宋红楠 / 唐超 / 唐晓宇 / 陶跃祥 / 童文敏 / W2 Art Group / 王朝勇 / 王戈 / 王光林 / 王立伟 / 王木川 / 王培永 / 王羡 / 王莹 / 吴念秋 / 吴玥 / 夏弢 / 肖答牛 / 肖凯 / 谢堃 / 谢天卓 / 谢玮 / 许汉青 / 颜达夫 / 杨宁 / 尹我美(韩国) / 余非 / 袁星瑭 / 张大卫(英国) / 张婧雅 / 张珂珂 / 张丽 / 张琳 / 张蒙 / 张文智 / 张宇飞 / 张增增 / 张柘 / 张子飘  / 赵延斌 / 赵羽彤 / 郑若荔 / 郑盛允(韩国) / 郑毅 / 周影琪


返回页首